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超
-

-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建中

- 作品数:149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拇外翻 截骨治疗 外翻 (足母)外翻 截骨术
- 王智

- 作品数:54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外翻 第1跖骨 籽骨 跖骨 足踝
- 王显军

- 作品数:83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拇外翻 手术治疗 骨痛 外翻 截骨治疗
- 张树

- 作品数:24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外翻 第1跖骨 CT 踝关节炎 [足母]外翻
- 李海涛

- 作品数:28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拇外翻 (足母)外翻 LAPIDUS 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疗效
- Lapidus手术内固定选择:锁定接骨板与拉力螺钉
- 目的 比较不同内固定材料用于lapidus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合并内侧序列失稳的中重度(足母)外翻(IMA>14°,HVA>30°) 1...
- 吴刚孙超李海涛王显军张建中
- 关键词:(足母)外翻锁定接骨板拉力螺钉
- 胫距跟融合术后的不愈合的特点
- 目的 分析胫距跟融合术后治疗中后足骨性关节炎的术后不愈合出现特点,以及治疗对策。方法 30名患者,共31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炎患者进行了胫距跟融合术,术后8名患者,共8足于术后6个月时行CT检查仍有距下关节或踝关节愈合失...
- 王智孙超张建中
- 关键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研究
- 目的 观察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分析其优缺点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9年至2012年采用微创手术吻合跟腱治疗25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观察并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该术式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疗效优...
- 孙超
- (足母)外翻手术中内侧切口松解外侧软组织的研究
- 目的 探讨(足母)外翻手术中通过内侧切口松解外侧软组织术式的优缺点及术中技巧。方法 2009年至2011年,126例(足母)外翻手术采用通过内侧切口松解外侧软组织术式,减少一个外侧切口,术中检查松解结果,术后观察是否存在...
- 孙超
- 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被引量:40
- 2002年
-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张建中孙超李海涛路学一孟刚崔鹏
- 关键词:手术方法
-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病例选择及疗效分析
- 目的 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适应征,对其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探讨其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9.1-2014.3共47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前功能评价,并对病变范围进行MRI测量,符合标准者行自体...
- 孙超
- 跖楔关节融合治疗跖楔关节不稳合并平足的研究
- 目的 观察并分析跖楔关节融合治疗跖楔关节不稳合并平足的术后疗效,分析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至2012年23例跖楔关节不稳合并平足患者,均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满意度,1、2跖骨间...
- 孙超
- 女性外翻引发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女性外翻引发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有症状的144例(237足)女性外翻患者的负重CT影像资料。患者年龄19~84(53.79±13.04)岁。根据籽骨嵴是否磨损分为籽骨嵴磨损组与籽骨嵴无磨损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第1~2跖骨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骨关节面外翻角(DMAA)、正位胫侧籽骨分度、冠状面籽骨分度、第1跖骨旋转角(α角)、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β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分析计算界值。结果144例(237足)患者的IMA为13.85°±3.15°,HVA为31.52°±11.23°,DMAA为18.10°±8.08°,α角为22.78°±6.89°,β角为15.01°±6.45°。两组参数比较,除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1,P>0.05)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05(1.02~1.09),P<0.01]、冠状面籽骨分度[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4.41(2.90~6.70),P<0.01]是籽骨嵴磨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界值为53.5岁(灵敏度85.1%、特异度56.6%),冠状面籽骨分度界值为1.5度(灵敏度90.4%、特异度67.8%)。结论女性外翻患者中,籽骨嵴磨损与年龄和冠状面籽骨分度增加有关,与IMA、HVA、DMAA、正位籽骨分度及第1跖骨旋转角度无关。
- 张明珠张树何慧婧孙超王显军张建中魏芳远曲峰王智
- 关键词:外翻籽骨
- Müller-Weiss病合并腱鞘囊肿1例报告
- 2018年
- Müller-Weiss病是一种以不明原因出现中足慢性疼痛、足舟骨压缩碎裂和后足进行性畸形为特点的疾病。其病因目前不完全清楚。本文分析同仁医院收治的1例Muller-Weiss病合并腱鞘囊肿,囊肿来源于距舟关节,术中进一步造影发现囊肿与踝关节腔相通,手术切除囊肿同时行距舟楔融合治疗。
- 刘自强张树孙超
- 关键词:腱鞘囊肿手术
- 第1跖骨截骨下沉短缩应用于拇僵硬患者治疗的回顾分析
- 目的 背景:拇僵硬是第1跖趾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背伸活动受限。对于拇僵硬的治疗手术常用关节唇切除术与趾骨截骨术,但是对于第一跖骨是否存在抬高,跖骨下沉和短缩是否可有效的治疗拇僵硬缺少临床性研究分析。
- 孙超
- 关键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