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08A610039)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翁胜峰陈星欣黄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悬架
  • 1篇载荷作用
  • 1篇双横臂
  • 1篇双横臂悬架
  • 1篇疲劳寿命预估
  • 1篇转向节
  • 1篇模态
  • 1篇模态分析
  • 1篇非线性
  • 1篇刚柔耦合

机构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篇黄海波
  • 2篇陈星欣
  • 2篇翁胜峰

传媒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双横臂悬架的非线性多体建模与动力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以某商务车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前悬架为例,建立了其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衬套、减震器以及轮胎的刚度非线性特性,将转向节柔性化,并考虑了悬架的预载。通过对悬架系统分别进行扫频激励分析和整体模态分析,得到了前束角和外倾角变化较为剧烈的频率和模态阵型。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手段所反映的某些动力学特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防止和诊断轮胎的不均匀磨损提供了手段,并为整车动力学建模和仿真研究提供了基础。
黄海波翁胜峰陈星欣
关键词:双横臂悬架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模态分析
基于应力场强法的随机载荷作用下转向节疲劳寿命预估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横臂悬架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国家B级路面谱进行模拟激励,得到了汽车转向节的六分力时间历程。结合转向节有限元模型,获得了转向节实时等效单元应力,通过统计确定了最易疲劳的损伤区域。运用应力场强理论来计算应力场强,并使用雨流计数法进行了统计,综合计算了转向节的疲劳寿命。结果显示,连接车轮横臂处最易发生疲劳破坏,特定条件下的疲劳循环寿命为2.4×107次。
黄海波陈星欣翁胜峰
关键词:转向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