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裕红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罗晓容

- 作品数:209被引量:2,036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运移 岩心夹持器 油气成藏 输导层
- 张立宽

- 作品数:116被引量:90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运移 核磁共振 岩心 页岩
- 程明

- 作品数:61被引量:40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核磁共振 岩心夹持器 孔隙结构
- 刘乃贵

- 作品数:33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核磁共振 岩心夹持器 岩心 地质测量 接触角
- 李超

- 作品数:108被引量:72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成岩作用 油田 泥岩
- 基于泥页岩非均质性特征的总有机碳测井解释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泥页岩非均质性特征的总有机碳测井解释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泥页岩层段相关数据;根据建模数据内的岩心描述结果和岩心样本测试数据,得到各单井取心段均质单元类型随深度的分布;针对每个均质单元类型,采用机...
- 程明罗晓容雷裕红张立宽李超刘乃贵
- 车镇凹陷富台地区超压传递过程数值模拟及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
- 2025年
- 针对车镇凹陷富台地区下古生界“上源下藏”油气分布特征提出的油气倒灌成藏机理仍然存在争议,关键问题在于超压沿油源断层向下传递过程缺乏量化。在对地层压力特征总结的基础上,以富台地区油源断层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的地质剖面模型,利用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开展超压流体渗流模拟,基于超压沿油源断层瞬态传递定量模拟结果讨论了下古生界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富台地区沙三下亚段烃源岩与储层均发育明显的超压,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储层均为正常压力。主要成藏时期沙三下亚段超压可达15 MPa,若油源断层发生幕式活动,会使得沙三下亚段超压体系与断层两侧沙四段—上古生界渗透性常压体系相连通。此时,超压会随着烃类流体在断层连通的渗透性地层内快速流动而消散,整个连通体系形成常压状态,超压流体无法运移至下古生界渗透性碳酸盐储层。即便在假定的沙四段—上古生界地层为非渗透性地层的理想封闭条件下,沿断层幕式活动向下传递至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超压也不超过1.6 MPa。数值模拟结果暗示油气倒灌成藏可能缺乏动力学条件支持,而油气沿断裂/裂缝输导体系侧向运移可能是更为合理的成藏机制。该研究对于“上源下藏”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 张增宝李超于岚张立宽雷裕红许鹤华林红梅
- 关键词:超压下古生界
- 用于对钻井泥岩地层压力进行预测的方法
- 获取自然伽马、声波、密度和中子测井曲线;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获得泥质含量;根据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获得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之差;根据泥质含量和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之差确定泥岩段;根据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获得声波时差‑密度...
- 李超罗晓容张立宽雷裕红程明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泥岩压实系数与古压力特征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钻井、录井、测井等数据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泥岩压实系数和古压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研究表明,泥岩的压实系数明显受到泥质含量及矿物组成的影响,泥质含量和压实系数具有正相关性。富县地区泥岩压实系数最大,其次为旬邑地区,黄陵地区压实系数较小。通过对有机质导致的声波差异进行校正,恢复研究区最大埋深古压力,富县地区过剩压力最大,介于8~10 MPa;旬邑地区,最大埋深时期泥岩剩余压力为6~8 MPa;而黄陵地区,由于泥岩厚度较薄,沉积速率相对缓慢,异常压力也较低,介于4~5 MPa.
- 杨超贺永红雷裕红史鹏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压力三叠系
-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沙河街组砂岩输导层连通性量化表征被引量:22
- 2013年
- 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家岗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为重点解剖对象,利用开发动态资料,结合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特征分析,确定了砂岩输导体间的连通性,建立了利用砂地比判定砂体连通性的数学概率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量化描述了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沙河街组主要砂岩输导层的连通特征。研究表明,当砂地比低于20%时,砂体间基本不连通;当砂地比大于20%时,砂体间连通的概率随砂地比增加而逐渐变大;当砂地比大于80%时,砂体间完全连通。除王家岗油田、八面河及研究区西南部一带外,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输导层砂体连通性较差,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和沙河街组二段输导层砂体间连通性良好。
- 雷裕红罗晓容张立宽宋成鹏程明
- 关键词:连通性东营凹陷沙河街组
- 成岩作用过程与致密储层成因
- 罗晓容张立宽雷裕红施辉曹斌风
-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混合润湿孔隙介质普遍存在,使得多相流体渗流过程十分复杂,但对其研究和认识至今仍很肤浅,是油气运移成藏、剩余油气分布等方面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本文通过对饱和水的混合润湿模型进行油自吸实验,观察不同混合润湿程度条件下油自吸运移过程,分析认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多相渗流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是否能够自发地运移与介质中亲油颗粒的比例关系密切,但并非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研究认为,亲油颗粒与亲水颗粒随机分布,导致多种与喉道配位颗粒的亲油—亲水关系,当亲油颗粒比例占优才表现为亲油喉道.机理上,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油自吸运移的发生与否及程度取决于亲油喉道在空间上的连通程度,后者与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比例相当.仅有当孔隙介质中亲油颗粒足够多,且组成的亲油喉道能够相互接触形成连续亲油通道时,油才能够通过自吸运移进入多孔介质。
- 齐育楷罗晓容贺永红党海龙刘乃贵雷裕红张立宽
- 关键词:连通性含油饱和度
- 一种电热方法及核磁共振在线驱替系统
- 本发明涉及电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方法及核磁共振在线驱替系统,旨在解决核磁共振在线驱替时电加热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干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热方法如下:在线驱替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和核磁共振模块;加热模块以断续加热的工作时...
- 刘乃贵张立宽金之钧罗晓容雷裕红程明
- 基于自发渗吸接触角分布的致密砂岩油储层混合润湿性测量和表征被引量:2
- 2023年
- 致密砂岩油储层具有混合润湿特性,快速且准确测量混合润湿性对致密砂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发渗吸原理,应用饱和油自吸水和饱和水自吸油循环实验,对致密岩石表面渗吸液滴接触角进行原位测量,利用接触角分布曲线表征混合润湿性,提出一种可以反映润湿孔隙表面比例和润湿程度的致密砂岩储层混合润湿性测量方法。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样品测量结果表明:3块致密油砂岩样品接触角分布在30°~110°之间,储层砂岩具有水润湿、中性润湿和油润湿特征,频率峰值出现在接触角为80°~90°,整体呈中性—弱亲水性润湿。与Amott法测量的整体润湿程度相吻合,验证基于自发渗吸液滴接触角混合润湿性测量方法的可靠性。该结果为致密砂岩油储层的混合润湿性表征提供参考。
- 季汉生张立宽张立强张立强刘乃贵刘乃贵李超雷裕红李超
- 关键词:致密砂岩接触角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对油气多期充注—调整过程的指示被引量:15
- 2015年
- 油气充注过程中形成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成藏过程提供了依据。利用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56块三工河组含油储层样品,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和均一温度测试等包裹体分析测试手段,结合盆地构造—热演化和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结果,研究了主要含油区块三工河组油气充注的期次和年代,探讨了油气充注—调整的过程。结果表明:有机包裹体主要以发黄色、蓝色、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为主,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分别对应于535-545μm、475-485μm和505-515μm等3个波长段,在成岩宿主矿物内被捕获的时序关系总体上依次变新;研究区在中晚侏罗世曾发生最早期的油气聚集,但随着晚侏罗世末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古油藏遭受破坏而形成炭质沥青;现今油气藏主要经历了2期有效油气充注,成藏时间晚于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第一期成藏距今100-70Ma(K2),主要以莫西庄、征沙村地区的I幕发黄色荧光原油充注为标志;第二期成藏距今62-0Ma(E—Q),油气充注活动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发黄色和蓝色、蓝色和白色荧光的烃类包裹体依次在较长的统一地质时期内叠置共存。表明各含油区块内三工河组油气藏随盆地构造演化发生了多次动态充注与调整,具有残留型、调整改造型及持续充注型等多种油气藏在空间上复合叠加的成藏特征。
- 赵洪罗晓容张立宽林会喜许涛胡才志杨彬雷裕红路永扬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