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J025)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桂萍孙智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与共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游牧文化与商贸社会的伊斯兰教与基于农耕文明和家族社会的儒家文化存在宗教本位和伦理本位、超越取向和现实取向、一神崇拜和多神崇拜等根本差异,但形而上层面及社会功能的互补性,使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共存千余年。穆斯林精英成功化解了政治认同与宗教认同以及伊斯兰教法与国法之间的张力。伊斯兰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和谐与共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世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以和平手段解决地区争端及民族宗教冲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杨桂萍
- 关键词:伊斯兰教儒家文化历史经验
- 从元明回回的礼俗之变看汉文伊斯兰教著译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引量:1
- 2012年
- 从保留至今的回族家谱、墓志、清真寺碑文、正史、地方志及教内外学者有关伊斯兰教的研究资料看,元明时期回回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及礼俗之变,是明代中后期汉文伊斯兰教著译即"汉克塔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明清时期穆斯林精英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用汉文阐释伊斯兰教义、教法以及伊斯兰哲学思想和苏非思想,旨在构建中国伊斯兰思想体系,促进伊斯兰教与儒学在哲学层面上更好地相互理解。应当说,"汉克塔布"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产物,又是中国穆斯林应对本土社会文化挑战的思想回应和文化创新。
- 杨桂萍
- 从《真境昭微》看伊斯兰教与儒学的会通被引量:4
- 2014年
- 《真境昭微》是刘智对贾米的波斯文伊斯兰苏非主义著作《拉瓦一哈》的汉文译作。本文对照《真境昭微》与波斯文《拉瓦一哈》,分析刘智在保持伊斯兰思想特色如强调本体论、宇宙论与人的主体状态的密切关联、重视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互补关系的同时,如何吸收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并使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
- 杨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