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121901) 作品数:25 被引量:64 H指数:5 相关作者: 刘玲玲 童丹 韩黎明 张尚智 原霁虹 更多>> 相关机构: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 定西市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中国马铃薯渣科技成果统计与分析 2014年 为了使广大研究马铃薯渣科技人员了解国内马铃薯渣科技成果的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用《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检索1988~ 2013年间所完成的马铃薯渣国家科技成果,并对此国家科技成果的基本情况、研究内容、成果类别、成果水平及成果的评价形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马铃薯渣科技成果发展的若干建议. 刘玲玲 张尚智 孙逸来关键词:马铃薯渣 统计分析 正交试验优化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实验条件研究 2015年 马铃薯薯片和薯条油炸色泽是评价马铃薯油炸食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还原糖含量则是影响其油炸色泽的重要因素。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方法较多,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确定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最佳实验条件,以本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以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该方法的最佳条件为显色剂用量3 m L、显色时间5 min、前处理时间15 min时,测得的吸光度值最大为0.558。 童丹关键词:马铃薯 还原糖 中国马铃薯渣发明专利的文献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了解中国马铃薯渣发明专利申请的情况,促进我国马铃薯渣处理与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马铃薯渣专利申请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用《中国专利数据库(知网版)》检索1988~2013年间所申请的马铃薯渣发明专利,并按照申请发明专利进行数据分析,按照专利公开的时间、专利数量、专利申请人类型和专利申请状况等项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从2007年开始,马铃薯渣发明专利取得较大的发展,按各个研究进行统计,主要集中饲料、生化制品、膳食纤维、机械等方面的利用较多,且国内发明专利最多的省份是甘肃. 刘玲玲 张尚智关键词:马铃薯渣 国内马铃薯淀粉科技成果的文献学分析 2014年 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为了了解国内马铃薯淀粉科技成果的研究现状,以“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为数据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12年底有关马铃薯淀粉科技成果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马铃薯淀粉科技成果入库时间是1990年;科研院所为完成成果最多的单位;成果最多的学科类别是食品加工技术。 童丹关键词:马铃薯淀粉 维管特异启动子BSP驱动的基因Chi、Glu双价载体构建 2012年 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是绝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可分别被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降解,而且它们具有协同抗真菌的作用,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细胞中。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只有低水平的组成型表达,但在病原菌侵染、诱导物刺激及各种伤害下可诱导产生大量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而真菌病害是危害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这些病害主要通过韧皮部运输而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部位。如果利用维管特异表达启动子调节目的基因在韧皮部高效特异地表达,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目的基因的作用。为此,克隆了维管特异BSP启动子和Chi、Glu基因,并构建了以BSP驱动的Chi和Glu基因的双价表达载体pBIBCG。重组质粒pBIBCG经过PCR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维管特异启动子BSP驱动的含有双价抗真菌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已构建成功,为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对提高植物的整体抗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玲玲 车树理 禹娟红 李润红 原霁红关键词: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世界马铃薯淀粉专利技术现状及未来趋势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解国内外马铃薯淀粉发明专利申请的情况,研究马铃薯淀粉的研发趋势,促进马铃薯淀粉处理与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国内外马铃薯淀粉专利申请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在两大专利数据库中检索1996~2014年间国内外所申请的马铃薯淀粉发明专利,并按照申请发明专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2002年开始,马铃薯淀粉专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共检索到专利198项,主要为发明专利;专利内容的IPC主要隶属为C类和A类;世界马铃薯淀粉专利申请主要为中国、美国和韩国;中国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刘玲玲关键词:马铃薯淀粉 统计分析 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马铃薯抗病、抗菌、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现状,为马铃薯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玲玲关键词:基因工程 马铃薯育种 L8(27)正交试验优选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条件 被引量:6 2012年 以马铃薯新大坪脱毒苗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光照时间(h/d)、光照强度(lx)、温度(℃)、BA浓度(mg/L)、NAA浓度(mg/L)、蔗糖浓度(%)对马铃薯脱毒苗的影响,以马铃薯脱毒苗的株高(cm)、茎粗(mm)、叶片数、生根数、根长(cm)、丛生芽数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苗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光照时间、光照强度、pH、温度、NAA浓度、BA浓度和蔗糖浓度分别为14h/d、2000lx、5.8、20℃、0.05mg/L、0.01mg/L和2.5%。 刘玲玲关键词:正交试验 马铃薯 脱毒苗 组培快繁 中国马铃薯科技项目创新成果文献学分析与研究 2015年 为了了解中国马铃薯科技项目创新成果的情况,促进我国马铃薯产品科技水平的提高,为我国马铃薯科技创新成果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用《中国科技项目创新成果鉴定意见数据库(知网版)》检索1983-2011年间所收录的马铃薯科技项目创新成果,对检索记录进行文献学分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开始,中国马铃薯科技项目创新成果有较大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育种、脱毒与病虫害防治等领域,成果最多的省份是甘肃。我国马铃薯研究能力逐年加强,科研优势团队具有较强的科研人员的组织与号召力,马铃薯产业形成地域优势区,为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目前,马铃薯加工、贮藏、机械等工业领域的研究仍比较薄弱。 刘玲玲 孙逸来 张尚智关键词:马铃薯 定西地区主栽马铃薯中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以定西地区9个主栽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采用旋光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差异很大,由于马铃薯所含成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可将新大坪分为菜用型和淀粉加工型品种,陇薯3号、陇薯5号和陇薯6号分为淀粉加工型品种,定薯1号和陇薯4号分为淀粉加工型和薯条薯片加工型品种,黑美人为菜用型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为薯条薯片加工型品种。 童丹 韩黎明 原霁虹关键词:马铃薯 还原糖 淀粉 旋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