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向红
-

-

- 所属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所在地区:重庆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 彭贵勇

- 作品数:199被引量:1,071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内镜 胃癌 超声内镜 内镜治疗 早期食管癌
- 房殿春

- 作品数:905被引量:4,098H指数:2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幽门螺杆菌 BARRETT食管 端粒酶
- 杨建民

- 作品数:211被引量:72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素酶 肝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丙型肝炎病毒 消化道肿瘤
- 王振华

- 作品数:131被引量:78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胃电节律失常 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感染
- 陈磊

- 作品数:74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内镜 放大内镜 BARRETT食管 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
- 内镜下血色素指数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色素指数(IHb)色图测定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GIF-H260型电子内镜对280例患者进行观察,选择一定区域记录IHb色图,在相应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常黏膜相比,炎症浸润重的黏膜IHb值高而萎缩的黏膜IHb值低(P<0.05);中晚期肿瘤的IHb值多明显高于癌周黏膜;分化好的早期癌的IHb值高而分化差的早期癌的IHb值低(P<0.05);黏膜下良性病变的IHb值与周边黏膜相比无明显差异;黏膜层微血管密度(MVD)是影响IHb值的重要因素,IHb高的区域,其MVD也较高(P<0.01)。结论IHb色图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病灶性质的判断以及病灶范围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拓展内镜的诊断性能。
- 陈磊房殿春杨仕明彭贵勇汪荣泉李向红
- 关键词:上消化道病变微血管密度内镜
- 大肠锯齿状腺瘤2例报道
- 2004年
- 彭贵勇房殿春李向红
-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镜病理检查
- 内镜超声指导下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
- <正>目的:为了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在超声内镜辅助下粘膜下肿瘤的内镜治疗意义。方法:对病人进行内镜检查,怀疑粘膜下肿瘤并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238例。根据粘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及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
- 彭贵勇代建华房殿春李向红
- 文献传递
- 微波及气囊扩张治疗良性食道狭窄被引量:1
- 2001年
- 彭贵勇王振华杨建民高晋华李向红
- 关键词:食道狭窄微波疗法气囊扩张
- 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点、常规及色素放大内镜下表现、病理分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4年2月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2 506例和Barrett食管106例行电子放大内镜观察和粘膜染色,对B...
- 赵晶京房殿春徐承平章容范玉林李向红彭贵勇王振华
- 关键词:BARRETT食管色素放大内镜组织病理学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病灶,在内镜下以氩等离子凝固术完全毁损病变黏膜。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3~15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黏膜行色素染色,对可疑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活检。结果 对32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病灶共进行了52次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每例病灶平均治疗次数为1.625次,治疗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复查3~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氩等离子凝固术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唐郡彭贵勇孙永刚陈磊李向红
- 关键词:不典型增生
- 大肠类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
-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提高内镜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分析22例大肠类癌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对浸润黏膜下层浅层者行EMR治疗,黏膜下层深层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定期内镜复查。结果22例类癌中,...
- 彭贵勇龙庆林陈磊李向红
- 文献传递
- 放大内镜下胃病患者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4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对140例不同胃病患者,用Olympus GIF Q-240Z放大内镜进行观察和分型,并在所观察的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胃黏膜小凹形态可分为A型(点状)、B型(短棒状)、C型(树枝状)、D型(斑块状)及E型(绒毛状)五种基本类型。(2)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率,放大内镜为94.3%(33/35),而普通内镜仅为22.8%(8/35)(P<0.01)。(3)18例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中有14例(77.8%)在放大内镜下可见绒毛状、指头样改变(E型),而13例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则只有4例(30.8%)呈E型改变(P<0.05),其余9例均呈C型或D型。(4)胃体下部集合静脉形态可分为R型(规则型)、I型(不规则型)及D型(消失型),三种类型的Hp感染率分别为12.2%(9/74)、60.0%(9/15)和84.3%(43/51),R型与I型或D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Hp感染均有很大诊断价值。
- 陈磊杨建民李向红余欣房殿春
- 关键词:病理放大内镜检查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
- 鉴别食管早期癌浸润深度的内镜分型初探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新的内镜分型鉴别食管早期癌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的价值。方法对早期食管癌进行卢戈液及亚甲蓝染色,用普通胃镜根据病灶的生长方式、隆起高度、凹陷深度分为以下5种类型: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壁内生长型、双向生长型及混合生长型。病灶经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证实其浸润深度。比较44例食管黏膜内癌及34例食管黏膜下癌病灶的内镜分型特点与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以表面扩散生长型、腔内生长型高度〈5mm、双向生长型高度〈2mm及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提示黏膜内癌,其特异性为89.1%(41/46),敏感性为93.2%(41/44);以腔内生长型高度I〉5mm、双向生长型高度I〉2mm、壁内生长型深度/〉0.5mm及混合生长型提示黏膜下癌,其特异性为90.6%(29/32),敏感性为85.3%(29/34)。内镜分型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准确性为89.7%(70/78)。结论该内镜分型可较准确地鉴别早期食管癌黏膜内及黏膜下浸润,对指导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彭贵勇冯晓峰姜晓燕房殿春李向红唐郡孙永刚
- 关键词:食管癌内窥镜检查
- 内镜下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被引量:9
- 2003年
- 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急性出血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直径2~3 mm以下小血管出血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除外)[1].2001年5月至今我科应用Olympas MD-850型金属钛夹治疗1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 张佳思向国春李向红
- 关键词:内镜钛夹急性消化道出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