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095)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2
相关作者:丁开宇孙静贤王兵益王伟王跃华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倍体
  • 2篇倍体
  • 1篇多倍化
  • 1篇多倍体复合体
  • 1篇易位
  • 1篇引物
  • 1篇引物设计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倍体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变异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型
  • 1篇进化
  • 1篇核糖
  • 1篇核糖体
  • 1篇核糖体DNA
  • 1篇RRNA基因
  • 1篇ITS

机构

  • 3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丁开宇
  • 2篇孙静贤
  • 1篇王跃华
  • 1篇尚彩玲
  • 1篇王兵益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植物多倍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6
2005年
多倍化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多倍体主要是通过未减数配子融合,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多精受精三种方式起源的。其中,不减数配子是多倍体形成的主要机制。三倍体可能在四倍体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过去认为多倍体只能是进化的死胡同,现在发现很多多倍体类群都是多元起源的而不是单元起源的。当多倍体形成后,基因组中的重复基因大部分保持原有的功能,也有相当比例的基因发生基因沉默。多倍体通常表现出不存在于二倍体祖先的表型,并且超出了其祖先的分布范围,因为在多倍体中发生了很多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从多倍体的起源、影响多倍体发生的因素及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等方面回顾并展望多倍体的研究。
孙静贤丁开宇王兵益
关键词:多倍体多倍化进化
绵枣儿核核糖体DNA ITS序列扩增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通用引物扩增绵枣儿核核糖体DNA ITS序列,未得到目的条带。根据引物设计原则自行设计12个引物,其中只有使用引物对PA3、D(ITS3),PA4、D(ITS3),PA4、DO2扩增得到绵枣儿核核糖体DNA ITS序列。
尚彩玲丁开宇
关键词:ITS序列引物设计
Giemsa-C带揭示的绵枣儿多倍体复合体染色体变异被引量:5
2007年
绵枣儿是分布在东亚的多倍体复合体。以Giemsa-C带法对分布在中国的绵枣儿24个居群进行了染色体变异分析。AA和BB细胞型大部分居群未发现变异,分别具a2和b1染色体的近着丝点着丝粒带。AABB虽无居群内变异,但居群间有所不同。其中柳林、商南和徐州居群带型相同,带纹丰富。元宝山居群只有b1的近着丝粒带,而灵岩山居群具a2和b1的近着丝粒带。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推测,绵枣儿b1和a2上的近着丝粒带显示的应当是高度重复的rRNA基因;大庆和文县居群一个体该位点的杂合可能是由于部分rRNA拷贝的同源染色体间转移;AABB起源后随时间推移会发生rRNA重复位点的丢失;柳林等居群丰富的带纹可能是其刚刚起源时重复基因关闭的表征,随时间推移同样可能会丢失。另外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BB比AA细胞型可能更易于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丁开宇王伟孙静贤王跃华
关键词:多倍体细胞型RRNA基因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