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关印
-

-

- 所属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 所在地区:河北省 邯郸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相关作者
- 贾庄德

- 作品数:36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临床治愈率 桉叶 病猪 病兔 兔肉
- 王新民

-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白粉病 小麦 小麦白粉病 棉花 杂交种纯度
- 刘海清

- 作品数:8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药效试验 阿维菌素 吡虫啉 25%吡蚜酮 WP防治
- 刘海清

- 作品数:6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白粉病 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种植密度 种子活力 制种产量
- 张庆勤

- 作品数:135被引量:536H指数:1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远缘杂交 核型分析 野燕麦 品质育种
- 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对菜青虫的毒力测定
- 2012年
- 为探索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对菜青虫的毒杀效果,采用喷雾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配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按容量比1∶1(有效成分比为9∶125)混合以后对菜青虫的共毒系数为163.3,明显大于100,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 刘海清常社霞徐关印
- 关键词:阿维菌素吡虫啉菜青虫毒力测定
- 不同供磷水平对小麦植株蔗糖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5年
-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小麦植株体内无机磷与蔗糖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体内无机磷含量明显增加,而茎叶中蔗糖含量呈降低趋势。盆栽产量则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磷素对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促进苗期分蘖,提高小麦的有效穗数。
- 徐关印刘保明韩宝坤韩俊杰
- 关键词:蔗糖含量小麦植株供磷水平农艺性状有效穗数施磷量
- 农业院校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途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为适应社会就业形势的需要,拓展就业空间,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能为社会或相关行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途径可通过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科研能力的训练、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综合性教学实习、进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 刘莹徐关印
- 关键词:农业院校
- 早春地膜糯玉米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06年
- 贾庄德徐关印
- 关键词:栽培技术糯玉米地膜早春玉米品种早熟
- 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被引量:2
- 2006年
- 徐关印贾庄德
- 关键词:田间管理技术小麦早春节间伸长成穗率叶色
- 早抗1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早抗1号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早熟小麦新品系,其亲本组合为:抗源2号×邯农2号。为给该品系的未来应用提供依据,用中国春21个单体系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它可能是一个来源于我国野生二粒小麦的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 王新民贾庄德刘合民孙全德徐关印张庆勤
- 关键词:白粉病
-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制种产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郑单958玉米制种田的不同密度试验表明,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伴随密度的增加,单株茎粗、穗长、穗粗、穗粒重、千粒重都逐渐降低,而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但由于总穗数的增多,使每公顷的种子产量也逐渐提高,在75000株时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4996.5kg。种子的活力以每公顷45000株时最高,产量为4315.5kg,活力指数高、千粒重和容重高,播种后8天的出苗率高和播种后20天的幼苗鲜重高。制种产量和种子活力相互兼顾的公顷密度为67500株。
- 徐关印刘海清
- 关键词:玉米制种种子活力
- 稻麦轮作高产技术途径与主攻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通过对稻麦轮作高产栽培的多年研究 ,给出了稻麦高产的一种技术途径 ,即麦茬稻采用大穗品种、壮秧稀植和V字施肥 ,稻茬麦宜旋耕撒播和NPKZn配合底施。用改良通径分析方法 ,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稻麦均应适当降低单位面积穗数 。
- 孙全德徐关印
- 关键词:麦茬稻稻茬麦轮作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 越冬期升温幅度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暖棚加1层或2层薄膜,调节冬小麦越冬期间温度,探讨升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温度为CK、CK+2℃、CK+4℃,分别处理冬小麦30、60、90、120d。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育性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变化,表现为分蘖数增多,与CK相比,CK+2℃和CK+4℃处理30d,分蘖数分别增加2.3%和17.4%;处理60d,分别增加25.1%和46.5%;处理90d,分别增加19.7%和32.1%;分蘖的两极分化过程提早,与CK相比,CK+2℃和CK+4℃处理的抽穗期分别提早6d和10.3d;成熟期分别提早9.3d和15.3d;穗分化过程加速,株高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提早。以升高2℃、持续时间60d的冬小麦生长发育最好,产量最高,比CK高18.2%;持续时间为120d的冬小麦表现最差,株高不整齐,产量最低,比CK低46.1%。
- 王建书徐关印卢彦琦李焱尹会兰李双保
- 关键词:冬小麦持续时间生长发育
- 利用叶龄数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
- 2004年
- 贾庄德徐关印王新民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