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雪松
-

-

- 所属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杭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严世贵

- 作品数:380被引量:2,175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骨折 股骨
- 吴立东

- 作品数:137被引量:4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
- 何荣新

- 作品数:115被引量:57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骨肿瘤 全髋关节置换 骨肉瘤
- 王祥华

- 作品数:66被引量:3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 髋假体 翻修
- 吴浩波

- 作品数:77被引量:3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关节成形术 股骨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 全髋关节置换
- 骨性强直髋关节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性强直髋关节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于1997~2005 年间对28例(35髋)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性25例(31髋),女性3例 (4髋),27髋为自发性强直,8髋为手术后...
- 熊炎吴立东严世贵何荣新王祥华戴雪松
- 文献传递
- 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Ⅰ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 严世贵颜瑞健戴雪松吴立东何荣新
- 关键词:骨缺损关节成形术翻修
- 骨水泥股骨柄和非骨水泥臼杯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随访一组采用同一类型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和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组合在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并探讨该种混合型假体对于全身健康情况和骨质质量一般较差的老年患者的适用情况。方法共有75例患者84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年龄为67.9岁。其中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1例41髋,平均年龄72.1岁。随访时间为4.1年。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对于骨形态、骨水泥固定质量和假体稳定性的判断。结果2例股骨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臼杯则未见骨溶解或松动征象。未出现骨水泥相关的术中或术后死亡,各类全身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无加重表现。4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为81.1分。股骨近端骨形态A型17髋(20%),B型47髋(56%),C型20髋(24%)。骨水泥固定质量分别为A级31髋(37%),B级40髋(48%),C级13髋(15%)。结论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结果良好;混合型人工关节的术后即时稳定性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在手术中必须应用现代骨水泥技术。
- 戴雪松严世贵吴立东何荣新王祥华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假体聚甲基异丁烯酸
- 全膝置换术后应力遮挡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6年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假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旁骨折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紧密相关。骨量丢失的机制分为两类:一类为机械性,发生于术后早期,包括假体周围应力遮挡致骨质重塑、术中操作及骨水泥致骨损伤坏死、术后关节负重减少致废用性萎缩,其中以应力遮挡最主要;另一类为生物性,发生于术后晚期,指假体材料产生各种磨损颗粒作用于炎症细胞而释放大量炎性因子,激活破骨细胞致假体周围骨溶解。本文仅就使用影像学手段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应力遮挡致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一综述。
- 蔡迅梓严世贵戴雪松
- 关键词:骨量丢失应力遮挡全膝置换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废用性萎缩
- 防内突加强杯用于髋臼侧骨缺损翻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防内突加强杯髋臼翻修假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使用防内突加强杯进行髋臼翻修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效随访病例40例40髋,男16例、女24例;手术时年龄22-77岁,平均60.3岁;随访时间12-82个月,平均39.2个月。骨缺损AAOS分型C型29例,D型11例;Paprosky分型ⅢA型29例,ⅢB型11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年龄、骨缺损分类、髋臼旋转中心上移和外移尺度、臼杯外展角、臼杯固定方式(单纯经翼固定和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植骨方式及臼杯类型与加强杯失败(松动及再翻修)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74.5±15.4)分。2例因松动而翻修,2例出现明显的放射学松动伴疼痛症状。髋臼旋转中心上移、臼杯外展角及臼杯固定方式与加强杯失败相关。当加强杯上移8.5mm或外展角大于53.5°时,加强杯失败风险加大;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者加强杯失败风险降低。结论防内突加强杯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的翻修,但术后中短期仍存在较高的臼杯失败风险。重建时应尽量靠近真臼水平,适当减小臼杯外展角,使用经翼联合经髋臼螺钉固定。
- 吴浩波严世贵王祥华吴立东何荣新戴雪松
- 关键词:髋臼关节成形术再手术
- 高组装式人工髋关节假体在高位CDH治疗的应用
- 目的:探讨高组装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
方法:总结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17例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双侧,共计18髋,行高组装式S-ROM假体人工...
- 严世贵蔡迅梓何荣新吴立东王祥华戴雪松
-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坐骨神经损伤钢丝环扎
- 文献传递
- 一种生物标志物GSDME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标志物GSDME的应用。包括生物标志物GSDME蛋白在用于制备诊断骨关节炎OA亚型的试剂盒上的用途,试剂盒中放置有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GSDME蛋白的表达水平的检测试剂和检测用具,试剂盒还用于对骨关节炎...
- 潘宗友欧阳宏伟戴雪松沈炜亮沈皓天郑强强徐凯望黄冠睿裘凯杰
- 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介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随访1998—2007年经治的19例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2001年前韧带损伤采用的是切开韧带修补重建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方法,2001年后开始应用关节镜技术重建交叉韧带,并同时修补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内、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材料选择自体或异体肌腱,以界面螺钉固定。观察不同方法修复或重建的术后疗效,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来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0.5—3.5年,平均1.4年,手术平均等待时间为1.2个月。在最近一次随访中,开放重建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57分(44—80分),关节镜下重建患者平均71分(54—89分)(P〈0.05)。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关节活动度均超过90°,内外翻试验正常或接近正常,4例患者在屈70°时Lachman试验阳性,前后总移位达6—10mm,患者无自觉症状,X线平片显示胫骨隧道扩大,但关节内外间隙对称。结论膝关节脱位合并韧带多发损伤应首选关节镜下Ⅰ期重建;重建材料最好选择异体肌腱或健侧肌腱,以保证移植物强度和防止供区稳定性受影响;术后积极功能锻炼,若发生粘连则在3个月内在关节镜下行粘连松解。
- 戴雪松赵新华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关节镜
- 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促进肌腱样胞外基质形成的作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对肌腱来源干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向冰冻技术制备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应用传统冻干技术制备三维紊乱胶原支架。通过体外种植肌腱来源干细胞及皮下支架种植,观察不同三维结构对细胞形态、排列及细胞外基质形成的影响。结果:三维平行胶原支架呈现出三维平行的结构。种植在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纺锤样的肌腱细胞形态,同时细胞沿着胶原支架纤维方向排列,在第七天时形成了致密的细胞层;三维紊乱胶原支架上的细胞显示出多形性,随意分布在各个胶原支架片上。皮下种植实验中,2周后均有来自宿主的成纤维样细胞迁移进入支架,三维平行胶原支架中主要为细长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沿着支架方向排列;而在三维紊乱支架的细胞大多为椭圆形的,且分布没有一定的方向性。结论:平行的三维结构诱导细胞变得细长,促进细胞平行排列,同时促使形成的细胞外基质沿平行方向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理想的肌腱组织修复的支架构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郑泽峰沈炜亮乐辉辉戴雪松欧阳宏伟陈维善
- 关键词:胶原细胞外基质细胞
- 基于三维打印的钙化层重建生物活性支架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2016年
-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软骨钙化层损伤重建的有机—无机复合组织工程支架,探究掺镁硅灰石含量与支架抗压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3%、5%的高生物活性钙镁硅酸盐超细颗粒复合Ⅰ型胶原-透明质酸钠进行三维打印,经海藻酸钠-氯化钙气雾交联成型,电镜下观察表面孔隙、孔径、无机相分布,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压性能,并计算支架孔隙率。结果:支架表面平均孔径(212.3±34.2)μm,平均孔隙率(48.3±5.9)%,不同质量分数的高生物活性钙镁硅酸盐超细颗粒复合Ⅰ型胶原-透明质酸钠支架压缩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压缩模量(7.2±1.2)MPa,介于软骨和软骨下骨之间。结论: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功构建出多孔钙化层仿生重建支架,可为今后研制多层次复合支架治疗骨-软骨损伤奠定基础。
- 余新宁方晶华骆建洋杨贤燕何冬霜苟中入戴雪松
- 关键词:钙化合物透明质酸海藻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