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振祥
作品数: 63被引量:103H指数:6
  • 所属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辽宁省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王凤成
作品数:61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柞蚕 柞蚕品种 种质资源 酯酶同工酶 热应激
冀万杰
作品数:50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柞蚕 柞蚕品种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热应激
张博
作品数:43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柞蚕 柞蚕品种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热应激
朱有敏
作品数:40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柞蚕 柞蚕品种 抗大 天蚕 远缘杂交
李青峰
作品数:36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柞蚕 抗大 柞蚕品种 强健性 杂种优势
柞蚕新品种"金凤"的选育及其杂交组合"金凤*抗大"的选配
王凤成陈凤林仝振祥冀万杰闫东魏庆国张博张禹吕明涛高英利张清媛白明学左奎宴孙勇
关键词:柞蚕品种育种
柞蚕线粒体Cyt b基因片段的序列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以22个柞蚕品种(品系)为材料,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其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测定5’端485bp的核苷酸序列,并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2个柞蚕品种可分成2组,2组之间只在294bp处有一个差异位点。从GenBank中调取柞蚕豫早1号品种Cytb基因的5’端相应序列(AY242996),与本试验测得的柞蚕青黄1号和青6号对应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青黄1号和青6号的同源性达99.8%,青黄1号和豫早1号的同源性达98.6%,青6号和柞早1号的同源性达98.8%。可见,不同柞蚕品种的表型虽然不同,但在Cytb基因水平上其核苷酸序列的组成却是高度一致,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同源性较高。
孙玲王凤成王秋实刘彦群仝振祥冀万杰张博王学英
关键词:柞蚕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柞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
2010年
建国前,我国对柞蚕种质资源研究近乎空白。各地农家仅以柞蚕表现型为依据留种,自繁自育,形成了具有一定差异的地方种群。如山东的"客岭庄"、河南的"鲁山种"和辽宁的"云爱阳种"等,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品种,而且这些农家种性状表现驳杂、产量极不稳定。建国初期,为迅速扭转柞蚕生产的衰败局面,
王凤成仝振祥冀万杰张博姜德富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柞蚕生产自繁自育性状表现农家种表现型
辽宁省东部地区野生柳蚕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试养初报被引量:1
2013年
柳蚕(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一种珍贵的泌丝昆虫资源。通过野外观察及室内、外人工饲育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东部地区分布野生柳蚕4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并查明了其主要生活习性:在野外自然环境条件下年生1代,经人工驯养1年可完成2个世代,以蛹滞育越冬;幼虫食性杂,喜食榛(Corylus heterophylla)、旱柳(Salix matsu-dan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等的树叶;幼虫期4眠5个龄期,少见5眠6个龄期,全龄经过27~41 d,因取食不同树种的树叶其龄期经过有差异。对野生柳蚕的人工试养结果表明:19~23℃、RH 75%~85%为暖卵最适温度和湿度;在室内自然温度(19~26℃)、湿度(RH 60%~75%)和光照条件下,以榛叶饲养的幼虫全龄发育历期最短(34.6 d),收蚁结茧率可达45%,显著高于野外人工饲养;饲养过程中须注意对软化病、白僵病以及寄生蝇和寄生蜂等病虫害的防控。
杜占军陈凤林郭天凯仝振祥李青峰姜欣雨于艳
关键词:柳蚕生活习性人工饲养技术
分布在辽宁省的11种野蚕资源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近几年在辽宁省各地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辽宁省分布的野蚕资源除柞蚕以外,还有天蚕、栗蚕、樗蚕、透目大蚕、柳蚕、樟蚕、蓖麻蚕、合目大蚕、胡桃大蚕、曲线透目大蚕、丁目大蚕等11种野蚕,这11种野蚕属大蚕蛾科(Sat-urniidae)的泌丝昆虫。概述11种野蚕在辽宁省的分布、取食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野蚕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信息。
杜占军杨桂梅陈凤林王建业仝振祥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几种常见物理灭菌方法对柞蚕链球菌的灭活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明确几种常见物理灭菌方法对柞蚕链球菌的灭活效果,测定了柞蚕链球菌对紫外线、高温干热、高压蒸汽、常压蒸汽、恒温水浴的耐受性。柞蚕链球菌对紫外线照射的耐受能力最强,30 W紫外灯照射20 h仍不会失活;对高温湿热的耐受能力比对高温干热的耐受能力弱,100℃下蒸汽处理5 min即可失活,而100℃干热处理60 min才会失活,120℃干热处理10min可失活;对高温(70℃)水浴的耐受能力较弱,处理5 min即可失活,而在60℃水浴中处理60 min仍不失活;对高压蒸汽的耐受能力也较弱,高压(0.05-0.1 MPa)蒸汽处理5 min即可失活。综上表明,对柞蚕链球菌采用高温干热、高温蒸汽和高压蒸汽等物理消毒方法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宿桂梅赫英姿刘孝良李喜升陈悦赵春山仝振祥宋策
关键词:物理因子灭菌耐受性
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技术进步、成果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柞蚕新品种选育在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及目前二化性地区主要应用的部分实用品种,提出了目前柞蚕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朱有敏陈悦李青峰孟宪友闻雅男仝振祥
13种栎属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和分类学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以13种栎属(Quercus Linn.)植物〔包括产自辽宁省的槲栎组(Sect.Quercus)8种和麻栎组(Sect.Aegilops)2种以及引自北美洲的沼生栎组(Sect.Erythobalanus)2种和引自波兰的白栎组(Sect.Lepidabalanus)1种〕为试材,观察了这些种类叶片的气孔形态,并分析了气孔器和气孔的形态参数,还对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3种栎属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栎属植物叶片的气孔仅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器排列属无规则型;气孔保卫细胞呈肾形,内壁加厚;气孔下陷,呈椭圆形或狭长椭圆形。供试种类的气孔和气孔器的形态参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气孔器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和面积分别为18.24-27.46μm、14.63-23.18μm和221.56-501.70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7.73%-15.90%、7.10%-17.44%和14.13%-32.73%,气孔器指数为0.73-0.85;气孔的长轴长度、短轴长度、面积和密度分别为8.69-15.41μm、1.94-8.49μm、15.15-104.93μm2和462.32-984.44 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2.03%-22.17%、13.65%-34.10%、27.95%-54.13%和8.10%-16.99%,气孔指数为0.22-0.57;总体上,按照多数气孔器和气孔参数从大至小的变化趋势依次排序为沼生栎组、白栎组、麻栎组、槲栎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类的气孔密度与气孔器和气孔的长轴及短轴长度均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气孔器面积与气孔器指数和气孔指数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P〈0.05)正相关;气孔面积与气孔器和气孔的长轴和短轴长度、气孔器指数和气孔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13种栎属植物分为3类,第Ⅰ类包含槲栎组的8种,第Ⅱ类包含麻栎组和白栎组的3种,第Ⅲ类包含沼生栎组的2种。研究结果显示:栎属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作为栎属植物组间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的依据之一�
王连珍郎庆龙夏兴宏仝振祥孙娟高伟
关键词:栎属气孔特征聚类分析
柞蚕幼虫腹足趾钩的初步研究及主成分分析
2018年
调查了20个柞蚕品种幼虫腹足趾钩的数量、长度及其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和趾钩长度品种间差异显著,趾钩数量雌雄间差异不显著,但趾钩长度雌雄间差异极显著。趾钩数量和长度与多数经济性状呈较弱的负相关,表明柞蚕幼虫腹足趾钩数量和趾钩长度可为柞蚕育种提供依据。对21项经济性状和趾钩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幼虫趾钩数量及长度对柞蚕分类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博王凤成冀成杰谌苗苗赵春山仝振祥
关键词:柞蚕主成分
柞蚕多丝量品种多元多丝1号选育报告
2002年
利用杂交技术育成异血统多丝量多元杂交种“多元多丝 1号”。其单蛾产卵量春 2 96粒 ,秋 2 46粒 ,比“柞蚕 9号”增产 1 0 %以上 ,茧层率超过 1 3 % ;鲜茧出丝率 7. 2 6% ;百粒茧纤维量 1 0 2 . 61 g。属抗逆、优质、高产型品种。该品种的育成技术使多丝量品种从繁种到生产多次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改善了多丝量纯种难繁、产卵量低的弱点 。
王凤成仝振祥陈凤林黄宪敏
关键词:柞蚕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