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光
作品数: 78被引量:377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杨吝
作品数:177被引量:4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拖网 网囊 虾拖网 渔具 渔获组成
张鹏
作品数:299被引量:79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坛紫菜 鸢乌贼 网囊 渔获组成 虾拖网
杨炳忠
作品数:148被引量:25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网囊 拖网 捕捞 选择性 虾拖网
晏磊
作品数:99被引量:25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网囊 拖网 虾拖网 渔获组成 捕捞
张旭丰
作品数:46被引量:37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南海北部 渔获组成 网囊 拖网 网目选择性
一种用于拖网的水母排除装置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拖网的水母排除装置,所述水母排除装置包括围有网衣的空心框架和设于所述空心框架内的空心锥形分离体,所述空心锥形分离体由网片与所述空心框架底部的网衣围合而成,所述网片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所述空心锥形分离体大...
杨炳忠晏磊张鹏李杰谭永光杨吝
文献传递
春季南沙海域鸢乌贼种群结构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种群问题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11年春季罩网渔船调查数据,研究了南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的种群组成、胴长分布、雌雄比例、性腺发育等种群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南沙海域存在中型和微型2个鸢乌贼种群,分别占渔获总尾数的88.92%和11.08%,微型种群渔获量少但也遍布整个调查海域;2)中型和微型种群渔获胴长范围分别为69-231 mm和51-125 mm,2个种群雌性的平均胴长均大于雄性;3)中型和微型种群中雌性个体分别占48.48%和61.88%,2个种群不同胴长组性比随着胴长的增加变化规律相似,即由开始阶段雌雄基本接近,到雄性个体占优,再到雌性个体占优,直至全部为雌性;4)微型种群性腺发育早于中型种群,雄性个体性腺发育早于雌性个体,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ML50%)中型种群分别为179.7 mm和125.6 mm,微型种群分别为94.8 mm和81.1 mm。鸢乌贼雌雄比例的变化与雄性个体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张鹏晏磊杨炳忠谭永光张旭丰陈森李杰
关键词:鸢乌贼种群结构南沙海域春季
黄茅海河口张网网囊网目对凤鲚的选择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确定南海张网最小网目尺寸的适宜性,使用套网法开展了2015年春夏两季黄茅海河口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凤鲚(Coilia mystus)作为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曲线,求得不同网囊网目尺寸下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获得曲线参数。结果表明:春季试验中,在25 mm、35 mm网囊网目下凤鲚的L0.5分别为107.84 mm和114.61 mm;夏季试验中,25mm、30 mm和35 mm网囊网目下的L0.5分别为77.35 mm、88.87 mm和99.91 mm。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凤鲚的L0.5和选择范围SR也随之增大。同一网目尺寸下不同季节凤鲚的L0.5差异较大,但不同季节根据L0.5和网目大小关系式计算得出的最小网目尺寸差异不大,分别为42.95 mm和43.87 mm。研究表明,目前35 mm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不能满足该海域张网渔业资源保护的需求。
晏磊杨吝谭永光杨炳忠张鹏李杰
关键词:网目尺寸选择性凤鲚
一种拖网网囊选择性试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网网囊选择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渔船、撑杆、多个试验拖网和多个水下摄像机,撑杆横向安装于渔船的侧边;试验拖网包括曳纲、叉纲、网身、试验网囊和套网,网身的网口通过叉纲与曳纲的一端连接,曳纲的另一端固定...
杨炳忠张鹏晏磊李杰谭永光杨吝
文献传递
基于SELECT模型的南海金线鱼刺网选择性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流刺网网目尺寸对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的选择性,2008年5月于南海北部渔场用网目尺寸分别为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在SELECT(Share Each LEngthclass's Catch Total)模型的架构下,用Normal、Gama和Bi-normal概率模型拟合刺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评价并选出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金线鱼185尾,金线鱼众数体长随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Gama的估计分隔模型AIC值在所有模型中最小(466.55),将其作为最佳拟合模型;刺网对金线鱼的相对作业强度(Pi)大小顺序依次为40 mm>60 mm>55 mm>45 mm>50mm;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刺网对体长150 mm金线鱼的选择率分别为98.39%、80.94%、39.30%、13.70%和3.87%。该研究认为将50 mm作为金线鱼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不足以达到保护渔业资源的目的,建议将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增加到55 mm。
杨炳忠张鹏谭永光晏磊陈森李杰杨吝
关键词:流刺网
灯光罩网网口沉降与闭合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2014年11月使用SDKN-500型网位仪所采集的罩网作业时网口深度和间距的实时数据,分析罩网网口沉降与闭合性能。结果发现:1)渔船绞收网口纲后,网口沉降和闭合速度不会马上突变,存在120.7 s的滞后时间;2)网口降至最大深度时(平均82.0 m),仍未完全闭合,此后深度相对稳定,直至网口完全闭合(平均68.0 s)并停滞一段时间(平均9.8 s)后网口才开始上升;3)渔船不同作业状态可分为开始放网(设为0 s)、开始绞收网口纲(平均104.0 s)、网口加速闭合(平均224.7 s)、网口达最大深度(平均266.6 s)、网口完全闭合(平均334.6 s),也是决定罩网性能的5个关键时间节点;4)4个时段的网口沉降速度分别为0.419 m·s-1、0.238m·s-1、0.233 m·s-1和-0.021 m·s-1,总体呈递减趋势,沉降中期存在波动;5)4个时段的网口闭合速度分别为0.103 m·s-1、0.105 m·s-1、0.253 m·s-1和0.424 m·s-1,总体呈递增趋势;整个沉降过程闭合速度在前期先变大后变小,在沉降后期明显加大。建议提高网口纲绞收速度以避免鱼群逃逸。
李杰晏磊陈森杨炳忠谭永光张鹏
关键词:沉降性能
南海新建钢质罩网渔船渔获组成及渔场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根据2012年8月-2014年6月"粤电渔42212"渔船的生产数据,分析了南海区大型钢质灯光罩网渔船的渔获组成和渔场渔期。结果显示,主要渔获种类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鲹科(Carangidae)、鲭科(Scombrida)、枪乌贼(Loliginidae)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分别占总渔获产量的69.8%、12.6%、7.3%、3.9%和3.5%。作业渔场可分为近海陆架区和外海深水区,其中陆架区渔获种类相对较多,包括科、枪乌贼、带鱼、鲭科等;而深水区渔获以鸢乌贼为主,其他种类相对较少。近海陆架区作业月份为8月至翌年2月,每月作业1-20 d,平均作业10 d,渔获率为370.5-3 670.0 kg·d^-1,平均渔获率1 152.0 kg·d^-1。深水区作业集中在2月-6月,每月作业1-30 d,平均作业13 d,渔获率为1 000-10 190 kg·d^-1,平均渔获率4 071.3 kg·d^-1。相对于近海陆架区,灯光罩网渔业在外海深水区渔获效率更高、产量更大,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应大力发展大型钢质灯光罩网渔船,积极开发南海外海渔业资源。
陈森张鹏晏磊李杰杨炳忠谭永光
关键词:渔获组成渔场渔期
南海北部拖网30·3mm方形网目网囊的渔获选择性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根据1997年10月和2000年11月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传统拖网渔场进行的网目选择性试验资料,分析了网目内径为30·3mm的方形网目网囊对南海北部多种渔获的选择性能。结果表明,这种规格的方目网囊平均尾数逃逸率为29·76%,平均重量逃逸率为8·46%;出现在套网中的经济种类少、数量少,条尾绯鲤、金线鱼、多齿蛇鲻、大头狗母鱼4种鱼的尾数和重量分别占套网抽样渔获的95·4%和86·0%;网囊中带鱼、长尾大眼鲷、黄鳍马面鲀、白姑鱼、深水金线鱼等鱼种的体长小于可捕标准的个体尾数比例均超过或接近50%,枪乌贼、乌贼、乌鲳等幼鱼尾数比例达90%以上,多齿蛇鲻和金线鱼50%选择体长均未达到最低可捕标准,表明该种规格网囊对多数经济种类幼体的损害比较严重。总体来说,使用该规格的方目网囊作业不利于南海北部多数种类资源的繁殖、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不利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张旭丰张鹏谭永光杨吝
关键词:网目选择性渔获拖网
南海区康氏马鲛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促进南海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和选择性试验。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价刺网的渔获组成,并在SELECT模型(share each length catch total)的架构下,利用正态分布(Normal)和双峰分布(Bi-normal)概率方程计算刺网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进一步结合康氏马鲛的最小可捕规格,探讨南海区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康氏马鲛是南海马鲛流刺网最重要的渔获种类,其2012年和2015年IRI值分别为9 472.00和14 363.02;调查试验共捕获康氏马鲛295尾,其中2012年康氏马鲛的众数叉长组为751~800 mm(占32.52%),2015年康氏马鲛的2个众数叉长组分别为501~550 mm和701~750 mm;正态分布模型估算的选择性众数相对叉长为6.961;双峰分布估算的2个众数相对叉长值分别为4.440和6.728;根据模型残差值的大小,认为双峰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将康氏马鲛可捕规格定为380 mm的前提下,建议南海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可暂定为120 mm。
杨炳忠杨吝谭永光张鹏晏磊陈森李杰
关键词:流刺网
南海区金线鱼刺网网目选择性被引量:18
2010年
为科学制订南中国海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2008年5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5种网目(40mm、45mm、50mm、55mm、60mm)刺网联合捕鱼实验,渔获种类合计达72种,其中5种网目刺网均有捕获的仅13种。根据刺网渔获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利用研究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和ABC曲线方法,研究了金线鱼刺网的种间选择性,探讨了不同网目刺网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网目实验刺网的渔获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网目尺寸的缩小,渔获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渔获平均体质量则呈下降趋势。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金线鱼、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和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为主要渔获种类,其渔获生物量分别占总渔获量的21.35%、15.76%、14.78%、8.43%、7.20%,40mm和45mm刺网中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渔获比例较高,50mm、55mm和60mm刺网中长尾大眼鲷、金线鱼和带鱼的渔获比例较高。根据ABC曲线计算的40mm、45mm、50mm、55mm和60mm5种网目刺网W统计值分别为-0.023、-0.012、0.039、0.083和0.073。40mm和45mm刺网对渔获生物群落的干扰较大。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标准的制订应综合考虑金线鱼、带鱼、长尾大眼鲷这3种主捕经济种类的尺寸选择性和最小可捕标准,同时注意网线粗度对捕捞能力的影响。
张鹏杨吝张旭丰谭永光
关键词:网目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