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舜立
-

-

- 所属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文学
相关作者
- 薛金强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比较论 拜伦 雪莱 浪漫主义 ENGLISH
- 李红

- 作品数:23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微凝胶 复合微球 核壳型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磷钨酸
- 韩贞全

-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夏目漱石 川端文学 川端康成 自然审美 自然价值论
- 李琴

- 作品数:2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川端康成 《雪国》 主题 拯救 性爱观
- 娜拉批判:从女性依附看自私人性被引量:2
- 2006年
- 对造成娜拉在家庭中玩偶地位原因的思考,也就是对所有处在男权婚姻关系中女性地位的思考。这是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中心议题,也是把握作品深层次思想蕴涵的主线。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作品探讨了婚姻、家庭、男权、妇女以及人性的某些根本性东西。
- 吴舜立
- 关键词:男权思想
- 拜伦与雪莱比较论被引量:3
- 2001年
- 同为浪漫主义诗人 ,二人各有千秋、同具魅力 :性格矛盾复杂的拜伦将热情做为创作的源泉 ,以辛辣的嘲讽为基调 ;笔下既有孤独高傲的“拜伦式英雄”,又有为人类而斗的“民主斗士”;性格热情单纯的雪莱把想象视为诗歌创作的至上 ,以真情的赞颂为主旨 ;笔下的形象也多是充满信心、追求自由的乐观主义者。拜伦的诗大气、恢宏 ,引人入胜 ;而雪莱的诗细腻、严谨 。
- 薛金强吴舜立
- 关键词:拜伦雪莱浪漫主义
- 刍议高校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和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外国文学"仍然存在几个问题,需要学界的关注和思考:名称不够统一和规范;教学内容的结构设置模糊不清;课程内容一味追求大而全,缺乏舍旧取新、详略得当的灵活性;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倾向;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死板、陈旧落后。为此,笔者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个相应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使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日臻完善。
- 吴舜立
- 关键词:高校教学
- “川端文学”自然审美论析被引量:4
- 1997年
- 自然美,作为人的主体心灵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产物,历来包含有两种主要的审美倾向:一是把主体物化,二是把自然山水人格化。这两种倾向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中自然美创造的两种基本方式。“川端文学”自然美的营造,当然也不例外,但具体情况要比此精巧繁复得多。
- 吴舜立
- 关键词:川端文学自然审美《雪国》景物描写
- 《雪国》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的深度化模式被引量:6
- 1996年
- 《雪国》的女性审美和自然审美都是极富魅力和人性深度的。象喻表述、理想倾注和哲思蕴含是其实现女性深度化审美的三种途径;人文精神渗透。
- 吴舜立
- 关键词:自然崇拜
- 佛道之语与《哈姆莱特》的悲剧主题被引量:1
- 2005年
- 《哈姆莱特》中所流露的那么一层淡淡的对死亡的肯定和乐观,是与东方生命哲学中的死亡乐观论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说前者是一种生命情绪,那么后者就是一种生命哲学;如果说前者是一种被动的生命态度,那么后者则是一种自觉的生命意识。《哈姆莱特》中虽然有与佛道故事相似的台词,但是,却少有佛道故事所寓含的超越精神和终极思维。佛道之语映射出《哈姆莱特》的生命悲剧主题,其中蕴涵着生命的生死之思、人性的善恶之思、万物的终极之思,思考的结果都直指人生和人性的悲剧性。
- 吴舜立
- 关键词:《哈姆莱特》生命悲剧
- 川端康成文学“虚无”思想本质论被引量:2
- 2011年
- "川端文学"中的虚无思想是明显的,但也是复杂的:一方面,虚无就是死灭,就是什么也没有;另一方面,虚无则是最高本质,意味着什么都有。由于虚无是最高本体,是对终极的把握,因而也就成了超越与自由的意识。川端康成的"虚无"既是对生命死灭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死灭的超越,因而也就是对一种永恒无限精神的追求。它以大和民族对自然风物的死灭感受为启迪,同时又接受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对这种死灭的弥合和超越;它以传统佛教的无常观为基质,同时又接受了佛教禅宗对于这种"虚无"的顿悟和化解。
- 吴舜立
- 关键词:川端文学虚无思想
- “川端文学”的自然观被引量:7
- 1995年
- 公元1968年,瑞典文学院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授予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原因是:他以“敏锐的感受,出色的艺术形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如果说“川端文学”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那么,这种艺术功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川端文学”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描绘。对大自然敏锐而精深的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可以说是构成“川端文学”独特审美氛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以自然景物感悟人生、体察人情的思维传统,后来又把这一传统用之于文学,归纳为民族的美学理想:“物之哀”。“物之哀”简单说就是“自然万物之情思”。
- 韩贞全吴舜立
- 关键词:川端文学自然观自然价值论川端康成自然审美日本民族
- 《为党生活者》艺术魅力探微
- 2000年
- 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人情味追求和作品艺术表现上的极富感染力共同铸就了《为党生活者》这部无产阶级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前者表现为主人公对常人生活的渴望之情、对地下工作的痛苦之情,对老母亲的亲情和对女友的“私情”;后者体现在体验感受式的表现角度,人情化生活化的内容构置、平缓亲切的叙述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细微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捕捉。
- 吴舜立
- 关键词:小林多喜二艺术特色人情味艺术感染力艺术表现
- 生与死的终极畅想——海亚姆“鲁拜”诗生命主题论略被引量:1
- 2001年
- 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哲学探求 ,是海亚姆“鲁拜”诗的思想主线。诗人拷问宇宙无限、感叹生命短暂 ,揭示物质不灭、追求人生尽欢 ,剖析生命矛盾、直面人生痛苦 ,写下了一部诗化的生命哲学 。
- 吴舜立
- 关键词: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