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作品数: 20被引量:37H指数:4
  • 所属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所在地区:贵州省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世界第一部竹类专著——《竹谱》被引量:3
1992年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浙江吴兴县钱山漾等地古代遗址里发掘出了大量的竹材和竹器,其中有建房用的竹桩,有竹片编成的竹壁,还有竹绳、竹筐等等,表明在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已经大量利用竹子.商周以后,竹子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祭祀宴享中要用竹制礼器簠、笾;歌舞奏乐时有竹制乐器笙、萧、笛;出兵打仗,少不了竹箭、竹弓;居家生活离不开箱、箦;从事农业生产更须使用筐、篑、筌;人们还制作(?)、笠,以避风雨;由于有了竹简、毛笔,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才可能著书立说,互相争鸣;而那些尚未成竹的笋也成了人人喜爱的佳肴.人们早已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确实可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因为竹子于社会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对竹子的生长分布、特点习性一直极为重视,《周礼·夏官·职方氏》载:“
王建
关键词:古代遗址
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被引量:1
2000年
19世纪后期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如何走向近代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出现了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中国出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前者鼓吹独立自由 ,着日本启蒙之先鞭 ;后者站在封建卫士道的立场 ,为满清王朝服务 ,但受西学的影响 ,鼓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王建
关键词:张之洞
评述几部和刻本类书
1998年
王建
关键词:和刻本成语中国古籍续修四库全书印刷史
茶文化·酒文化·中国文化──读敦煌文献《茶酒论》被引量:1
1994年
茶文化·酒文化·中国文化──读敦煌文献《茶酒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建上个世纪最后一年的夏天,中国西北茫茫沙漠中的敦煌忽然名声大震,人们无意中发现了石窟里的藏经洞。两万多个卷子的古代文献已经在洞中没没无闻地藏了上千年,一夜之间,忽然展示在世人...
王建
关键词:敦煌文献中国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艺文类聚》《西京杂记》
怎样认识避讳中“不嫌同名”的现象被引量:1
1999年
王建
关键词:天师道宗教信仰梁武帝同名父子
魏晋避讳简论
2001年
魏晋时期的避讳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魏晋避讳情况的考察,揭示了避讳与封建皇权的本质联系,认为皇权兴则避讳兴,皇权衰则避讳衰,这是避讳的本质。
王建
关键词:魏晋避讳皇权
静:东方的养生哲学与实践
1996年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人文主义为内核,这首先表现为对人的重视.《礼记·礼运》对人的存在作了如下的价值判断:“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就将人放在了宇宙天地间的核心位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表述得更为直率,他说:“人,天地之性最可贵者也.”至于这可贵的原因,许氏并未作进一步的交待.数百年之后,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判断可以视作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说:“人所贵者,盖贵为生.”(《养性延命录序》)人之可贵,即在其有生命.这种对生命的关注和肯定是人们自古以来的共识,它本能地发展为对长寿的期待,直接涵育出古人的养生意识.孙思邈接下来又说:“若能游心虚静,急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闹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作为一代医圣,孙思邈的这一养生观无疑是值得重视的.尤其是他放在首要位置的虚静观念,更应加以认真的探讨,因为在传统养生学中,静既是养生实践的指导,又是在养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高远的哲学境界.
王建
关键词:养生哲学传统养生学《养性延命录》《养生论》天地之性天地之心
读苏轼《叶嘉传》被引量:1
1993年
史传文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自司马迁首创记传体《史记》以来,二十四史连缀不绝,数千年风云人物的音容笑貌尽载其中。也许是受这一传统的影响,产生了以物拟人为物作传的文学形式。这一形式肇始于唐代韩愈为毛笔所作的传记《毛颖传》,其后有司空图以镜拟人而作的《容成侯传》,元代王冕写了《梅华传》,明代方清又作了《清虚居士传》,分别抒写梅、竹的高洁品质。苏东坡作为宋代大文学家,在诗、词、赋、散文各领域均有极高成就,他也曾用拟人方式为物撰写过几篇传记,如《万石君罗文传》(写砚)、《江瑶柱传》(江瑶柱系一种海产贝类,味美)、《黄甘陆古传》(写柑桔)以及写茶的《叶嘉传》,而《叶嘉传》尤为出色。
王建
关键词:海产贝类史传文学二十四史司马迁拟人司空图
论辽、金、元三代避讳被引量:1
2002年
辽、金、元是三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关于这三个朝代的避讳情况历来研究得较少。本文试图对辽、金、元的避讳发展作一简要的论述 ,并揭示其在文化与社会上的意义。
王建
关键词:避讳朝代政权少数民族文化
几部稀见的和刻本类书简介被引量:3
1999年
古代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一方面直接从中国引进大量典籍文献,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模仿刊刻,以供本国之需。这些在日本仿刻的中国典籍就是“和刻本”。本文作者在日本讲学时接触到一些和刻本类书.其中有些已为中国国内所罕见,故而略作探讨评介.以飨同好云尔。
王建
关键词:和刻本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