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增志
-

-

- 所属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佛山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 罗鹏刚

- 作品数:38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微创 椎弓根 治疗胸腰椎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 桡骨远端骨折
- 凌华军

- 作品数:35被引量:229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胸腰椎骨折 微创 负压封闭引流 桡骨远端骨折 置钉
- 夏雄超

- 作品数:40被引量:275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治疗胸腰椎骨折 微创 创面修复 封闭负压引流
- 林伟文

- 作品数:60被引量:3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疗效观察 创面修复 封闭负压引流 毁损伤
- 熊浩

- 作品数:51被引量:3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治疗胸腰椎骨折 微创 骨折
-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比较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影像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23例。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MIS-TLIF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18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骶骨倾斜角),术后18个月的融合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8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双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后18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0%(20/23)与双侧组的91.3%(21/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6.1±1.5)、(2.0±0.6)、(3.3±0.7)分,ODI分别为(57.8±11.6)、(30.7±7.6)、(33.9±8.6)分;双侧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6.0±1.7)、(2.3±0.5)、(3.2±0.8)分,ODI分别为(53.0±9.9)、(29.6±9.9)、(32.2±9.9)分。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8个月VAS评分和OD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与双侧椎弓根钉联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影像学表现上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MIS-TLIF可以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起到可靠作用,但同时要严格把握手术适�
- 林伟文赖茂松熊浩罗鹏刚凌华军夏雄超吴增志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微创椎弓根螺钉
- H型微型钛板治疗肱三头肌腱止点断裂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总结H型微型钛板治疗肱三头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3月,应用H型微型钛板治疗10例肱三头肌腱止点断裂伤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20~57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撞击伤2例,运动伤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 h^2 d,平均11 h。开放损伤2例,闭合损伤8例。6例存在肱三头肌腱止点鹰嘴处撕脱骨折。1例合并前臂尺、桡骨骨折。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撕脱骨折愈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肱三头肌腱止点连续性良好,未见断裂征。术后4个月伸肘肌力均达5级;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为91~98分;随访期间肘关节功能无丢失,未发生肌腱再断裂、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等现象。结论 H型微型钛板治疗肱三头肌腱止点断裂伤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林伟文赖茂松熊浩凌华军夏雄超罗鹏刚吴增志
-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和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在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患者行创面清创,采用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1~2周,5~7 d更换1次新的VSD敷料,拆除VSD敷料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再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患者经5~7 d VSD引流,缺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皮片移植或皮瓣修复后均愈合;4例患者因VSD堵管,再一次清创后继续VSD引流7 d,肉芽组织新鲜平整,移植皮肤基本成活。结论 VSD结合一次性载液抗菌器负压灌洗、引流能明显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控制创面感染,提高了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成功率,是用于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 熊浩吴增志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夏雄超赖茂松周芳芳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 一种应用于手术室的脚踏开关工装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手术室的脚踏开关工装,包括升降底座、脚踏板和脚踏开关座;脚踏板连接于升降底座的顶部;脚踏开关座安装于脚踏板;脚踏开关座包括第一脚踏开关、第二脚踏开关、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往上拱起的防护罩;所...
- 吴增志赖茂松林伟文
- 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的25例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6—13岁,平均10.5岁。左侧11例,右侧14例。骨折按AO分型:A2型15例,A3型10例。所有骨折均为腕关节外、桡骨远端闭合性、移位不稳定型、完全骨折。术后采用Batra影像学评分标准和Garland& 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10周(平均7.8周)达骨性愈合,无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或骨桥形成,腕部伸屈、收展活动及手指伸屈活动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Batra影像学评分均为优。2例患儿术后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受限15。。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处溃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Gaaland&Wed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优23例,良2例。结论可吸收钉棒治疗儿童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效,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愈合佳,并发症少,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林伟文赖茂松熊浩罗鹏刚凌华军夏雄超吴增志
- 关键词:可吸收性植入物桡骨骨折腕关节儿童
- 尺桡骨双骨折实施康复训练对其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对其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7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3d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临床效果、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出院后90d腕背伸、腕背曲、前臂旋前及前臂旋后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采取体位护理、主被动功能训练及精细动作训练等康复训练护理具有较高的治疗优良性,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区彩琼赵雪颜谢惠霞吴增志黎素因李莹黄结妹
-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 PACS系统下影像学测量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与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28~91岁,平均51岁。AO分型A型12例,B型27例,C型14例。经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复位前、复位即刻,复位后2周、4周、12周、6个月时的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6个月后随访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分析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与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53例中优良率79.2%(42例)。6例C型骨折在治疗后2周内出现反复多次再移位。腕关节功能优良的影像学参数主要表现在关节面台阶小于1.5 mm,桡骨高度大于8 mm,掌倾角大于5°,尺偏角大于15°。结论 C型骨折是不稳定性骨折,术后2周是再发移位的敏感时期,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参数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
- 罗鹏刚熊浩赖茂松林伟文吴增志凌华军夏雄超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测量腕关节功能
- Quadrant微创通道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利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2—2012-03收治的56例因外伤所致胸腰椎骨折均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 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6 cm;手术时间平均8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 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均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后部结构破坏小、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方法之一。
- 熊浩吴增志罗鹏刚林伟文刘伟赖茂松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关键词:QUADRANT系统椎弓根植骨
- 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TLIF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边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7月,应用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全层切开法对32例患者实行单侧椎弓根置钉,单枚Cage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2~57岁,平均37.3岁。椎间盘突出31例,单节段L3~42例,L4~515例,L5S113例;双节段L4~5~L5S11例。退行性下腰椎不稳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伴或不伴有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评定,Nakai评定临床疗效,正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2~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90~200 mL,平均120 mL;切口长度3~6 cm,平均4.5 cm;住院时间5~14 d,平均7 d。术后未出现切口区明显皮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3~1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的(7.1±1.3)分降至(2.3±1.6)分。临床疗效评定:优15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81.25%。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93.3%,椎间隙高度前缘由术前(1.31±0.33)cm升高到术后(1.54±0.21)cm;后缘由术前(0.55±0.11)cm升高到术后(0.65±0.1)cm。结论微创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小,治疗费用低,全层切开法对于预防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罗鹏刚熊浩赖茂松凌华军夏雄超吴增志
- 关键词:下腰椎
- 掌侧钛板内固定结合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应用掌侧钛板内固定后关节腔结合肌间隙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自2010一05—2012—06收治的5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行掌侧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关节腔及肌间隙内注入透明质酸钠,短期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9~15个月的随访,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及X线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32例,良21例,差1例,优良率98.1%。结论采取掌侧钛板内固定结合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利于关节软骨修复,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及屈肌挛缩,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吴增志赖茂松熊浩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夏雄超孔抗美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钛板透明质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