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雷
作品数: 73被引量:377H指数:9
  • 所属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洛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董平栓
作品数:256被引量:1,306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邢适颖
作品数:64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桡动脉图 冠心病
杨旭明
作品数:121被引量:445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疾病
韩延辉
作品数:39被引量:281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内皮细胞
李志娟
作品数:99被引量:37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血压 心肌梗死 瘦素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酸肌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20 mg/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
朱继红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杨喜山汪砚雨李志娟王红雷韩延辉王可闫鹏李道鳞杜来景邢适颖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患者肌酸肌酶肌钙蛋白反应蛋白同工酶
文献传递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AMI患者340例,均行急诊PCI,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直接行PCI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灌注水平(TMP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d内的死亡率、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水平、心肌灌注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而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则明显减少;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再梗死、目标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30d内的死亡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明显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董平栓邢适颖王红雷来利红李志娟李春燕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心肌水肿的关系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心肌梗死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心肌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结扎。于造模后12、24、48、72 h分批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QP1、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AQP1、HIF-1αmRNA表达,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心肌组织含水量。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组织AQP1、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在术后72 h内呈时间梯度升高,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12、24、48、72 h心肌组织含水量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 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507,P=0.010;r=0.585,P=0.008),HIF-1αmRNA以及蛋白水平与心肌含水量呈正相关(r=0.408,P=0.025;r=0.486,P=0.017)。结论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QP1、HIF-1α呈高表达,且与心肌水肿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韩延辉王燕贾静静王红雷朱继红来利红李影
关键词:心肌水肿水通道蛋白1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对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4例有大量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血流、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和30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比例增多(89.3%vs85.4%,P<0.05)、框格计数法计算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量增加[(1.68±0.23)mL/svs(1.42±0.31)mL/s,P<0.05]、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变大[(64.3±7.8)%vs(48.6±6.5)%,P<0.05)]、住院期间和30d时的MACE事件发生率降低(10.7%vs18.8%,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时,对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和行之有效.
王红雷董平栓邢适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替罗非班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1114例TBAD患者,其中575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试验组在生存率(OR=6.51,95%CI:3.50~12.11,P<0.01),再次手术或介入率(OR=0.33,95%CI:0.21~0.5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23.02 U/L,95%CI:-25.01~-21.03,P<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MD=-14.28 U/L,95%CI:-15.58~-12.99,P<0.01)、血尿素氮(MD=-1.35 mmol/L,95%CI:-1.63~-1.06,P<0.01)和肌酐(MD=-23.43 mmol/L,95%CI:-26.30~-20.57,P<0.01)等肝肾功能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试验组TBAD患者内漏(OR=6.11,95%CI:0.73~51.34,P=0.10)和血管梗塞(OR=3.00,95%CI:0.31~29.16,P=0.34)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脑梗塞(OR=0.14,95%CI:0.03~0.65,P=0.01)、肝肾功能障碍(OR=0.22,95%CI:0.07~0.74,P=0.01)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1)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TBAD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在整体并发症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卫紫琼贾静静王红雷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老年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3例,对照组37例,观察住院期间及30d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PCI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30d内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MACE发生率,在老年NSTEACSPCI中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sCD40L的水平。
怯红晓董平栓杨旭明王绍欣杨喜山李志娟朱继红王红雷汪砚雨王可赵玉伟闫鹏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2009年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恢复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急诊PCI组66例,对照组62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及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分别于发病后1、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可减少老年AMI患者MACE发生率,能阻止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其远期左室功能。
董平栓李志娟邢适颍王红雷李道麟李治国闫鹏杨旭明杨喜山王绍欣尚喜燕李转珍范喜梅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左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与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心肌纤维化标志着心房结构重构。目前国内外指南已将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sST2)作为反映心肌纤维化、炎症、氧化应激的标志物。心房颤动患者因心房压力升高,不同程度的心房纤维化、快速的心室率,理论上也会引起sST2水平的升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sST2在预测心房纤维化、心房颤动的类型、心房颤动病程进展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就sST2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陈琼琼贾静静王红雷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射频消融术
利拉鲁肽降低心肌微循环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降低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系,并建立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正常对照组(Con组,正常培养),HR组(等量PBS),低剂量利拉鲁肽组(低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nmol/L),中剂量利拉鲁肽组(中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0nmol/L),高剂量利拉鲁肽组(高Lir组,加入利拉鲁肽终浓度100nmol/L)。小干扰RNA技术敲低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和VDAC蛋白表达,并作为干扰IP3R组和干扰VDAC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Fura-2AM检测细胞内钙超载([Ca^(2+)]c)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钙泵蛋白IP3R;观察利拉鲁肽作用下线粒体钙([Ca^(2+)]m)的浓度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HR组促进IP3R表达增加和[Ca^(2+)]c超载(P<0.05),表现为Fura-2AM荧光增强(P<0.05);同时[Ca^(2+)]c超载现象通过VDAC进入线粒体,诱发[Ca^(2+)]m超载、膜电位丢失、膜孔道开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最终TUNEL阳性凋亡细胞增加(P<0.05)。与HR组比较,低、中和高Lir组减少IP3R表达(P<0.05),抑制[Ca^(2+)]c/[Ca^(2+)]m超载,降低细胞凋亡(P<0.05)。结论 HR通过激活IP3R-[Ca^(2+)]c/VDAC-[Ca^(2+)]m信号通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利拉鲁肽可以通过抑制上述信号保护微循环内皮,降低再灌注损伤。
王红雷韩延辉贾静静来利红朱继红董平栓
关键词:微循环内皮细胞再灌注损伤钙超载
直立训练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直立训练及药物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反复发作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直立训练组,比较患者的转阴率、晕厥复发情况。结果直立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3组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分别为86.67%、56.67%、20.00%。直立训练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上述2组(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直立训练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直立训练可有效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且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邢适颖董平栓王红雷韩延辉朱继红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