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A0208)
- 作品数:15 被引量:159H指数:9
- 相关作者:黄坚钦王正加郭传友方炎明黄有军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木兰科常用绿化树种幼苗形态被引量:2
- 2005年
- 搜集8属20种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用绿化植物,通过研究幼苗的形态特征,发现木兰科幼苗属间形态差异明显,有一定的分类价值;属内和种间形态差异细微,相似程度大,区分难度较大。描述了20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幼苗,基于子叶柄的长度、子叶在胚乳中折叠方式和幼叶在芽中卷叠方式等特征,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并制作标本。
- 陈新法石柏林周丹夏国华
-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木兰科幼苗
- 时间序列模型在农特产产量潜力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农特产生产潜力的分析研究是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从实践序列分析理论和方法着手,选择临安市1991~2002年的山核桃产量为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阶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2002年产量结果与实际值误差仅为3.2%,并采用最小信息准则AIC的模型阶数P=17为最佳方案,结果和山核桃盛果期为17年一致.说明模型有其合理性.表3,参3.
- 余永清顾光同毛小燕赵伟明李绍进
- 关键词:自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山核桃
- 中国山核桃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RAPD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山核桃属6个种及近缘属化香的种间亲缘关系,从6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10bp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通过扩增共得到317个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00~2800bp,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71条,占85.5%,表现出丰富的RAPD多态性;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RAPD分析的亲缘聚类基本上与经典分类相一致;从分子角度进一步证明大别山山核桃分种成立,与湖南山核桃、山核桃亲缘关系较近.
- 黄坚钦章滨森王正加郭传友
- 关键词:山核桃属RAPD种间亲缘关系树状图
- 山核桃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引物筛选被引量:9
- 2005年
- 分别用SDS法、CTAB法、简易CTAB法及高盐低pH法提取山核桃干叶的基因组DNA并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显示,SDS法更适合于山核桃基因组DNA的提取;对 600条 10碱基的随机引物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筛选出了 20条扩增多态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作为全部基因组的扩增引物。
- 王正加黄坚钦郭传友梁锦锋
- 关键词:山核桃
- 山核桃根插试验被引量:8
- 2006年
- 为加快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营养繁殖和保持优良性状,以3年生山核桃实生苗主根为材料,用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分数的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后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根插属于愈合组织生根型;50~100mg·kg^-1萘乙酸(NAA)处理18h能有效提高生根率、新根数、新根长和新根根径;但300mg·kg^-1 NAA抑制生根,6-苄基腺嘌呤(BA)处理对根插无效甚至不利。探讨了解决山核桃根插条来源的途径及进一步提高生根率的思路。
- 黄有军王正加郑炳松黄坚钦
-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育苗山核桃扦插营养繁殖
- 山核桃研究综述及展望被引量:50
- 2004年
- 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核桃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高产稳产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今后应着重加强对山核桃的栽培模式、低产林改造及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加速良种化进程,推动山核桃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郭传友黄坚钦方炎明
- 关键词:山核桃生物学特性
- 山核桃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04年
- 植物体内所含的蛋白质、单宁、酚类、多糖及色素等次生代谢物质影响TaqDNA聚合酶的活性,是导致PCR扩增反应失败的主要因素。以山核桃嫩叶为材料,对分别用经过改良的SDS法、改良的CTAB法、简易CTAB法及改良的高盐低pH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SDS法更适合于山核桃基因组DNA的提取,此方法提取的DNA能很好地用于PCR扩增。
-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
- 关键词:山核桃基因组DNAPCR扩增
- 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大别山山核桃3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20条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1%。居群水平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介于0.2651~0.2801之间;居群水平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1789~0.1890之间。遗传变异计算显示大别山山核桃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居群间基因分化水平为0.4177,居群间基因流(Nm)为0.7306,说明大别山山核桃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基因交流相对较少。这一结果符合大别山山核桃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特点,但其居群间基因分化程度明显高于异交植物的平均水平(Gst=0.1930)。地理隔离、居群内近交及居群间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形成目前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 郭传友黄坚钦王正加方炎明
- 关键词:大别山山核桃居群RAPD
- 山核桃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9
- 2003年
- 建立山核桃RAPD反应优化体系是进行山核桃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前提。通过对影响PCR扩增结果的主要因子的组合研究,确定了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的最适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 5mg·L-1(50ng)模板,2 0μL10×Buffer,16 67pmol·s-1TaqDNA聚合酶;各0 2mmol·L-1dNTPs,3 0mmol·L-1MgCl2,0 3μmol·L-1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00s,94℃变性30s,38℃退火30s,72℃链延伸90s,38次循环,72℃后延伸420s。
- 王正加黄坚钦郭传友杨萍王华芳
-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学山核桃
- 大别山山核桃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6年
-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别山山核桃(Caryadabieshanensis)资源,该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天然大别山山核桃种群的9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对10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162条,占68.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61,58.18%的变异分布于群体内,而种群间变异占了41.82%;Nei指数群体总基因多样度为0.314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度(HS)为0.186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HST)为0.1280,群体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7,说明40.6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59.33%,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比基本一致,均表明种群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广阔前景;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7306,证明种群间遗传交换较小,这与环境适应性和高山阻隔有一定的关系。
- 王正加黄有军郭传友黄坚钦王华芳
- 关键词:山核桃种群RAP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