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红丽
-

-

- 所属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 刘兴良

- 作品数:220被引量:2,349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海拔梯度 川滇高山栎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人工林
- 冯秋红

- 作品数:103被引量:63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云杉人工林 海拔 岷江冷杉 生物多样性
- 蔡蕾

- 作品数:49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云杉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 何飞

- 作品数:132被引量:1,09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 研究主题:海拔梯度 卧龙自然保护区 川滇高山栎 岷江上游 海拔
- 文智猷

- 作品数:27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技术规程 石漠化治理 川滇高山栎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人工种群
- 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31
- 2016年
- 植物间交互作用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更多地关注上层乔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乔木层对下层植被的影响,较少研究林下层植被对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去除林下层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区系、凋落物分解及上层乔木生理生态和生长的影响,讨论了外界干扰对林下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影响,提出林下植被对上层乔木影响的生理生态学机理概念模型.研究区域、乔木林龄、地力条件、林下植物种类是影响林下层植被-乔木层竞争关系的重要因素.
- 杜忠蔡小虎包维楷陈槐潘红丽
- 岷江上游杓兰属植物多样性及优先保护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分析岷江上游地区杓兰属植物的濒危值、遗传价值、物种价值、综合评价值,得出杓兰属植物的优先保护等级评价,结合杓兰属植物分布情况,划分不同级别的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小花杓兰(Cypripedium micranthum)、巴郎山杓兰(C.palangshanense)、四川杓兰(C.sichuanense)共3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华西杓兰(C.farreri)、毛杓兰(C.franchetii)、波密杓兰(C.ludlowii)、对叶杓兰(C.debile)、褐花杓兰(C.smithii)等5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大叶杓兰(C.fasciolatum)、毛瓣杓兰(C.fargesii)、离萼杓兰(C.plectrochilum)、山西杓兰(C.shanxiense)等4种;Ⅳ级优先保护物种有绿花杓兰(C.henryi)、无苞杓兰(C.bardolphianum)、紫点杓兰(C.guttatum)、黄花杓兰(C.flavum)、西藏杓兰(C.tibeticum)等5种。卧龙自然保护区、黄龙寺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森林公园为Ⅰ级优先保护区域,面积275 280 hm2(41%);贡杠岭自然保护区、牟尼沟风景名胜区为Ⅱ级优先保护区域,面积172 022 hm2(26%);卡龙沟自然保护区、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草坡自然保护区为Ⅲ级优先保护区域,面积225 155 hm2(33%)。研究结果为针对性开展杓兰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 潘红丽田雨刘怀君冯秋红蔡蕾李旭华李慧超刘兴良
- 关键词:多样性岷江上游
- 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以不同密度调控(4 950株·hm^(-2)、1 800株·hm^(-2)、1 160株·hm^(-2))下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和模型模拟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密度云杉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乔木各器官生物量,乔、灌、草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密度调控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调控不但提高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还提高了其以乔木生物量为主的林分生物量。1 160株·hm^(-2)的密度水平较另外2种密度更能提高云杉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同时,密度调控提高了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此外,密度调控还显著地提高了林下灌草的生物多样性。
- 冯秋红黄劲松徐峥静茹谢大军刘兴良潘红丽刘世荣
- 关键词:密度调控云杉人工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川西亚高山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外来入侵物种预警方法及系统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外来入侵物种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首先,筛选出具有潜在入侵风险的待监控物种,并构建待监控物种的生物维度影响能力特征和环境维度影响能力特征;然后输入待监控物种对应的入侵能力...
- 潘红丽李慧超李旭华徐峥静茹蔡蕾孟长来金丹冯秋红刘兴良
- 不同经营模式对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6年
- 天然次生林是川西亚高山林区经历大规模砍伐后形成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是我国西南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同经营模式(抚育经营、清林+补植经营以及封育经营)的川西亚高山次生桦木林和桦木、岷江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取样法获取和分析了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指标。结果表明,与封山育林经营相比,抚育经营下的两种林型的苔藓最大持水率均显著升高(F=8.147,P=0.010;F=15.525,P=0.006)、桦木林的蓄积量显著降低(F=4.979,P=0.022),而苔藓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混交林则均无显著变化。在清林+补植经营下,混交林苔藓水文效应变化不显著(F=2.280,P=0.183),而桦木林虽然苔藓最大持水率无显著变化(F=4.072,P=0.098),但蓄积量的显著降低(F=3.536,P=0.044)导致了其最大持水量的降低(F=3.782,P=0.042)。两种经营方式基本上促进了天然林的枯落物最大持水率、降低了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其中抚育经营效果更显著,但两种经营方式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不显著。两种经营方式下,桦木林和混交林的林下土壤容重均降低(F=10.715,P<0.01;F=5.148,P<0.05),同时桦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F=4.499,P<0.05),其中抚育经营的影响程度都更显著。从4年来的短期效应来看,两种经营方式均对天然林的林地持水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抚育经营较清林+补植经营更显著,但这仅是短期的结果,两种经营方式对于退化天然林水文以及其他生态功能恢复的长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 冯秋红刘兴良卢昌泰吴晓龙潘红丽马文宝刘世荣
- 关键词:森林经营模式天然次生林水文效应川西亚高山
- 四川省野生杓兰属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 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野生杓兰属植物保护工作中的术语及定义、杓兰属植物保护评价方法、就地保护、生境恢复、监测技术与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及临近地区珍稀濒危野生杓兰属植物就地保护工作。
- 潘红丽田雨蔡蕾李慧超金丹徐峥静茹李旭华黄振刘兴良
- 卧龙自然保护区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在海拔上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 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度升高)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论文系统调查...
- 潘红丽刘兴良蔡小虎何飞李迈和
- 关键词:海拔梯度比叶面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文献传递
- 模拟增温和功能群去除对岷江冷杉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模拟增温和功能群去除试验,研究不同功能群的草本植物在岷江冷杉幼苗更新定植过程的作用,分析其在温度升高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提高了岷江冷杉幼苗的存活率和植物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但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和根冠比.岷江冷杉幼苗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尤其是可溶性糖含量与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增温处理中,草本植物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促进幼苗的株高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抑制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增温处理中,杂类草的存在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莎草科则显著抑制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抑制了幼苗的高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模拟增温提高了林线树种岷江冷杉幼苗的存活率,但使其面临来自草本植物更剧烈的竞争,抑制其生长.
- 庞晓瑜袁秀锦王奥王奥李迈和潘红丽刘兴良潘红丽
- 关键词:模拟增温岷江冷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 四川西部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2015年
- 四川西部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总结回顾了川西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历程,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川西地区丰富、复杂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 何飞何亚平隆廷伦潘红丽冯秋红刘兴良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 四川卧龙岷江冷杉天然林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响应被引量:6
- 2020年
-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邓生阴坡的岷江冷杉天然林内设置不同海拔梯度的样带,分析岷江冷杉天然林的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天然林乔木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灌木种随着海拔梯度上升物种丰富度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均优丰多样性指数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群落所有植物的α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与乔木层一致。从β多样性变化来看:随着海拔上升,岷江冷杉林内乔木、草本和所有群落所有植物的相异系数CD和Cody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灌木层因为物种数和优势种的改变形成β多样性的双峰变化,这与灌木植物的实际分布是相符的。群落整体的物种差异和更替速率受物种数较多的植被类型影响较大,随海拔升高呈逐渐减小趋势。
- 李旭华张临萍何飞冯秋红潘红丽潘红丽宿以明蔡蕾
- 关键词:岷江冷杉海拔梯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