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光宇
-

-

- 所属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郭金和

- 作品数:223被引量:1,58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介入治疗 食管 食管癌
- 滕皋军

- 作品数:614被引量:4,186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MRI 经皮椎体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 何仕诚

- 作品数:185被引量:1,453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介入治疗 骨质疏松
- 方文

- 作品数:139被引量:1,1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介入治疗 骨质疏松
- 邓钢

- 作品数:231被引量:1,52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被引量:40
- 2004年
- 目的 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 ,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 ,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 (treatmentplansystem ,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 ,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 15例食管癌患者 ,临床分级为Ⅱ~Ⅳ级 ,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 ,释放过程顺利 ,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 ;全身γ射线显像 (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 ;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 ,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 ,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13例术后 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 ,2例变大 ,3例随访近 8个月 ,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 ,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 ,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 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邓钢杜明华方文朱光宇
- 关键词:食管内照射CT复查
- ^125I粒子气管支架与普通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恶性气道梗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比较^125I粒子气管支架与普通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恶性气道梗阻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食管癌所致恶性气道狭窄行支架置入的患者46例,其中接受^125I粒子气管支架置入24例,接受普通气管支架置入22例。主要分析指标为总生存时间(OS),次要指标为技术成功率、气道狭窄程度、症状缓解、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55 d(全距,15~270 d)。两组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支架置入后,^125I粒子支架组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由术前3.00下降到0.95,普通支架组由术前3.13下降到0.96(两组手术前后比较,P<0.001)。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125I粒子支架组的患者mOS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156 d比103 d,P=0.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5%比27.3%,P=0.374)。结论^125I粒子气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气道狭窄技术可行、安全,相较于普通气管支架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
- 王勇陆建陈荔朱光宇郭金和
- 关键词:恶性气道狭窄碘粒子
-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囊腔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07例骨质疏松症并32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
-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沈志萍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模拟临床标准IDET动物实验模型,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治疗机理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实验用家猪4只,每只选取L1-2、L2- 3、L3—4、L4—5作为穿刺治疗椎间盘,选取T11-12及 T12-L1作为正常对照...
- 方文滕皋军何仕诚邓钢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 9例患者 (男性 16例 ,女性 13例 )共 4 0个椎体 ,转移性肿瘤 2 8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 ,均表现为胸腰部疼痛 ,2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 18例患者共 2 6个椎体单独行PVP治疗 ,11例16个椎体先后行PVP和 (或 )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结果 2 9例患者经PVP和血管内栓塞化疗后症状完全缓解者 16例 (5 5 .1% ) ,部分缓解 13例 (44 .9% ) ,其中PVP不成功 1例 ,再经血管内栓塞化疗疼痛减轻 ,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恶性肿瘤经PVP和 (或 )血管内栓塞综合治疗可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 。
- 邓钢滕皋军何仕诚郭金和方文朱光宇李国昭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转移性肿瘤栓塞经皮椎体成形术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间隔长短对近期肝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评价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2次间隔长短不同对肝功能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至少连续2次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根据TACE治疗间隔时间中位数分为A组(短间隔组间隔时间<61 d)和B组(长间隔组间隔时间≥61 d)。对比两组2次TACE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间隔时间第1、2次TACE间隔A组平均为(48.2±7.0)d(35~60 d),B组(75.5±9.5)d(61~93 d)。2次TACE术后6 d两组ALB、TBIL、ALT、AST、CP及白蛋白-胆红素分级法(ALBI)分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TACE前A组ALB较首次TACE前平均下降1.8 g/L,A组ALB较B组平均低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46);第2次TACE前ALBI由1级降为2级的比例A组有11.4%、B组则无降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第2次TACE术后6 d A组ALB较B组平均低2.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ALBI由1级降为2级的比例A组有25.0%,B组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两次TACE后6 d肝功能均呈一过性损伤,治疗间隔延长有助于第2次TACE前的肝功能恢复更好,并减少第2次TACE后肝功能ALBI等级降低的发生。
- 魏庭丰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彭博刘琳琳郭金和邓钢朱光宇滕皋军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功能原发性肝癌
- 添加不同类型、比例的显影剂后骨水泥性能的变化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类型、比例的显影剂后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过程的变化,X线密度和抗压强度等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用非离子碘造影剂和纯硫酸钡粉作显影剂分别加入PMMA,按粉∶液∶钡粉比例分别为15∶10∶3,15∶10∶1.5和粉∶液∶非离子碘造影剂分别为15∶10∶5,15∶10∶3组成4个实验组,用粉∶液比例为15∶10为对照组,每组8份,在体外测试其聚合过程;并制成相同大小的PMMA圆柱体40节,每组8份。结果添加硫酸钡粉后PMMA的聚合时间延长60~120s,15∶10∶3组平均延长约120s,添加非离子碘造影剂的2组则聚合过程无明显影响。添加硫酸钡粉或非离子碘造影剂后PMMA的最高聚合温度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4个实验组的X线密度有显著性差异,以15∶10∶3添加纯钡粉的PMMA组显影最强;加入非离子碘造影剂后PMMA最大抗压强度降低25%~31%(P<0.05),而加入纯钡粉的PMMA的最大抗压强度无显著变化。结论PMMA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纯硫酸钡粉可延长聚合时间,而加入一定比例的非离子碘造影剂对聚合时间无明显影响;添加这两种显影剂后均可提高PMMA的X线显影能力,而以15∶10∶3添加纯钡粉的PMMA组显影最强;加入一定比例纯钡粉对PMMA的最大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
-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郭金和方文朱光宇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抗压强度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术后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对比研究
- 目的 比较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临床特征,并评估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007年1月-2016年3月收治咯血病例经支气管动脉栓塞的病例.术后随访观察...
- 徐圣仲斌演陈荔朱海东郭金和何仕诚方文朱光宇滕皋军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咯血支气管扩张复发
- 长球囊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长球囊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对2007年1至6月收治的21例重症下肢缺血患者,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长度的球囊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成形,相临近多处短段病变也尽可能采用长球囊一次成形;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再次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21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2例(9.5%),均为穿刺点假性动脉瘤。狭窄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100%;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总的成功率为88.9%,其中采用内膜下成形(5例)技术成功4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5.6%、28.6%和25.0%。未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临床成功率为9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6个月的初始通畅率为95.2%;再次通畅率和救肢率均为100%。结论对于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患者,长球囊PTA后无影响血流的夹层瘤出现,初始技术和临床成功率都很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方法。
- 秦永林邓钢郭金和何仕诚方文朱光宇滕皋军
-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缺血球囊血管成形术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价值.方法:20例经纤维内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的患者,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均为内科保守治疗及内镜下止血无效患者,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20...
- 朱光宇滕皋军邓钢郭金和何仕诚方文卢勤
- 关键词:溃疡放射学介入性治疗动脉栓塞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