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聪玺
作品数: 28被引量:46H指数:4
  • 所属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 所在地区:辽宁省 大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张丽
作品数:48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血液 采供血机构 血液筛查 献血人群 血液报废
梁晓华
作品数:167被引量:1,008H指数:20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采供血机构 无偿献血 献血者 血站 ISO15189
邓雪莲
作品数:87被引量:400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核酸检测 献血者 血液筛查 HIV 无偿献血者
臧亮
作品数:81被引量:335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献血者 HIV 反应性
李静旗
作品数:57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细菌内毒素检测 血站 血小板 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
新鲜冰冻血浆制剂中Ⅷ因子活性参考范围调查
郑井滨张丽毕聪玺姚美辰
半自动生化仪反应杯内杂质沉积对ALT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献血初筛使用的半自动生化仪反应杯内有杂质沉积时,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室内质控检测变异系数(CV)>5%的半自动生化仪,使用特殊方法充分清洗生化仪管路,用高、中、低三份标本于清洗前后(B、C组)检测16次,计算各组x±s及CV;以全自动生化仪为对照A组检测20份常规标本,并于清洗前后(B、C组)分别使用半自动生化仪对上述标本进行检测,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清洗前各组CV>5%,常规标本检测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各组CV<5%,常规标本检测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使用此方法清洗半自动生化仪管路,可以有效减少整个管道系统中的杂质残留,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毕聪玺
关键词:半自动生化仪初筛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规范无偿献血初筛检测流程,提高初筛检测效率。方法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并实施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测流程,将整个无偿献血初筛过程有机的分成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3部分,并对每部分操作进行合理布局。结果使用标准检测流程前后共计检测9 246份标本,初筛ABO错型率、ALT报废率以及HBsAg漏检率分别为0.24%、0.77%、0.35%和0.11%、0.34%、0.13%,在ABO错型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报废率和HBsAg漏检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高效的献血初筛检测流程,可以为献血者自身健康、血液安全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利保障。
毕聪玺
关键词:无偿献血初筛HBSAG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影响全自动加样系统加样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不同容量加样针和分液高度,对全自动加样系统加样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μL和100μL两种加样量,每种加样量分4个小组进行实验,分别使用不同容量(400μL和800μL)的加样针和不同分液高度(浸润和未浸润)加样,计算每组的最终加样量、均值相对误差(E)和变异系数(CV),与实际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结果10μL加样E在-37.9%^-2.8%,CV在3.29%~14.49%;100μL加样E在-1.9%~0.8%,CV在0.44%~0.95%。结论不同容量加样针和分液高度对10μL加样影响较为明显,对100μL加样影响较小,在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进行ELISA时,应当选择适当容量的加样针和分液高度。
毕聪玺梁晓华臧亮邓雪莲王琳
关键词:精密度
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内膜蛋白CD47和磷脂酰丝氨酸表达变化
2023年
目的:研究运用甘露醇-腺嘌呤-磷酸盐红细胞保养液(mannitol adenine phosphate red blood cell maintenance solution,MAP)重悬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对红细胞pH值、膜蛋白CD47分子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表达变化。方法:随机选取10袋全血,滤除白细胞后,每袋去白细胞全血平均分成2份,分别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MAP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分别于采血第2、7、14、21、28和35天,检测CD47蛋白平均荧光强度、PS蛋白阳性率和pH值。结果: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组CD47平均荧光强度降低,第2、7、14和21天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第3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7.35±81.67、421.93±54.01、304.03±26.08、288.79±107.07 vs 209.81±26.17,P<0.05);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组PS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第2、7、14、21和35天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第3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8±0.13、0.07±0.13、0.03±0.02、1.34±0.56、4.14±1.53 vs 2.29±0.31,P<0.05);相同时间点MAP去白洗涤红细胞pH值均低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6.82±0.04 vs 6.9±0.09、第7天:6.64±0.04 vs 6.72±0.07、第14天:6.57±0.03 vs 6.66±0.08、第21天:6.49±0.02 vs 6.58±0.04、第35天:6.45±0.02 vs 6.52±0.03,均P<0.05;第28天:6.46±0.02 vs 6.55±0.03,P<0.01)。结论:保存期内MAP去白细胞洗涤红细胞膜CD47蛋白表达降低,PS蛋白外翻增加,损伤加重与pH相关,建议第21天为MAP去白洗涤红细胞最佳保存期。
杨宜承郑井滨毕聪玺王东康炜
关键词:洗涤红细胞CD47磷脂酰丝氨酸
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t分布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寻求质控抽样的合理依据,提高判定可信程度。方法以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含量测定为例,对比一般判定方法与t分布法对于结果判定的差异。结果 2种方法都可以对抽样结果进行判定(合格率≥75%,P25≥50 g/L),但t分布法对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的可信度更高。结论 t分布法在血液质量控制结果判定中简单易行、高效,推理严谨规范、可信度高。
郑井滨张丽毕聪玺梁晓华
关键词:T分布血液产品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
硫酸铜法筛查献血者Hb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硫酸铜法检测血红蛋白在献血筛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硫酸铜和血细胞计数仪对1238名献血者筛查标本进行检测,以血细胞计数仪法为参考计算硫酸铜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硫酸铜法共检测到不适宜献血人数为23人(占1.9%)。其中检测女性献血者标本的灵敏度为99.0%、特异度为77.3%。硫酸铜法检测能否通过与RBC、Hb、HCT、MCV、MCH、MCHC各参数均有一定关系(P<0.01)。结论硫酸铜法可以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筛查,但方法特异度较低,血红蛋白浓度在110-120g/L之间时该方法分辨能力较差,筛查不够全面。
郑井滨毕聪玺张丽
关键词:血红蛋白测定献血者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洗涤红细胞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以及溶血率的检测,了解去白悬红的储存时间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储存期1周(1w组)、2周(2w组)、3周(3w组)、4~5周(4~5w组)的去白悬红各10袋,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后立即(0h)和(4±2)℃保存24h取样测定其K+、FHb,并计算溶血率。结果:洗涤后0h,4组K+含量分别为(0.38±0.04)、(0.44±0.08)、(0.53±0.23)、(0.65±0.20)mmol/L,3w组和4~5w组明显高于1w组、2w组(P<0.05);洗涤后保存24h,各组K+分别为(1.89±0.32)、(1.89±0.60)、(2.02±0.45)、(2.62±0.31)mmol/L,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但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无论是洗涤后0h,还是保存24h,FHb、溶血率4~5w组明显高于前3组(P<0.05),。而且4~5w组洗涤红细胞保存24h,FHb为(0.90±0.32)g/L,明显高于国标水平。结论: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保存期4~5w的去白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而且制备好的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减少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悬浮时间。
李宁毕晓琳毕聪玺
关键词:洗涤红细胞钾离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溶血率
TA-RFB Q400型去白细胞滤器血袋对血浆凝血因子及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输血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输入的血液中存在异体白细胞,血液成分在保存前去除掉其中的白细胞,可有效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1],为此血站型白细胞滤器在国内得到快速普及。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过滤效果及血液成分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解TA-RFB Q400型白细胞过滤器在过滤前后对血液中各种凝血因子及蛋白含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郑井滨张丽毕聪玺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浆蛋白
全血采集容量的回顾性分析
毕聪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