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50430401)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汪萌芽陈永君程龙珍更多>>
相关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神经元
  • 2篇离体
  • 2篇离体脊髓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特征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生理学
  • 1篇突触
  • 1篇突触传递
  • 1篇谷氨酸
  • 1篇荷包牡丹
  • 1篇荷包牡丹碱
  • 1篇Γ-氨基丁酸
  • 1篇氨基丁酸
  • 1篇氨酸

机构

  • 2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2篇汪萌芽
  • 1篇程龙珍
  • 1篇陈永君

传媒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的反应比较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比较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对下行激活和外周传入的反应.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6 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电刺激腹外侧索(VLF)和背根(DR)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同侧VLF刺激可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位(VLF-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VLF-IPSP)及慢EPSP(VLF-s-EPSP).VLF-EPSP对低Ca2+/高Mg2+溶液及非NMDA受体阻断剂CNQX(1μmol/L)敏感,并呈现等级性和膜电位依赖性,但同细胞DR刺激诱发的EPSP(DR-EPSP)则无明确的膜电位依赖关系,与VLF-EPSP仅发生空间总和.对7个MN用荷包牡丹碱(50 μmol/L)预处理后,VLF-EPSP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而同一细胞的DR-EPSP则明显增大.士的宁(1.0μmol/L)可同时增大DR-和VLF-EPSP.DR-IPSP对荷包牡丹碱敏感,而同细胞的VLF-IPSP对士的宁敏感.结论脊髓VLF的下行激活可通过不同于外周传入的方式调制MN的活动,可能与其指令性运动控制作用有关.
陈永君汪萌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荷包牡丹碱
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谷氨酸反应的细胞电生理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谷氨酸(Glu)反应的细胞电生理特征。方法应用新生大鼠(7~19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和细胞旁压力喷射Glu(100mmol/L,200kPa,4~300ms)技术,测量Glu反应的细胞电生理参数,并观察相关药物的影响。结果在23个MN的Glu反应幅度为(14.7±8.8)mV,时程为(24.1±17.3)s,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反应期间膜电阻减小了(13.1±6.3)%(P〈0.001),Glu反应在超极化时增大。用河豚毒素(TTX,0.3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降低为对照的(39.2±28.3)%(P〈0.05,n=5)。用TTx和印防己毒素(50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幅度增大为对照的(175.7±67.1)%(P〈0.05,H=5);而用TTX、毕扣扣灵(50μmol/L)和士的宁(1μmol/L)预处理后,Glu反应的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n=3)。结论外源性Glu对脊髓MN具有直接兴奋作用,并受到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调制。
程龙珍汪萌芽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电生理学离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