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新慧
-

-

- 所属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韩博

- 作品数:68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紫花苜蓿 铝胁迫 种子萌发 苜蓿
- 罗富成

- 作品数:193被引量:80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种子休眠 发芽率 青贮品质 牧草
- 姜华

- 作品数:111被引量:54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干热胁迫 种子产量 牧草 花部特征
- 单贵莲

- 作品数:108被引量:91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典型草原 亚高山草甸 牧草 幼苗生长
- 马向丽

- 作品数:130被引量:38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苜蓿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 铝胁迫 青贮品质
- 昆明市某猪场仔猪腹泻病毒性病原诊断被引量:2
- 2018年
- 本研究对昆明某规模猪场暴发的仔猪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此次流行多为5~10日龄仔猪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食欲废绝,排黄色水样稀粪,病程3~5d,仔猪发病率约为30%,有部分病猪死亡。病理变化表现为胃充盈大量未消化乳,壁变薄,直肠管有大量液体。采集9份仔猪粪便、6份母猪血液、1份淋巴组织,用PCR方法分别对流行性腹泻(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圆环病毒2型(PCV-2)四种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粪便样品中检测到四种病毒,血液样中检测PEDV、PCV-2和RV,淋巴样中只检测出PCV-2。其中,PEDV阳性率37.5%,TGEV阳性率31.3%,RV阳性率13%,PCV-2阳性率100%。四种病毒间混合感染现象较普遍,应是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还存在大肠杆菌等感染的可能,应进一步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调查。
- 段新慧唐利斌蒋雷杨江瑞和江彪杨天保李文贵
- 关键词:病原诊断仔猪腹泻
- 昆明市某猪场猪戊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猪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一步探究病毒基因型及分子进化情况,为戊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该猪场随机采集39份新鲜粪便,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EV ORF2部分基因片段扩增、克隆及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PCR检测结果发现:该猪场核酸阳性率达35.9%(14/39)。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4株流行毒株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HEV Ⅰ~Ⅳ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77.4%~83.9%、81.0%~83.2%、78.8%~86.9%和90.5%~98.5%,全部流行株均属基因Ⅳ型。进化分析结果表明:YN-KM-9与该猪场其他流行毒株同源性较远,应属不同基因亚型。【结论】该猪群HEV Ⅳ感染率较高,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 王源郑晓林严红亚段新慧张以芳杨莎莎李文贵
- 关键词:分子流行病学人畜共患病同源性分析
- 昆明某规模猪场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口蹄疫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解昆明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口蹄疫的免疫效果,从2栋猪舍随机采集49份血样,分离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相关免疫抗体,分析评估三种病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总阳性率为59.2%(68.6%~90%),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3.5%(59.7%~83.8%),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9.8%(78.2%~95.6%)。结合该猪场的免疫程序分析,猪瘟、猪口蹄疫二种病的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均处于上升阶段,59.2%和73.5%阳性率虽是合理水平,但栋舍间差异较大,有些栋舍存在免疫失败可能;圆环病毒2型免疫效果评价合格。建议进一步查清引起猪瘟、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改进免疫程序并及时补免。
- 王源段新慧和江彪杨天保杨江瑞李文贵
- 关键词: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猪口蹄疫免疫效果
- 紫花苜蓿饲养奶水牛的效益初报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探索优质紫花苜蓿饲养奶水牛的效益分析为目的。试验设计了2个处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摩杂奶水牛20头,每个处理10头,试验期100d,饲草饲料及水牛奶单价按当时的市场价计算,对比分析饲喂紫花苜蓿和玉米青贮饲料之间的效益情况。结果饲喂紫花苜蓿组的奶水牛每头利润1322元,比玉米青贮组的852元多470元,说明用紫花苜蓿饲养奶水牛可以使经济效益提高55.16%。
- 尹尚芬徐英郑锦玲王瑞李乔仙段新慧何永珍邓齐峰杨国荣
- 关键词:紫花苜蓿奶水牛
- 优质本土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微生物数量及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试验旨在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微生物数量及发酵品质的影响。选取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3种优质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短乳杆菌)菌液为材料,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自然发酵组(CK组,对照组)、5 mL/kg植物乳杆菌组(Z组)、5 mL/kg戊糖片球菌组(W组)、5 mL/kg短乳杆菌组(D组)、植物乳杆菌与短乳杆菌按1∶1配合添加组(Z1D1组)、戊糖片球菌和短乳杆菌按1∶1配合添加组(W1D1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自然发酵60 d,测定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并测定微生物数量、发酵品质及营养品质。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青贮样品的乳酸菌数量,降低好氧细菌和霉菌的数量,提高青贮样品乳酸和乙酸含量,有效抑制有害菌对饲料原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有效保存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各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综合品质以单独添加短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按1∶1配合添加评分最高。研究表明,添加优质本土乳酸菌可有效提升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
- 李彦飞段佳鑫初晓辉马向丽段新慧段新慧单贵莲
- 关键词:紫花苜蓿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
- 南苜蓿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揭示云南省南苜蓿根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分离自云南楚雄、昆明、德宏和禄丰4个地区的78株南苜蓿根瘤菌进行32项生理生化性状的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32项性状中,20项性状为全同性状,另12项性状菌株间存在差异。84.6%的菌株能在含30 g/L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5株菌能耐50 g/L的NaCl。所有菌株在酸性条件下不生长;在pH值为11以及在4和60℃处理下10 min均能生长;能在含300μg/ml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对卡那霉素耐受性差。聚类分析表明,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除3个菌株不聚群外,其他75株南苜蓿菌株分别聚在4个表观群中,说明相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存在着一定的表型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南苜蓿根瘤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和接种菌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乔仙张斌戴燕燕刘晓云段新慧薛世明
- 关键词:根瘤菌生理生化特性
- 农杆菌介导的MsDUF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优化被引量:2
- 2022年
- 为建立适宜MsDUF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在已知的紫花苜蓿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法,以保定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cv.Baoding)下胚轴和子叶为转化受体,将MsDUF基因导入到紫花苜蓿中,通过对愈伤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阶段抗生素浓度的筛选建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对筛选获得的转基因紫花苜蓿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的MsDUF基因遗传转化的最佳条件为:将预培养2d的紫花苜蓿下胚轴用含pCAMBIA1301-MsDUF质粒的农杆菌菌液(OD_(600)为0.3~0.5)侵染10min,共培养暗处理2d后转入含30mg/LHyg和500mg/LCef的愈伤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待抗性芽长到2~3cm高时转入含30mg/LHyg和300mg/LCef的生根培养基上,得到6株经PCR检测为阳性的抗性植株;选取5株进行RT-PCR检测,均检测出大小与目的条带相吻合的清晰条带,证明MsDUF基因已成功转入保定紫花苜蓿中。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效MsDUF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遗传转化体系,为进一步研究MsDUF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紫花苜蓿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基础材料。
- 安明珠马向丽周凯段新慧姜华韩博
- 关键词:紫花苜蓿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PCR检测RT-PCR检测
- 万寿菊及其副产物被引量:10
- 2012年
- 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别名臭芙蓉、蜂窝菊、金盏菊等,原产墨西哥及美洲各地,16世纪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种植。依用途分为观赏型万寿菊和色素万寿菊,色素万寿菊花色多彩鲜艳,花多,花期长,易于栽培,花中提取的叶黄素广泛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及饲料等领域。
- 李乔仙高月娥段新慧杨国荣
- 关键词:色素万寿菊副产物金盏菊观赏型叶黄素
- 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同源四倍体形态及发育特性(简报)被引量:3
- 2006年
- 钟声段新慧
- 关键词:鸭茅同源四倍体二倍体生长发育
- 云南龙陵地区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 2023年
-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云南龙陵及其相似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方法]选用8个燕麦品种,即燕麦01(01牧王)、燕麦02(02燕王)、燕麦03(03爱沃)、燕麦04(04贝勒2号)、燕麦05(05魅力)、燕麦06(06抢手)、燕麦07(07雷神)和燕麦08(08 esk),于2016年4月在云南龙陵种植,对其单株分蘖数、株高、旗叶长、旗叶宽、轮层数和产量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燕麦02单株分蘖数最多,为7.5;其余燕麦种质的分蘖都低于7.5。燕麦02植株高度最高,达到154.18 cm;燕麦08最矮,为112.88 cm。燕麦01旗叶长最长,为50.48 cm;燕麦05最短,为29.11 cm。燕麦03旗叶宽最宽,为2.34 cm;燕麦07旗叶宽最窄,为1.04 cm。燕麦03轮层数最多,为5.25个;燕麦04最少,为4.25个。燕麦02产量最高,为7391.37 kg/666.7 m^(2);燕麦05产量最低,为4818.59 kg/666.7 m2;燕麦02、燕麦03、燕麦06和燕麦08的产量高于平均水平。[结论]燕麦02、燕麦03、燕麦06和燕麦08的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龙陵及其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 申雪梅杨天丽陈有坤赵其毅汪秋芹姜华郭海霞段新慧
- 关键词:饲用燕麦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