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桐
作品数: 20被引量:67H指数:5
  • 所属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霍枫
作品数:285被引量:761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器官捐献 闭合性肝外伤 凝固治疗 腹腔镜
陈建雄
作品数:106被引量:32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闭合性肝外伤 凝固治疗 肝移植 腹腔镜 超声造影
詹世林
作品数:141被引量:616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腹腔镜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彭林辉
作品数:35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CNHK300 胰瘘 成人 肝脏未分化肉瘤 胆管损伤
汪邵平
作品数:111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肝移植术后 胆道 原发性肝癌
中段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良性病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对胰腺良性疾病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胰腺中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疗效。7例胰岛细胞瘤及3例胰腺囊肿采用胰腺中段病灶及部分胰腺切除,胰腺近端断面缝合,胰腺远端断面胰腺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2例胰腺结石采用中部胰腺切除、取石,两侧断端胰腺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结果 12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无胰瘘、出血、肠瘘等并发症。12例随访半年至3年,无腹痛、发热及低血糖等情况。结论胰腺中段切除是处理胰腺中部良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詹世林陈建雄彭林辉霍枫陆树桐
关键词:胰岛细胞瘤胰腺囊肿胰管结石
艾叶水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和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艾叶水提取物对H27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对Bcl-2、热休克蛋白(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并进一步使用免疫细胞化学剂、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等分析方法研究癌基因Bcl-2及HSP7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0mg/mL的艾叶水提取物处理肝癌细胞12h后,肝癌细胞均出现严重皱缩、固缩、细胞质膜突出等,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实验过程中伴随着癌基因Bcl-2表达的减弱(P<0.05),而HSP70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叶水提取物能够诱导体外人肝癌细胞凋亡,而这个凋亡过程可能跟癌基因Bcl-2有关,与HSP70的表达关系不明显。
陆树桐詹世林陈建雄
关键词:肝肿瘤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BCL-2
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的射频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结果:12例射频消融取得成功,13个结节在射频消融3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均无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直径逐渐减小,在3个月至6年后有10个结节完全消失,无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陈建雄詹世林霍枫陆树桐朱贤胜王莎莎王泓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射频消融
胆囊切除术中胆(肝)总管横断伤的处理(附5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肝)总管横断伤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8年3月3362例胆囊切除术中5例胆(肝)总管横断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2例为肝总管横断,3例为胆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术后均无胆漏并发症。1例用丝线对端吻合术后支撑管脱出,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2个月后改行胆肠内引流,随访15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发生;1例行胆肠内引流者拔除胆肠支架引流管后2个月内3次发生胆管炎,保守治疗,随访5年无腹痛、发热、黄疸发生;3例对端吻合者分别随访1、2、4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损伤胆管的类型及术者的经验,选择对端吻合或胆肠内引流处理胆(肝)总管横断伤可获得理想结果。
詹世林陈建雄彭林辉蒲淼水汪邵平霍枫曹鑫陆树桐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
大鼠肝静脉短暂阻断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短暂出肝血流阻断与短暂入肝血流阻断对大鼠肝叶的血流动力学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同一大鼠肝脏的不同肝叶建立3个不同的区域:(1)非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NIL-CR)区:分离大鼠肝右中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2)孤立型肝叶淤血再灌注(IL-CR)区:分离大鼠左肝叶肝静脉,并予无损伤血管夹夹闭肝静脉30 min后开放;(3)缺血再灌注(IR)区: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大鼠肝右上叶入肝血流30 min后开放,于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3、7 d等4个时相点分别检测大鼠肝脏各区域的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结果血流阻断后30 min,IR区的微循环流量显著高于NIL-CR区、IL-CR区(P均<0.01),IR区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NIL-CR区(P<0.01)、IL-CR区(P<0.05);在肝组织切片的Suzuki评分中,NIL-CR区和IL-CR区在血流阻断后30 min、复流后1 d的分值均显著高于IR区(P均<0.01)。但NIL-CR区与IL-CR区在末梢微循环血流量、氧饱和度以及Suzuki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静脉阻断能更显著地降低肝组织末梢循环的血流灌注和氧饱和度,导致CR比IR产生更显著的肝损伤效应。淤血区周边是否有正常肝组织接壤的因素并不对CR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
谭晓宇陆树桐刘军许文犁许寅喆葛新兰张爱群李崇辉董家鸿
关键词:肝静脉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再灌注损伤
转移性肝癌术中射频治疗9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患者行术中射频治疗肝内转移癌灶,观察治疗前后的肝脏超声及CT图像显示肿瘤大小及血供等情况变化。结果转移肿瘤固化坏死,体积缩小,9例全部有效。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确切而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陈建雄詹世林霍枫李鹏陆树桐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国内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国内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有效性。方法以肝移植、livertransplantation,biliary complications,ERCP、胆道并发症、胆漏、胆道狭窄、胆管炎、胆管铸型、缺血性胆道损...
陈建雄詹世林霍枫陆树桐
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肝外型门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2013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腹上区隐痛。2014年5月收治入院后行腹部B超、腹部CT、腹腔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为肝外型门静脉瘤,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行预防性切除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后,在术中超声检查的引导下,解剖并切除门静脉瘤,于文氏孔处放置双腔引流管1根,关腹。术后进行常规围术期管理。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出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随访情况。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行腹部B超及CT检查了解门静脉情况及有无门静脉瘤复发。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完整肝外型门静脉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5min,术中出血量约为150mL,术后3d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生活完全自理,术后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未发生出血、门静脉血栓、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等结果未见异常。术后复查B超见门静脉血流良好,腹腔cT血管造影检查示门静脉显影清楚,管腔无狭窄,血流通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9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囊壁样组织,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壁由平滑肌构成,符合静脉结构。随访6个月,患者体质良好,无不适主诉,生活自理。随访期间未发现门静脉狭窄及血管瘤复发,未见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无用药及其他特殊治疗。结论预防性切除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瘤安全可行,疗效较好。
陆树桐蒲淼水霍枫刘萧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导管放置于肝动脉后造影,显示肝脏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置于出血的分支血管,注入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全组23例胆道大出血(13例为肝外伤术后、6例为肝胆管结石病术后、4例为原发性肝癌),造影显示肝右动脉分支出血12例,肝左动脉分支出血5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6例。肝动脉分支中断、动脉瘤及造影剂外溢与胆道显影是其典型表现。23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多个出血点分支血管栓塞11例。止血成功率100%。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止血病例,无出血死亡病例。全组随访0.5~3.0年,无胆道再出血及栓塞所致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是胆道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詹世林陈建雄彭林辉霍枫陆树桐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3例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首先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造影显示出血部位,然后将微导管放至出血分支动脉,注入栓塞剂,选择性栓塞止血。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肝动脉造影,显示肝左动脉分支出血8例,肝右动脉分支出血39例,肝左、右动脉分支均有出血10例,6例未见明确出血。57例出血患者均完成栓塞并成功止血,其中1处栓塞36例,2处栓塞11例,3处及以上栓塞10例。6例无明确出血表现者未做栓塞。无继发出血病例,无死亡病例。栓塞后1周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基本恢复正常。63例随访0.5~1年,无肝脏再出血,肝功能正常。结论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是治疗创伤性肝脏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以及微创的手段。
詹世林陈建雄陆树桐霍枫
关键词:创伤肝脏破裂出血选择性肝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