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敏
作品数: 17被引量:58H指数:4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顺月
作品数:81被引量:35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红外热像 电针 红外热像图 针灸 激光多普勒
王淑友
作品数:122被引量:53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红外热像图 电针 红外热像 皮肤温度 家兔
张栋
作品数:173被引量:1,000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红外热像图 红外热像 针灸 电针 皮肤温度
宋晓晶
作品数:65被引量:2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经络 针灸 穴区 电针 红外热像图
赵湘杰
作品数:5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家兔 电针疗法 环磷酰胺 巨噬细胞 免疫抑制
电针对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小鼠肝组织内ET-1、NO含量变化,探究电针对小鼠肝脏血管活性物的影响以及电针不同穴位效应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和对照组;各电针组电针30min和对照组不电针30min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内皮素-1(ET-1)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一氧化氮(NO)含量;分析比较各组肝组织内ET-1、NO含量水平的差异。结果: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水平为对照组>电针非经非穴组>电针曲泉组>电针足三里组;NO平均含量水平为电针足三里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经非穴组>对照组;电针曲泉组、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NO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电针非穴组、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足三里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组织内ET-1平均含量与电针曲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作用可使正常小鼠肝组织内NO含量增高,ET-1含量降低;这一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即电针足三里穴产生的效应最强。
宋晓晶张栋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
关键词:内皮素-1一氧化氮足三里穴位特异性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后,该穴位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探讨合谷穴对面部不同部位温度改变的特殊关系。 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人面部在针刺合谷穴前后的温度变化。 结果:针刺合谷穴前后,面部许多部位温...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慧敏
关键词:中医治疗学红外热像图
文献传递
电针促进胃腑血液运行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研究
张栋朱元根王淑友李顺月马慧敏
本研究应用具有客观、直观及大范围成像优势的激光多普勒成像仪,对动物正常胃、胃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胃溃疡动物模型以及电针后的胃腑整体表面血流量进行观察和图像显示,同时用胃电和胃蠕动等功能指标与血流图对照,研究针灸促进胃的血液...
大脑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的创建及其对皮层针灸效应显示的研究
张栋赵湘杰马春红王淑友马慧敏谭连红李顺月付卫星
该研究运用医学红外热像技术,创建了一种新的脑神经图像方法-大脑皮层红外热像显示法。该方法可以将大脑皮层的温度以图像的形式显示,是任何一种测温方法均不能替代的,经MEDLINE和国内检索机构检索为首创。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针...
关键词:
关键词:针灸电针疗法测温方法
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影响的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为奇正消痛贴;对照组为知名品牌同类药贴,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贴...
王淑友张栋李敬涛李顺月马慧敏
关键词:消痛贴血流图
文献传递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
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9年,取得成果如下:1.不同针法疗效的客观验证:该部分研究观察到热补凉泻不同手法能引起客观的升降温反应,应用热补手法治疗甲状腺瘤提高疗效;电针升温效应强于手捻针,并可对寒凉型面瘫提高疗...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瘤针灸治疗电针疗法
面部穴位血流量及针刺对其影响的激光血流成像显示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并分析针刺对该血流灌注量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统计穴区血流灌注量,分析对称性以及针刺对面部左右侧穴区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正常人面部穴位血流灌注量大多都在0.73~1.17PU范围之间,以巨髎、口禾髎、四白、承泣等血流量较大,下关、牵正、丝竹空等穴血流量较小。自然状态30min前后,正常人面部血流灌注量无明显的升降变化,左右侧同名穴血流灌注量存在小幅差异。针刺30min后正常人面部穴区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P<0.01),其中左侧巨髎、左侧承泣、左侧丝竹空、左右侧夹承浆和右侧大迎血流灌注量的增加值与自然状态下的变化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面部左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
王淑友屈箫箫宋晓晶李顺月马慧敏张栋
关键词:针刺血流灌注
电针耳甲区不同介入时间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及不同介入时间的效果差异。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应用开野实验进行筛选,分为模型组(6只)、耳甲电针组(12只)、耳甲预电针组(11只)、非耳甲电针组(12只)。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复合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造模,并对3个治疗组进行耳甲部电针治疗及非耳甲部电针对照治疗。各组造模前及每个周期结束进行开野实验、糖水摄入实验,评估大鼠行为活动状态。结果:耳甲电针治疗及非耳甲电针治疗对大鼠糖水偏好无影响。耳甲电针组开野实验得分始终高于正常水平;耳甲预电针组造模结束2周后得分下降幅度较大,与造模结束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耳甲电针组造模后及治疗后得分下降极显著(P<0.01)。结论:在持续孤养的条件下,耳甲部迷走神经区电针刺激对CUMS结合孤养模型大鼠行为抑郁状态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耳甲电针组对改善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在开野实验中活动度的效果好于耳甲预电针组。
刘儒鹏荣培晶黄占霞贲卉李亮马慧敏马迎歌朱兵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开野实验
藏药膏剂对微循环作用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张栋王淑友马慧敏李顺月
关键词:活血微循环激光多普勒
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后,该穴位对正常人面部温度的影响,探讨合谷穴对面部不同部位温度改变的特殊关系。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正常人面部在针刺合谷穴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针刺合谷穴前后,面部许多部位温度变化差值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以鼻沟、嘴角和口部的温度变化最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温度改变有一定作用,并以口鼻部位的作用较为明显。
李顺月张栋王淑友马慧敏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皮肤温度合谷穴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