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平
作品数: 94被引量:389H指数:11
  • 所属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劲松
作品数:94被引量:428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霍乱弧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毒力基因 沙门菌 监测分析
陈建辉
作品数:63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沙门菌 血清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鼠伤寒沙门菌 分子分型
徐海滨
作品数:65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沙门菌 分子分型 实验动物
罗朝晨
作品数:62被引量:354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监测分析 霍乱弧菌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 流行病学
林杰
作品数:58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O157大肠杆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霍乱弧菌 腹泻 毒力基因
两种采样法在海、水产品污染霍乱弧菌检测结果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涂抹法与整体或部分采样法在海、水产品检测霍乱弧菌结果中的差异,推广简便高效的采样方法,提高霍乱监测的灵敏度。方法:同种样品同时使用两种采样方法,采集海、水产品进行增菌、分离、鉴定;阳性菌再做霍乱ctxA基因检测。结果:512份样品经涂抹采样法检出霍乱弧菌O1群26株,检出率为5.08%(26/512);整体或部分采样法检出霍乱弧菌O1群16株,检出率为3.13%(16/512)。ctxA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经卡方检验,两种采样方法在海、水产品检测霍乱弧菌的总体、分类检出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鱼类的检出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2χ=3.88,P<0.05),涂抹采样法检出率较高,而且检出阳性样品种类比常规法多。结论:两种采样法在现场考核中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但涂抹采样法更具优势,效果更显著;建议在上述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监测和检测中应首选涂抹采样法,尤其是鱼类。
林淑银郭维植郭宝羡洪照宽陈爱平吴琳璇
关键词:霍乱弧菌检出率
福建省1962年以来霍乱弧菌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
陈爱平严延生郑金凤阚飙陈拱立陈亢川王多春徐海滨董新平杨劲松
项目简介: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立足霍乱(甲类传染病)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综合应用多项同期国外及国家级相关机构同类研究水平相当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福建省40多年跨度的霍乱病原菌变迁规律、遗传特征,新出现的O139群霍乱的...
关键词:
关键词:霍乱弧菌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
2009~2010年福建省分离自沙门菌病患者的肠炎沙门菌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状况,更好地开展监测和防控工作。[方法]2012年对2009~2010年分离自福建省沙门菌病患者的30株肠炎沙门菌菌株采用分子分型及检测毒力基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株肠炎沙门菌中,按照100%的相似度酶切图谱分为13个PFGE型,其中P1型5株,P4型7株,为优势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可得到1个优势基因群G1(包含P1~P7型),合计23株,占76.67%。prgH、sopB、invA、sitC、sifA、iroN基因均阳性,spvB基因阳性的13株(占43.33%),pefA基因阳性的22株(占73.33%)。[结论]2009~2010年福建省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呈现多态性,存在1个优势基因群G1,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杨劲松陈爱平陈建辉徐海滨郑金凤严延生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毒力基因
2010~2013年福建省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10~2013年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福建省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4 077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0万,疫情呈散发状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2010~2013分别为4.10/10万、2.58/10万、2.26/10万、1.99/10万。2010~2013年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厦门市(6.87/10万),其次为龙岩市(5.93/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3.16/10万,女性为2.28/10万(P<0.01);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呈季节性分布;各年龄组均可发病,0~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18.07/10万;在不同职业中,发病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4个菌痢监测点监测总检出率为0.34%,仅发现福氏志贺菌(52.63%)和宋内志贺菌(47.37%);分离的志贺菌对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全省菌痢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流行菌型不断变迁,志贺菌耐药日益严重,给菌痢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罗朝晨陈爱平杨劲松王灵岚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一种新的致病菌: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被引量:7
2011年
文章总结了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aEPEC)的定义、生物特性及在世界范围内人和动物宿主中的流行状况、分子流行病学等,对于深入认识该致病菌的危害及致病因子,可为有效控制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陈爱平
关键词:致病因子分子流行病学疾病控制腹泻
2006~2010年福建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福建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福建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82 736例,年均发病率为46.19/10万,未出现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合计死亡9例,病死率为0.01%。报告发病率,2006~2010年分别为38.29/10万、41.90/10万、44.80/10万、58.04/10万、42.91/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漳州市为137.25/10万,厦门市为122.97/10万,宁德市为62.47/10万;男性为53.96/10万,女性为36.07/10万;0~4岁为422.30/10万,5~9岁为26.90/10万,10~14岁为10.05/10万,≥15岁为18.72/10万。82 736例病人中,8~12月合计发病48 161例,占58.21%。[结论]福建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0~4岁儿童为高发人群。
罗朝晨陈爱平杨劲松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
福建省沙门菌毒力基因sitC及iroN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福建省腹泻患者与健康人群分离的沙门菌毒力基因sitC及iroN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两种毒力基因在福建省分离率较高的4种常见血清型沙门菌中的分布差异,为进一步有效防控沙门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从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到的沙门菌166株,其中腹泻患者121株、健康人群45株,包括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运用常规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sitC及iroN。结果毒力基因sitC及iroN在166株沙门菌分离株中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1.81%(86株)和39.76%(66株)。在腹泻患者和健康人群两个组别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sitC)~2=0.347,P=0.556;χ_(iroN)~2=3.322,P=0.068)。在鼠伤寒、肠炎、德尔卑和斯坦利四种血清型中,sitC及iroN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sitC)~2=11.634,P=0.009;χ_(iroN)~2=15.020,P=0.002)。sitC+iroN+及sitC-iroN-是最常见的基因携带模式。结论福建省沙门菌分离株中均检出了一定比例的sitC和iroN毒力基因。这两个毒力基因的分布存在血清型差异,但在健康人群和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中不存在分布差异。所以健康人群的沙门菌分离株与腹泻病人的沙门菌分离株一样都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一定的致病潜能。
黄梦颖陈建辉陈建辉杨劲松杨劲松
关键词:沙门菌毒力基因腹泻患者血清型
福建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塔水及冷凝水军团菌污染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调查福建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塔水及冷凝水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状况及主要血清型。方法 2009年采集全省106家集中空调冷却塔水113份及52家冷凝水79份,进行嗜肺军团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分型,用PCR验证。结果106家公共场所污染率27.4%(29/106);冷却塔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25.7%(29/113),以血清1型为优势(62.1%)。52家冷凝水污染率为19.2%(10/52);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13.9%(11/79)。受污染的7个设区市的冷却塔水检出率有差异;受污染的4个设区市的冷凝水检出率类似。结论福建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塔水及冷凝水受到嗜肺军团菌不同程度污染,冷却塔水检出率高于冷凝水;应加强集中空调系统监测,预防军团菌病的发生。
原灵陈爱平詹銮峰林震宇杨劲松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集中空调嗜肺军团菌
提高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检出率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外环境水体标本在庆大霉素平板上的菌群分布及优势菌的耐药谱,研究提高霍乱弧菌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采集闽江水体用庆大平板分离培养,用K-B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对优势菌的敏感性;选择痢特灵,将不含霍乱弧菌的水样一代以及二代增菌液作为稀释液,对不同型别的霍乱弧菌进行倍比稀释,观察其在庆大平皿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330份标本共检出优势菌151株,其中79.5%为气单胞菌。151株优势菌对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素的敏感率达80%以上。在一代增菌液为稀释介质的生长试验中,当痢特灵的浓度≥4μg/mL时,不同型别的霍乱弧菌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均有一定的提高;而以二代增菌液为稀释介质时,痢特灵的浓度需≥8μg/mL或16μg/mL。结论在庆大霉素琼脂平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痢特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徐海滨陈爱平林杰杨劲松陈建辉董新平
关键词:霍乱弧菌外环境水体痢特灵
福建省74株霍乱弧菌PFGE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福建省霍乱监测点采集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福建省2008年采集到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74株,用PFGE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按照100%的相似度,可将21株小川型菌株分为20个PFGE型、44株稻叶型菌株分为39个PFGE型;按照90%的相似度,稻叶型菌株出现2个优势PFGE型别簇。结论福建省霍乱弧菌PFGE型别存在多态性。加强对外环境霍乱菌株的监测,可为霍乱防控提供有用的本底资料和早期预警;PFGE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霍乱菌株污染传播链的有效手段。
徐海滨杨劲松陈爱平林杰罗朝晨陈建辉
关键词:霍乱弧菌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