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2cb412501)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亚红黄祥忠崔骁勇王艳芬郝彦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羊草
  • 1篇羊草草原
  • 1篇光合有效辐射
  • 1篇CO2通量
  • 1篇草原

机构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篇于贵瑞
  • 1篇牛海山
  • 1篇孙晓敏
  • 1篇郝彦宾
  • 1篇王艳芬
  • 1篇崔骁勇
  • 1篇黄祥忠
  • 1篇张亚红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被引量:23
2006年
用涡度相关技术测量了内蒙古羊草草原2003和2004年两个生长季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观测表明,两个生长季的CO2通量存在明显差异.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根据其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这种现象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午间降低现象一致;另一种类型是只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午间.CO2通量的吸收和排放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2003年均发生于7月,分别为-7.4 g·m-2·d-1(白天)和5.4 g·m-2·d-1(夜间),而2004年发生在8月,分别为-12.8 g·m-2·d-1(白天)和5.8 g·m-2·d-1(夜间).2003年128 d的植物生长期内,整个生态系统白天固定了294.66 g CO2·m-2同时期夜间释放了333.14 g CO2·m-2;在2004年116 d的生长期内白天固定了467.46 g CO2·m-2,夜间释放了437.17 g CO2·m-2.根据两个生长季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在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的生态因子中,水分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连续的降雨会引起生态系统碳交换能力的降低;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决定白天CO2通量的主要是PAR,二者呈双曲线关系;土壤水分胁迫情况下,CO2通量显著低于适宜土壤湿度状况下的CO2通量,且当PAR>1200μmol·m-2·s-1时,生态系统出现了光饱和现象;CO2通量明显地被高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抑制;夜间CO2通量主要依赖于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协调作用.
郝彦宾王艳芬孙晓敏黄祥忠崔骁勇牛海山张亚红于贵瑞
关键词:羊草草原CO2通量光合有效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