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沁
-

-

- 所属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孙洁

- 作品数:82被引量:302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 凌斌

- 作品数:81被引量:292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顾云帆

- 作品数:55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刘萍

- 作品数:26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机械通气 急性脑梗死患者
- 陈晓雷

-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液滤过
- 综合ICU下呼吸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综合ICU下呼吸道病原菌变迁与耐药性监测及其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共分离下呼吸道病原菌382株,经分离、鉴定及常用12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耐药试验。结果以G-杆菌为主,前三位者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的敏感率依次为:亚安培南、舒普深、哌拉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依次为头孢曲松钠、氨曲南及头孢噻甲羧肟。G+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磷霉素敏感。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结论综合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目前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经验用药:一般感染选用哌拉西林或环丙沙星,严重感染时选用亚安培南或舒普深。
- 孙洁凌斌李冰沁顾云帆何蕾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下呼吸道病原菌综合ICU耐药性监测病原菌变迁肺炎克雷伯氏菌
- ICU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ICU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ICU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病原学检查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8%)、咳嗽咯痰(88%)、呼吸衰竭(70%)和少尿(64%);血常规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升高,血生化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病原学检查共检出65种菌株,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8.5%,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2.3%,再次为真菌,占9.2%;50例患者中有14例死亡,死亡率为28%。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需要严密观察其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生命指标,并积极采取治疗,帮助患者痊愈。
- 何蕾孙洁李冰沁李俊伟
- 关键词:重症肺炎老年人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及ERK1/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神经行为学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1/2,ERKL/2)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TB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开颅手术不致TBI;TBI组采用Alice打击法以50g重锤自40cm垂直高度自由落体打击制作大鼠急性TBI模型;高压氧组在TBI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1次/d,连续10d)。各组大鼠于处理后14d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随后处死动物,获取脑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脑组织内ERK1/2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确定ERK表达的细胞定位,吸光度分析了解ERK蛋白变化。结果与TBI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14d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高压氧治疗组ERK1/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TBI大鼠NSS评分及ERK1/2表达,提示高压氧治疗可能通过下调ERK1/2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 孙洁凌斌李冰沁顾云帆修光辉但齐琴
- 关键词:脑损伤高压氧
- 血液滤过对亚低温降温速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 目的:寻找一种更快更好的亚低温降温方法。方法: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组(A组)及常规亚低温治疗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直肠温度降至33℃所需时间、亚低温治疗前后两组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及...
- 凌斌孙洁白毅民李冰沁顾云帆刘萍陈晓雷吴志群
- 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加强ICU肺部感染控制和预防工作,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入住ICU患者的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对相关暴露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58例,感染率为25.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3d、入住ICU时间>7d、有创操作、糖尿病、雾化吸入次数≥2次、单间病房、仰卧位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相对偏高,并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加强临床监护工作,对可控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陈献忠孙洁顾云帆李冰沁
- 关键词:肺部感染机械通气
- ICU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9月收治我院ICU的9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4.22%,年龄、基础性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4.22%。年龄、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 李冰沁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9
- 2006年
- 目的回顾我科四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91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技巧。方法我科自2001年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共9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术82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难点及解决技巧,为临床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提供借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是气管插管困难者的最佳选择,可完全取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 孙洁凌斌李冰沁顾云帆何蕾
-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常规气管切开术
- APACHE评分和血乳酸检测与重症肺炎预后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APACHE评分和血乳酸检测与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患者的资料,检测血乳酸和评估APACHEⅡ评分,并采用四分位法将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划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间,比较四个区间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血乳酸四分位区间的死亡率分别为0(0/42)、4.76%(2/42)、11.90%(5/42)和24.39%(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四分位区间的死亡率分别为0(0/42)、2.38%(1/42)、11.90%(5/42)和26.83%(1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现实,与q1区间进行比较,血乳酸q2、q3和q4的死亡风险分别为1.652、2.317、4.122,APACHEⅡ评分q2、q3和q4的死亡风险分别为1.529、2.113、3.982。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是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较为可靠和理想的指标,当APACHEⅡ评分增加或血乳酸浓度增高时,死亡风险增加。
- 陈献忠孙洁顾云帆李冰沁
- 关键词:血乳酸重症肺炎重症监护室
-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胃泌素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胃泌素(gastrin,GAS)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1998-10~2002-06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ICU科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前、第3天、第7天血GAS的变化规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较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GAS质量浓度(P<0.01)、减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P<0.05),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GAS分泌异常,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GAS质量浓度、减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 孙洁凌斌顾云帆李冰沁刘萍陈晓雷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亚低温治疗发生率胃泌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亚低温治疗时胸肺顺应性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时胸肺静态顺应性 (thoraciccompliance ,静态Ct)、动态顺应性 (动态Ct)、气道峰压(Peak)、气道阻力 (Res)、平台压 (Plat)变化规律 ,为亚低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19例因脑部疾患行亚低温治疗机械通气的患者 ,于治疗前、亚低温时及复温后行上述各项检查。结果 :亚低温时胸肺静态Ct、Plat无明显变化 (P>0 .0 5 ) ,而胸肺动态Ct明显降低 (P <0 .0 1) ,Peak及Res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不影响胸肺静态Ct及Plat ,而动态Ct降低 ,Peak及Res升高 ,与呼吸道感染及痰液滞留有关 ,只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呼吸道管理 ,可使亚低温时对呼吸力学的负效应降至最低。
- 凌斌孙洁顾云帆李斌李冰沁刘萍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亚低温疗法机械通气胸肺顺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