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菁
-

-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 郁继诚

- 作品数:78被引量:4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左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曹国英

- 作品数:53被引量:27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药动学 药代动力学 左氧氟沙星 片剂 生物等效性
- 施耀国

- 作品数:75被引量:5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 药动学 左氧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 陈渊成

- 作品数:47被引量:206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药动学 体外 抗菌药物 新药研发 药效学
- 张婴元

- 作品数:238被引量:4,265H指数:3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 抗菌药 抗生素
- 干血点技术在抗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中的研究
- 2022年
- 干血点(dried blood spot)技术是指通过微量采集末端毛细血管血(10~100μL),经特制卡片吸收形成干燥血点进行分析的技术,是生物分析领域中一种有效可行的采血技术。1963年Guthrie和Susi首次报道了在干纸片上收集微量血样用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1],之后干血点技术便迅速发展,在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前研究、辅助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与传统的静脉采血方式相比,干血点技术凭借其采血量少、侵入性低、可操作性强、运输便捷等显著优势[2],倍受关注和研究。随着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精密分析技术,以及容量吸收微采样装置(VAMS)、干血点样本全自动在线提取设备、干血点全点分析技术等新装置和技术的开发[3],干血点技术与生物分析的结合越来越显示了其临床推广应用的前景。
- 陈焰张菁王雨黄晓岚刘笑芬
-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抗菌药物
- 万古霉素肾毒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3年
- 自1958年问世以来,万古霉素作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最常用的糖肽类抗生素已经应用了50余年。近年来,随着MRSA检出率的上升,万古霉素被作为治疗MRSA检出的首选药物广泛使用。在关注该药疗效的同时,对其不良反应的防治也越来越不容忽视,而该药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
- 胡佳丽张菁
- 关键词:万古霉素肾毒性影响因素给药方案
- 奈诺沙星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单剂药动学研究
- 目的研究苹果酸奈诺沙星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探索安全剂量;并评价其单剂药动学(PK)特征,为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包括2部分:①单剂递增耐受性试验(PartA):92名健康中国受试者...
- 曹国英张菁郭蓓宁郁继诚武晓捷陈渊成吴菊芳张婴元施耀国
- 关键词:安全性耐受性药动学健康志愿者
-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与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去甲万古霉素快速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应用至今,缺乏快速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以监测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现有的去甲万古霉素微生物测定法虽灵...
- 张菁
-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荧光偏振免疫法微生物测定法
- 万古霉素在健康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46
- 2003年
-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在健康老年人和年轻人中体内过程的特点。方法:健康老年志愿者和健康年轻志愿者均分别给予万古霉素1.0g静脉滴注,以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并对老年组和年轻组间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在老年组和年轻组中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万古霉素在老年组和年轻组的总清除率(CL_t)分别为(61.05±10.30)ml/min和(87.35±9.45)ml/min,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8.34±1.06)h和(4.09±0.3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80.30±48 90)h·mg/L和(192.78±20.23)h·mg/L。上述药代参数在老年组和年轻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与年轻人相比,万古霉素在老年人中清除率降低,消除半衰期延长,AUC增大。万古霉素用于治疗老年患者感染时,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药物剂量,并监测血药浓度。
- 胡瑾瑜施耀国张菁郁继诚张婴元曹国英
- 关键词:万古霉素健康老年人年轻人药代动力学
- 噁唑烷酮类新药MRX-Ⅰ在人血浆、尿液浓度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 2014年
- 目的建立及验证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浆和尿液中恶唑烷酮类新药MRX-I药物浓度。方法 UPLC-MS/MS液相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8;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v/v)。质谱采用ESI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内标为利奈唑胺,以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清除血浆及尿液样本中杂质。方法学验证包括基质效应、绝对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及MRX-I在人血浆及尿液样本中放置稳定性。结果 UPLC-MS/MS法检测MRX-I在人血浆和尿液中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 00~1.00)mg/L,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05 00 mg/L。MRX-I与内标在血浆和尿液中的保留时间小于1.5 min。本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MRX-I在人血浆和尿液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90.4%±8.2%和82.7%±7.9%;血浆和尿液中MRX-I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12.8%±13.4%和105.6%±13.4%。MRX-I血浆样本的测定方法日内、日间准确度分别为98.9%~105.0%和96.5%~102.6%;尿液样本的测定方法日内、日间准确度分别为92.7%~98.6%和95.1%~105.7%。MRX-I在人血浆和尿液样本室温放置24 h、预处理后自动进样器放置48 h、-40℃冰箱冻融3次、-40℃冰箱分别放置8个月和6个月仍然保持稳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检测人血浆及尿液中MRX-I浓度方法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其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
- 赵苗武晓捷黄俊郁继诚张菁郭蓓宁
- 新冠病毒疫苗与单克隆中和抗体各期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概述
- 2022年
-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疫苗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单克隆病毒中和抗体亦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导致住院。目前约有数百项有关COVID-19疫苗及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疫苗侧重于疾病的预防,而中和抗体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两者临床试验的开展遵循不同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在研究目的、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观察要点及结果评价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概述两者异同点,为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 李珊珊顾静文张菁杨海静刘薇喻一奇张文宏
- 关键词:疫苗
- 抗菌药物体外药动/药效学模型及其在抗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抗菌药物体外药动/药效学模型(抗菌药物体外PK/PD模型)能够模拟抗菌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其杀灭细菌的动态药效学过程。用该方法研究抗菌药物与病原菌的作用比用一般稳态模型更符合体内的实际情况,同时该方法与动物感染模型相比也表现出很多优点。因此抗菌药物体外PK/PD模型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很常用的研究手段,但是在我国这种方法的采用却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就国外抗菌药物体外PK/PD模型的基本结构、原理、发展、使用及其在抗菌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梁旺武晓捷施耀国张菁
- 关键词:抗菌药物
- 左氧氟沙星片剂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500mg片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以左氧氟沙星500mg(100ml)注射液为对照,研究口服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0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和单次静脉滴注500mg(100ml)注射液。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测定血、尿样中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后平均Cmax实测值为(6.20±2.51)mg/L,Tmax为(0.91±0.54)h,t1/2为(6.71±0.88)h,AUC0-∞为(41.88±5.72)mg·h/L,24h内尿中平均累积排出率为(69.40±7.27)%,其与注射液相比绝对生物利用度几何均数比为107.5%(以AUC0-∞计),90%可信区间为(97.72~118.25)%。结论左氧氟沙星500mg片剂单次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且吸收完全。提示临床可以每日一次,500mg顿服,用于左氧氟沙星先静脉给药,继以口服的序贯疗法。
- 曹国英张菁郁继诚施耀国张婴元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高效液相色谱药代动力学
- 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及其合理应用
- 该课题对目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常用品种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临床药物动力学以及其在特殊生理情况下包括老年人及孕妇体内过程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拟订药物的治疗方案以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 张菁
- 关键词: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