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玲
作品数: 42被引量:239H指数:6
  • 所属机构: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金属学及工艺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罗承萍
作品数:135被引量:944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镁合金 显微组织 微弧氧化 铝基复合材料 膜层
刘江文
作品数:306被引量:573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放电加工 工具电极 放电 电极 导电流体
代明江
作品数:193被引量:475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硬质合金 磁控溅射 金刚石膜 类金刚石 类金刚石膜
刘敏
作品数:366被引量:1,03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超音速火焰喷涂 等离子喷涂 热喷涂 涂层 低压等离子喷涂
陈兴驰
作品数:41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研究主题:激光器功率 铝合金 激光 6061铝合金 微弧氧化
纳米多层超硬薄膜及在工模具上的应用
代明江李洪武侯惠君周克崧林松盛肖晓玲朱霞高林凯生况敏宋进兵康忠明
该研究采用多种技术结合(包括离子源、非平衡磁控溅射、中频电源、阴极电弧等技术)的手段进行TiN/AlN、TiC/a-C、CrN/TiAlN、WC/DLC等多种纳米多层膜的技术开发。利用离子源离化出氩离子直接轰击工件,使工...
关键词:
AZ91镁铝锌合金HCP→BCC析出相变行为
该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HCP→BCC析出相变的晶体学和相界面研究现状,并选择目前工业应用使用最多的镁合金AZ91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常规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系统地研究时效AZ91合金中HCP→BCC相变的析出相组织形态和...
肖晓玲
关键词:AZ91镁合金晶体学特征
摩擦条件对掺钨DLC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本研究利用SEM、AES、XRD、Raman谱仪、纳米压痕仪、划痕仪和球-盘磨损实验机对掺钨DLC膜的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钨DLC膜光滑致密,具有纳米晶碳化钨和非晶碳组成的复相结构;其硬度和弹性模量为19-23GPa和200-228GPa,膜/基结合力好;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略有增加,转速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当载荷大于1.96N时,磨损率随着载荷增加急剧增大,磨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存在一个极小值;DLC膜的磨损主要是由基体塑性变形引起的梯度掺钨DLC膜内部不同亚层之间的剥离和DLC膜的断裂引起的。
代明江付志强林松盛王成彪肖晓玲
关键词:摩擦磨损性能微观结构
38Si2Mn2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微量ε碳化物的TEM检测被引量:3
1999年
以38Si2Mn2Mo钢为例,阐述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准确而有效地检测中低碳钢贝氏体中析出的微量ε碳化物的方法,并测定了ε碳化物与贝氏体铁素体间的位向关系。
刘江文罗承萍肖晓玲
关键词:贝氏体低碳钢
磁控溅射WS_2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孪生中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WS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显微硬度仪、划痕仪和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WS2薄膜呈现出明显的(002)晶面择优生长,S/W原子比1.52,在大气环境中摩擦系数可低于0.01,载荷与转速对薄膜的摩擦系数影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加大载荷和提高转速都会增大其摩擦系数。
宋玉波代明江余志明韦春贝侯惠君肖晓玲
关键词:中频磁控溅射
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碳化物的电子显微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应用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研究了长期使用前后的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的碳化物演变行为 ;该钢固溶时效后的组织由初晶奥氏体及M23C6 共晶碳化物组成 ,奥氏体基体中析出了二次M23C6,二次碳化物总是与基体保持立方 -立方取向关系 ;长期使用(3.5年)后 ,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量明显增加 ,部分M23C6 已转变为M6C ,M6C与奥氏体基体以及二次碳化物M23C6
刘江文罗承萍肖晓玲吴东晓陈和兴
关键词:碳化物电镜分析奥氏体
ZG35Cr25Ni12NNbRE钢中黑斑组织的成因探讨
2003年
ZG35Cr2 5Ni12奥氏体耐热铸钢经固溶时效后的显微组织由初晶奥氏体、共晶碳化物 ,以及在奥氏体基体上时效析出的二次碳化物组成 ;使用 3.5a(年 )后二次碳化物增多 ,共晶碳化物附近的“无析出区”消失 ,并在许多共晶碳化物内部形成黑斑组织。研究表明 ,黑斑组织是富含稀土元素的氮碳化物ε (Cr ,Fe) 2 (N ,C)相 。
刘江文罗承萍肖晓玲陈和兴
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Ε相碳化物
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TiC/a-C多层膜的组织结构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分别以石墨和甲烷气体为碳源,制备TiC/a-C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俄歇电子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实验手段对所沉积的TiC/a-C多层膜的组织形态、结构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TiC/a-C薄膜中,TiC的晶粒呈柱状生长;用溅射石墨靶方法获得的TiC/a-C薄膜,无明显的层状结构,a-C相为石墨化和非石墨化的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有序化程度较大;而采用甲烷气体为碳源沉积的TiC/a-C薄膜,呈规则的分层结构,碳原子的有序化程度低。采用过渡层及添加适当的金属元素能改善膜/基的结合强度。
肖晓玲洪瑞江林松盛李洪武侯惠君
关键词:非平衡磁控溅射
一种精确测定惯习面(界面)位向的TEM方法——双Edge-on迹线分析法被引量:4
1997年
介绍在TEM上用双Edge-on迹线分析方法精确测量板条状相变产物(如魏氏组织形态的析出相,板条马氏体以及贝氏体)的惯习面和界面位向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给出了对4种合金的测量结果。发现应用此法测得的惯习面和界面指数与由有关相变晶体学理论预测的符合得很好。
罗承萍肖晓玲吴东晓
关键词:惯习面TEM相变晶体学
25-12型奥氏体耐热铸钢长期服役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现象被引量:3
2002年
N,Nb和 RE 微合金化的 25-12 型奥氏体耐热铸钢长期使用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数量明显增加,晶界附近无析出区现象逐渐消失;部分 M23C6 已转变为 M6C.M6C总是与奥氏体基体以及二次碳化物 M23C6保持[114]M6C//[110]A//[110]M23C6。孪晶取向关系.探讨了合金元素及服役条件对碳化物演变的影响.
刘江文罗承萍肖晓玲陈和兴
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碳化物铸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