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实
-

-

- 所属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大庆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张可

- 作品数:208被引量:3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岩心 高温高压 油藏条件 流体 地层
- 秦积舜

- 作品数:247被引量:1,24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岩心 油藏条件 高温高压 流体 CO
- 马德胜

- 作品数:399被引量:1,0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岩心 油藏 岩心夹持器 采油 注气
- 李军

- 作品数:419被引量:8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岩心 压裂液 高温高压 水平井 压裂
- 陈兴隆

- 作品数:49被引量:3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CO 原油体系 CO2 最小混相压力 泡沫油
- 一种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方法,该方法所用的主催化剂为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2000:1,反应温度为‑20~80℃,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为0.1...
- 陈谦张丹枫刘通于栋萍林如海张玉军王桂芝喻国聪徐显明居卫杨春基徐晨斐贺德福曾群英金艳春曹媛媛安润涛李实陈忠民张爱萍
- 文献传递
- 凝析油地下反蒸发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1
- 2001年
- 针对一富凝析气藏 ,在有介质和无介质、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注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注入气体与原始凝析气藏流体进行组分交换使凝析现象明显 ,注入干气不仅能在地下反蒸发凝析油中的中间烃类 ,而且也能有效蒸发 C2 0 + 以上的重烃。作者首次采用实际凝析气藏流体和岩心进行长岩心注气实验 ,研究凝析油地下反蒸发的情况 ,对富含凝析油气田开发方式的优选 。
- 李实郑希潭陈钢罗凯刘宁
- 关键词:凝析油长岩心
- 多管式最小混相压力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管式最小混相压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多根细管并联连接,每根细管内填充有模拟地层内疏松砂岩的石英砂,细管的两端分别与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相连接;注入泵通过中间容器与流体入口相连接,流体出口与回压阀相连接...
- 陈兴隆李实秦积舜俞宏伟张可
- 文献传递
- 交替条件期望变换确定油气最小混相压力
-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国内外油田原油成因、性质,并针对我国陆相沉积原油特点,选取了与MMP直接相关的两方面因素:油藏温度、原油组分(C_1+N_2、中间组分、MWC_(5+)),并编制交替条件期望变换程序,对数据样本进行多元非...
- 张可李实郑希谭陈兴隆
- 关键词:陆相沉积最小混相压力
- 文献传递
- 油藏开发实验的直读式中间容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油藏开发实验的直读式中间容器,具有计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精确计量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驱替介质注入量,能够提高岩心驱替实验的精确度。所述直读式中间容器具有一个圆筒状的壳体,在壳体的两端分别设...
- 俞宏伟李实陈兴隆韩海水张可许世京李军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碳对原油中胶质沥青质作用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为明确CO_2驱油过程中胶质沥青质沉淀原因,从原油中分离出胶质和沥青质分别与正庚烷和甲苯配置成胶质模拟液和沥青质模拟液,并用2种模拟液分别与CO_2组成不同摩尔分数的二元体系,通过高压显微固相沉淀实验,观察2个体系中固相颗粒的变化规律,探究CO_2对胶质沥青质的作用机理。实验表明:胶质模拟液-CO_2体系中CO_2的摩尔分数达到12.50%时,胶质颗粒发生沉淀,随CO_2含量增加沉淀半径增大;当CO_2摩尔分数增至35.00%时,胶质沉淀开始沉积,发生聚集;当CO_2的摩尔分数大于50.00%时,降低体系压力至泡点压力以下,CO_2先从正庚烷液相中析出,后从液状胶质聚集体中析出。沥青质模拟液-CO_2体系在泡点压力处颗粒半径最大;随CO_2含量增加,沥青质颗粒沉淀半径增大;当CO_2摩尔分数增至60.00%时,沥青质颗粒发生聚集形成沉积。该项研究对于分析CO_2驱过程中胶质沥青质对沉淀的贡献情况、沉淀生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小沉淀对生产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增强原油的运移能力进而提高储层原油采收率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刘晓蕾杨思玉秦积舜李实姚小琪
- 关键词:胶质沥青质二氧化碳可视化提高采收率
- 耐高压轻质量流体样品加注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压轻质量流体样品加注装置,其包括耐压容器和推动部件,所述耐压容器由容器筒,活塞,中空丝堵和控制容器筒内流体进出的阀门组成,阀门位于容器筒的外部,并连接在容器筒的一端,中空丝堵连接在容器筒的另一端,...
- 秦积舜陈兴隆李实俞宏伟张可
- 文献传递
- 微气泡生成装置及设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气泡生成装置及设备,该微气泡生成装置包括:微气泡生成机构,具有外壳体和穿设在外壳体内的芯管,外壳体的周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滤板,外壳体与芯管之间形成有环空;流量控制机构,设置在环空中并与芯管相连,芯管通...
- 陈兴隆伍家忠韩海水李实俞宏伟姬泽敏
- 文献传递
- CO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砂岩储集层润湿性影响机理被引量:4
- 2017年
- CO_2注入地层后,与水和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集层岩石润湿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储集层的渗透性。应用接触角测量、界面张力测量、岩心驱替实验等方法,研究了高压条件下CO_2-水-岩石相互作用对砂岩储集层润湿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岩石润湿性和渗透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在石英表面的静态接触角随着CO_2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大,在CO_2压力为7.2 MPa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CO_2压力的升高有所减小;水-CO_2界面张力及水在石英表面的黏附功随着CO_2压力的升高逐渐减小,在CO_2压力为7.2 MPa时达到最小值,然后随着CO_2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水溶液pH值降低,水在石英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pH值降低至2.5时,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大值,pH值继续降低,静态接触角减小;随着水溶液pH值降低,水在砂岩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砂岩的水相渗透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
- 肖娜李实林梅钦赵春喜
- 关键词:CO2驱静态接触角润湿性渗透率
- Y/Sm<Sub>2</Sub>O<Sub>3</Sub>/SBA-3/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规则介孔Y/Sm<Sub>2</Sub>O<Sub>3</Sub>/SBA‑3/ASA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制备导向剂,制备Sm<Sub>2</Sub>O<Sub>3</Sub>/SBA‑3前...
- 李海岩秦丽红刘百军于春梅孙发民王燕陈超王亮王甫村张文成郭金涛董春明张全国郭立艳吕倩靳丽丽倪术荣谢方明杨晓东山义明司朝霞方文章高晓宇李实亓荣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