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035)
- 作品数:13 被引量:404H指数:11
- 相关作者:张文学胡承王忠彦岳元媛乔宗伟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熊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酒醅中芽孢杆属细菌的16S rDNA全序列系统学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从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中分离到69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检测等传统鉴定方法,将其归为5个类群。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5个类群代表菌株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进行测序。用blast软件在Genbank中进行所得序列的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样品中芽孢杆菌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为主,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还有一定数量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表明窖池酒醅中芽孢杆菌呈现多样性,且优势种群不明显。
- 罗俊成胡佳马莉张宿义张文学沈才洪胡承
- 关键词:酒醅芽孢杆菌RDNA序列系统发育
-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态研究进展被引量:68
- 2004年
- 对浓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工业中的地位及窖池发酵生产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对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态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
- 张文学乔宗伟向文良张丽莺胡承王忠彦胡永松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生产技术微生态
- 白酒发酵糟醅中残余酒精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3
- 2005年
- 研究了重铬酸钾比色法检测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残余酒精含量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糟醅经过蒸馏,以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作参比,馏出液、重铬酸钾和浓硫酸的用量比为2:1:4时,在600nm处测定,不仅重铬酸钾的还原产物有最大吸收值,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开发酵糟醅中干扰物质对吸光度的影响。
- 岳元媛向文良张文学胡承许德富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兼性厌氧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7
- 2007年
- 为探讨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类鉴定法,对泸州老窖不同窖龄窖底和窖壁泥样的可培养兼性厌氧细菌进行了分类计数,并初步鉴定到属。平板涂布法计数得出,老窖底样的菌落总数最多,达3.98×103cfu/g泥,新窖壁样菌落数最少,只有0.24×103cfu/g泥;经生理生化鉴定,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等将划线单离后的菌株归为8个属,其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也存在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梭菌属(Clostridium)等。
- 岳元媛张文学刘霞胡承张宿义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泥
-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微生物区系分析被引量:79
- 2005年
-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并通过形态、生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以及 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等 。
- 乔宗伟张文学张丽莺张其圣岳元媛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类群微生物数量
- 新型白酒糖化发酵剂的制作工艺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针对传统浓香型白酒制曲时间长、质量受地域环境影响大、不易控制等特征,进行了多菌株复合制曲新工艺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从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中分离纯化的微生物菌株,配合基因工程菌株的使用,制作成新型白酒糖化发酵剂,用于实验室模拟窖池发酵生产新型白酒,其产品的口味较好,并为优化新型制曲工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 张其圣刘忠华张文学方晓璞胡承王忠彦
- 关键词:新型白酒发酵酒曲
- 模拟窖池发酵过程中各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研究了模拟窖池发酵过程的糟醅温度、产气量及主要气体组分、黄水pH及总酸、黄水还原糖、酒精含量及香气成分组成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其变化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窖池温度在发酵前几天迅速升高,然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保持在20~22℃;黄水pH开始变化不大,中间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黄水的总酸变化与pH相反;黄水中还原糖先升高后下降,最后基本保持稳定;黄水中酒精含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后期先是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在发酵前期一周内,产气量很大,最高达550 L/d;之后产气量呈波动式下降并逐渐平稳,最后趋于零甚至负产气量。(孙悟)
- 刘忠华张文学张其圣岳元媛胡承王忠彦孙悟
- 关键词:白酒发酵环境因子
-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2
- 2006年
- 为了弄清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真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糟醅样品的微生物18S rDNA进行了PCR克隆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糟醅中心样品以Issatchenkia、Talaromyces、Aspergillus和Eurotium等4属的真菌为主要优势菌,分别占全部真菌DNA克隆数的28.6%、16.9%、14.3%、26.0%;Issatchen-kia属酵母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中期,Talaromyces属霉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期且在发酵过程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存在,Aspergillus属霉菌则从发酵中期开始数量逐渐增多,Eurotium属霉菌在发酵中后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主要优势真菌的菌群变化及生物学特征说明其代谢活动与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及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 张文学乔宗伟胡承王忠彦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PCR生物多样性
-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原核微生物的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22
- 2005年
- 利用PBS缓冲液富集窖池酒醅中的微生物菌体,研究窖池中微生物区系分布及相互关系。在分子分类水平上,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窖池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R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建立系统发育树图。结果发现:当浓香型窖池中酒醅发酵60d后,窖池中心部位仅有细菌分布且主要分为4个菌群,高G+C(mol)%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低G+C(mol)%革兰氏阳性乳酸细菌群、梭杆菌群、革兰氏阴性紫细菌群,其中,β-紫细菌群约占窖池中原核微生物的80%。
- 向文良张文学胡承王忠彦汤月琴木田建次重松亨
- 关键词:RDNA系统发育分析
- 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研究被引量:26
- 2004年
- 选择了多种分别针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对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情况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D培养基、抗菌素淀粉培养基分别对糟醅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具有较好的分离培养效果。
- 乔宗伟张文学张丽莺胡承门芸王忠彦
- 关键词:微生物浓香型白酒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