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银坤
-

-

- 所属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汤钊猷

- 作品数:817被引量:5,395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肝癌 肝肿瘤 肝细胞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 周信达

- 作品数:172被引量:1,59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 研究主题:肝癌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 周剑萍

- 作品数:36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蜕膜 子宫内膜 着床 白血病抑制因子 米非司酮
- 张俊慧

- 作品数:29被引量:3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蜕膜 米非司酮 炔诺酮 子宫内膜 白血病抑制因子
- 贺斌

- 作品数:15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膀胱癌 肿瘤转移 肝癌 CD44基因
- 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在高侵袭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7
- 1998年
- 目的旨在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与肝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择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2例门静脉癌栓标本和裸鼠高、低转移人肝癌模型(LCID20和LCID25),E-cadherin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E-cadherin在25例肝细胞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值为82.9%±54.9%和49.5%±2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例门静脉癌栓标本均不表达E-cadherin,裸鼠高转移人肝癌模型(LCID20)也不表达E-cadherin,而低转移模型(LCID25)的表达值为67.4的±16.0%。高侵袭性肝癌和低侵袭性肝癌E-cadherin表达指数分别为48.9%±38.0%和79.1%±19.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E-cadherin表达指数与肿瘤包膜和大小无关。结论肝细胞癌组织E-cadherin表达低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高侵袭性肝癌较低侵袭性肝癌表达更低,E-cadherin的丧失或低表达是肝癌获得高侵袭转移能力的因素之一。
- 周信达刘银坤
-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肿瘤侵润肝肿瘤
- 细胞因子对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表达的调节被引量:21
- 2000年
- 本研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单、粒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对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表达的调节 ,探讨围着床期 LIF表达的调节机制。给妊娠 2~ 4 d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 IL - 1、白介素 - 1受体拮抗剂 (IL- 1ra)、IL- 6、GM- CSF,对照组注射 PBS,用免疫印迹法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子宫内膜 LIF蛋白和 m RNA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 LIF蛋白水平为 39.6 4± 9.95,与对照组比 ,IL - 14μg/kg剂量组明显升高 (P<0 .0 1) ;IL- 6和 GM- CSF 0 .8和 4μg/kg剂量组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 P<0 .0 5,P<0 .0 1)。对照组 L IFm RNA水平为 1.10± 0 .2 1、IL-1、IL- 6和 GM- CSF4 μg/kg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P<0 .0 5,P<0 .0 5,P<0 .0 1) ,IL - 1ra 2 0μg/kg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0 .0 5)。表明 IL- 1、IL - 6、GM-CSF对孕早期小鼠子宫内膜 LIF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均有上调作用 ,可能是 L
- 张炜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贺斌
-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子宫内膜围着床期细胞因子
- β肽防治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 β肽对SMMC 772 1肝癌细胞株侵袭粘附能力和对裸鼠移植人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细胞侵袭实验观察β肽对SMMC 772 1细胞侵袭运动能力及对已与FN粘附的 772 1细胞脱落的影响。以MTT法测量 β肽对 772 1细胞与FN(fibronectin)粘附的影响。以细胞粘附实验观察 β肽对 772 1 772 1细胞 ,772 1 内皮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以LCI D2 0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 ,观察 β肽对早期和晚期肝癌切除术后癌转移复发的影响。 结果 772 1细胞膜ICAM 1(inter 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表达对照组为 15 31± 2 0 9,β肽组为 5 71± 14(P <0 0 1)。实验中止时 772 1细胞粘附于FN的细胞OD值为阳性对照组 5 7± 9,β肽组 13± 9(P <0 0 5 )。 772 1 772 1,772 1 内皮细胞粘附率在实验中止时分别为对照组 (6 0 8± 10 1) %、(96 2± 11 1) % ,β肽组〔(15 9± 2 5 ) % ,P <0 0 1〕、〔(2 2 6± 9 1) % ,P <0 0 1〕。动物实验 :肝内癌转移灶数目、癌转移灶累及肝叶数、切缘复发癌直径分别为 :早期肝癌切除术后对照组 7 2± 2 3、3 7± 0 6、(1 1± 0 2 )cm ,β肽组 0 0± 0 0 (P <0 0 1)、0 0±0 0 (P <0 0 1)、〔(0 9± 0 6 )cm ,P >0 0 5〕 ;晚期肝癌切除术后对照组 8
- 孙婧璟周信达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转移复发裸鼠
- 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和门静脉癌栓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分析法 ,对手术切除的 2 8例HCC和 18例门静脉癌栓标本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 PD ECGFmRNA在门静脉癌栓、HCC和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77.8%、67.8%和 3 5 .7% ,VEGFmRNA则分别为 88.9%、75 .0 %和 17.9%。伴有门静脉癌栓的HCC中 ,PD ECGFmRNA和VEGF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者 (P <0 .0 5 )。HCC中PD ECGFmRNA和VEGFmRNA均表达者比两者均不表达或仅其中之一表达者更易形成门静脉癌栓 (P <0 .0 5 )。结论 PD ECGF和VEGF与HCC和门静脉癌栓形成密切相关。
- 周俭汤钊猷樊嘉吴志全刘银坤李晓明邱双健
- 关键词:肝细胞癌PD-ECGF门静脉癌栓
- 纤维连接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动态表达被引量:7
- 1998年
- 为了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蛋白印迹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孕3、5、7、15天子宫内膜及未妊娠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对免疫印迹法结果进行VDS扫描半定量分析后发现:与未妊娠小鼠相比,妊娠各期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F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其高峰在着床后的孕7天,直至孕15天.这一结果说明,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外基质已发生变化,FN表达增高以利胚胎着床,而着床这一过程又加剧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使FN在着床后表达到高峰,着床完成后,细胞外基质趋于稳定,FN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用以上方法测定了人早孕胚囊平均直径在7~25mm(相当于孕35~49天)时的蜕膜组织中FN的表达,发现孕35~49天各期蜕膜组织中的FN表达量无差异,但均明显较未孕组高,说明人胚胎着床后,FN表达也明显增多,并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FN在着床前后的活跃变化说明它与着床有密切关系.
- 伍俊萍张俊慧周剑萍刘银坤吴欣
-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蛋白印迹法免疫印迹法着床
- 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ICAM-1 mRNA的表达及调节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mRNA(ICAM 1)在孕早期的作用和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测定孕 1~ 8d小鼠子宫内膜ICAM 1的表达 ;在小鼠孕 2~ 4d分别腹腔注射细胞因子LIF、IL 1β或IL 1ra ,测定并比较各组孕第 4天子宫内膜ICAM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ICAM 1mRNA孕第 1天表达量较低 ,第 2天开始升高 ,第 4天达高峰 (P <0 0 1) ,此后缓慢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LIF和IL 1β组ICAM 1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 (P <0 0 1)。结论 :ICAM 1在着床期表达水平较高 ,可能参与了着床过程中的胚胎粘附。细胞因子LIF和IL 1可能是子宫内膜表达ICAM
- 张炜周剑萍刘银坤贺斌
- 关键词:子宫内膜小鼠胚胎着床ICAM-1MRNA
- 原发性肝细胞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崔健周信达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Β-CATENIN基因突变Β-连环蛋白
- 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9
- 1998年
- 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孙婧周信达周铬刘银坤汤钊猷肝癌的侵袭转移是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间异嗜粘附有关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为此,我们采用点免疫杂交的方法研究了...
- 周信达周铬刘银坤汤钊猷
-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间粘附分子
-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被引量:12
- 2000年
-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 ,研究了白血病抑制因子 (L IF)m RNA和蛋白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结果 :L IF m RNA在未孕期子宫内膜表达量极低 ,孕期升高 ,孕第四天达峰值 (P<0 .0 1 ) ,此后逐渐下降 ;LIF蛋白与 m RNA的表达规律一致 ,其水平在孕第四天达最高 ,显著高于未孕期 (P<0 .0 1 )。结果表明 L IFm RNA和蛋白孕早期子宫内膜的表达高峰与着床期一致 。
- 张炜周剑萍刘银坤张俊慧
- 关键词:白血病抑制因子子宫内膜胚泡着床小鼠
- 三苯氧胺对人早孕蜕膜鞘糖脂的影响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Ladisch分部及微量分析方法,对正常早孕和服用三苯氧胺(40mg/天,连用4天)早孕妇女的子宫蜕膜鞘糖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苯氧胺组的中性鞘糖脂(N-GSL)总量是正常早孕组的1.81倍(P<0.01)。高效薄板层析(HPTLC)分析其图谱主要成分为单己糖基神经酰胺(CMH)、双己糖基神经酰胺(CDH)、三己糖基神经酰胺(CTH)、红细胞糖苷脂(Glob)和副红细胞糖苷脂(PG)。其中CMH与CDH分别是正常早孕组的2.98倍(P<0.01)与2.36倍(P<0.05)。神经节苷脂(Gg)总量及其组分的HPTLC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三苯氧胺组与正常早孕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三苯氧胺主要引起蜕膜N-GSL升高,而对Gg无明显影响,从而使N-GSL/Gg比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其抗早孕作用有关。
- 孙翠翔周剑萍于传鑫张俊慧张夏英刘银坤
- 关键词:三苯氧胺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