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平
-

-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刘吉奎

- 作品数:48被引量:13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 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切除术
- 欧希

- 作品数:32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肝癌细胞 FOXP3
- 谢勇

- 作品数:27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道引流 胰十二指肠切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 李宝金

- 作品数:48被引量:2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KDR启动子 胸苷激酶 体外诱导 IL-12 超声辐照
- 林泽伟

- 作品数:28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患者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FOXP3 shRNA3对肝癌细胞趋化因子及受体CXCL12、CXCL11、CXCR4、CXCR7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FOXP3 shRNA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MHCC-97H的趋化因子及受体CXCL12、CXCL11、CXCR4、CXCR7的影响。方法设计三种编码FOXP3 shRNA的FOXP3干扰慢病毒,sh-FOXP3-1-pGreenPuro、sh-FOXP3-2-pGreenPuro和sh-FOXP3-pgreenpuro并分别转染SMMC-7721和MHCC-97H细胞。q-PCR检测各组CXCL12、CXCL11、CXCR4、CXCR7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XCL12、CXCL11、CXCR4、CXCR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菌落PCR和测序验证证明三个FOXP3干扰慢病毒载体构建正确;三种干扰序列中sh-FOXP3-1干扰效果最明显,因此后期实验都使用sh-FOXP3-1进行下面的实验。研究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sh-FOXP3-1组的CXCL12、CXCL11、CXCR4、CXCR7 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sh-FOXP3-1组的CXCL12、CXCL11、CXCR4、CXCR7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FOXP3的表达后,能减少趋化因子CXCL12、CXCL11、CXCR4、CXCR7的表达。
- 欧希张光涛田佩凯陈景森徐喆谢勇王爱红刘吉奎刘晓平
- 关键词:FOXP3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肝癌细胞
- 肝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评价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分析影响肝母细胞瘤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化疗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术前化疗11例又分为介入化疗5例和全身化疗6例(其中2例同时进行介入化疗和全身化疗);未进行术前化疗5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者9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者3例,单纯静脉化疗者2例,单纯介入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随访时间13.5(3~98)个月。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Ⅳ期高危组患儿总体生存率明显较Ⅰ、Ⅱ、Ⅲ期标准组低;血清甲胎蛋白(AFP)<100μg/L和AFP>100000μg/L患者生存率低;混合型预后较好,而胚胎型及巨梁型预后较差;规范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不规范化疗组;手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有残留组患者预后较无残留组差。结论化疗可提高肝母细胞瘤中晚期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TACE是肝母细胞瘤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提高对肝母细胞瘤的认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 谢勇龙光辉刘晓平周晓初钟立明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预后
- 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T-bet表达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体外转录法合成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淋巴细胞T-bet基因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4条siRNA(siRNA-1、siRNA-2、siRNA-3及siRNA-co),脂质体法转染淋巴细胞。转染后48h收集转染后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T-bet mRNA的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4和IFN-γ水平;将淋巴细胞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对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后48h半定量RT-PCR的检测显示siRNA-1、siRNA-2和siRNA-3转染后的淋巴细胞T-bet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2.50±1.01)%、(5.40±0.63)%和(30.90±0.90)%,以siRNA-1转染后的淋巴细胞T-bet表达抑制作用最强(P<0.05),其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最高,而IFN-γ的水平最低(P<0.05),siRNA-1转染淋巴细胞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抑制作用低于siRNA-2及siRNA-3。结论siRNA可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T-bet基因的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siRNA在移植免疫耐受中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 张维李宝金伊远学吴立旋刘晓平陶剑平
- 关键词:RNA干扰小干扰RNA淋巴细胞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中CD4+及CD8+的表达特点。方法:收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的癌组织(乙肝肝癌组)和癌旁组织(乙肝癌旁组)以及30例因良性病变而行肝切除的患者的新鲜肝组织(对照组),分离组织浸润淋巴细胞,用抗CD3、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同时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结果:1)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4+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2.31±3.68)%、(10.69±2.47)%及(4.21±4.26)%。乙肝肝癌组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乙肝癌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9)。2)乙肝肝癌组、乙肝癌旁组及对照组CD3+CD8+T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10±5.82)%、(21.82±2.70)%及(41.31±14.01)%,乙肝肝癌组及乙肝癌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4),而乙肝肝癌组与乙肝癌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3)乙肝肝癌组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3+CD4+T细胞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为0.91±0.30,显著高于乙肝癌旁组(0.47±0.11,P=0.003)及对照组(0.11±0.13,P=0.000),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比值出现失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失调,表现为CD3+CD4+T细胞所占比例升高,CD3+CD8+T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CD3+CD4+/CD3+CD8+明显升高。
- 林泽伟骆必伟袁晓东田佩凯谢勇欧希刘晓平刘吉奎
-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微环境原发性肝癌
- 记忆T细胞亚群与抗感染和肿瘤免疫被引量:2
- 2012年
- 根据细胞表面分子CD45RA(或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可将记忆T细胞分中央记忆T细胞和效应记忆T细胞等,这对研究记忆T细胞的功能、组织分布及抗肿瘤和抗感染的免疫特点有重要的价值。在抗感染及抗肿瘤免疫中,通过恢复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及肿瘤组织局部免疫微环境,对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免疫治疗及相关疫苗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 袁晓东刘晓平
- 关键词:记忆T细胞CD45ROCCR7CD62L
- Fas系统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6年
- Fas,又名CD95或APO-1,是细胞凋亡信号受体,通过与FasL结合诱导细胞凋亡。肿瘤细胞既可通过表达FasL的T细胞凋亡而逃逸免疫监视;又可通过cFLIP调控DISC水平,上调凋亡抑制基因及诱导Fas基因突变等抑制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基于上述机制,可从免疫细胞层面和肿瘤细胞层面两方面调节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细胞抗肿瘤凋亡作用可采用激动性抗体阻断其Fas表达、FasL基因或Fas反义寡核苷酸或抗凋亡基因的转入、利用细胞因子保护作用及Caspase蛋白酶抑制剂阻断其凋亡。在肿瘤细胞方面,应用抗Fas抗体、FasL反义寡核苷酸、Fas或Bax基因转入肿瘤细胞及某些化疗药物与细胞因子等作用,增加肿瘤细胞Fas敏感性,使之容易被免疫细胞诱导凋亡。
- 郝颖刘晓平徐勤魏小勇
- 关键词:FAS系统肿瘤免疫逃逸凋亡
-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4月医院PET中心检查的86例疑似HC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评价18F-FDG PET/CT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59个月,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52例复发和(或)转移,其中单独肝内复发者27例,单独肝外转移者6例,肝内复发合并肝外转移者19例。以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18F-FDG PET/CT诊断HCC术后复发或(和)转移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91.86%。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HC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出率较高,便于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 谢勇刘吉奎刘旭刘晓平田佩凯黄志峰
- 关键词: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肝细胞癌术后随访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及内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 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行LC+LCBDE,156例行LC+EST;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残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LC+LCBDE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稍长,两组中转开腹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联合LCBDE及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病情允许时LC联合LCBDE可作为首选。
- 林泽伟刘晓平刘吉奎熊沛王浩
-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探查术
- Distribution of LAP+CD4+T cells in pancreatic cancer
- 目的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AP+CD4+T cell in pancreatic cancer immunity.方法 LA...
- 欧希刘晓平
- 开腹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短期疗效及费用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本文对开腹肝切除术(OH)及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短期疗效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手术医师在术式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共98例接受LH及OH的病人资料,其中LH组38例;OH组60例,对比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是否行肝门阻断、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及费用的差异,来评估OH与LH在术后短期疗效及费用上的差异。结果相较于OH组,L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门阻断率、下床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相对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费用均值低于O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适应症的条件下,LH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较OH有优势,且未增加费用负担。临床手术医师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
- 戴康夫黄志锋张延强张士节张龙欧希林泽伟尹耀新刘吉奎刘晓平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