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战
作品数: 79被引量:680H指数:15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大奎
作品数:152被引量:1,809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海岸 长江三角洲 辐射沙洲 地理信息系统 海岸带
夏非
作品数:21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南黄海 废黄河 水下三角洲 MIS 辐射沙脊群
王颖
作品数:343被引量:2,459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银杏内酯 血药浓度 海岸 急性肝损伤 小鼠
毛龙江
作品数:67被引量:759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环境演变 全新世 遗址 粒度 下蜀黄土
邹欣庆
作品数:142被引量:1,310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重金属 海岸带 滨海湿地 南黄海 表层沉积物
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2024年
历史上江苏沿海曾频发2类风暴潮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立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的风暴潮灾害序列对了解过去与预测未来意义重大。以历史文献、地方志、海洋灾害公报等记载的风暴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风暴潮灾害识别体系,重建了1300—2019年江苏沿海风暴潮灾害序列,分析了风暴潮灾害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了其与气候异常和黄河、长江入海口变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受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1300—2019年间共发生246次风暴潮灾害,平均周期为2.9年,且近100年来发生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小波分析结果显示,风暴潮灾害年际变化存在17年、61年和115年的时间尺度周期,其中115年周期最为明显。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下,厄尔尼诺活跃年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偏少;气温与台风风暴潮灾害频次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其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盐城、南通和苏州为风暴潮灾害高发地区,常州和无锡发生频率较小。在气候变暖与江苏海岸冲淤变化的作用下,1855年后盐城和南通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增加,连云港地区明显增加;随着海岸线的变迁与长江河口的演变,镇江、扬州、泰州与苏锡常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减少。
李亮李亮时连强张永战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厄尔尼诺
基于极大熵和小波的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极大熵准则的基础上,以苏州虎丘塔的历史形变观测数据为例,进行时序数据的预测分析。研究不同的样本数据选择原则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在一致的样本基础上,得到基于不同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时序数据预测曲线,并通过小波的去噪分析进行不同曲线之间优劣的比较。结果表明,在1985年到2000年期间,塔体的变形周期在不断的延长,但总体而言,塔体的变形是在不断的加剧。而基于极大熵参数估计法的AR(p)模型能对实际的观测曲线有很好模拟和预测效果,选择均匀步长的样本数据对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是很重要的。
景康张永战连达军闵凤阳
关键词:时间序列极大熵AR(P)模型小波
南沙郑和环礁小南薰礁的点礁地貌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点礁是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的礁体,是一种重要的珊瑚暗礁地貌类型,南海南沙群岛北部海区的一系列环礁发育有众多的珊瑚点礁。目前,对点礁地貌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南海地区的珊瑚点礁地貌定量研究尚为空白。以南沙群岛北部郑和环礁西南端的小南薰礁发育的点礁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波束水深实测数据结合Google Earth WorldView-2遥感影像,对所识别的123个点礁的顶底水深、高度、顶底直径等形态参数进行量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底部最大水深为35.05 m,顶部最小水深为7.89 m,平均高度2.62 m。其中,88个点礁(占71.5%)分布于水深25~35 m(深水点礁),27个(占17.9%)分布于水深10~18 m(浅水点礁)。点礁顶部和底部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8.49和19.13 m,形状因子和顶底关系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0.15和0.42,其剖面形态呈峰丘型(21.1%)和礁坪型(占78.9%),且多呈孤立型分布,亦见少数以群落型分布。浅水点礁以礁坪型为主,其顶部和底部直径较大,而形状因子较小,反映了波浪动力的控制作用;峰丘型仅见于深水点礁,其形状因子较大(>0.23),顶底关系因子较小(<0.25),高度和直径呈正相关,反映了珊瑚生长作用对点礁地貌的影响。点礁底部直径集中呈NEE-N向延伸,显示了海域盛行风向与海水运动方向的控制作用。
黄远静胡心迪张永战
关键词:地貌特征
现代观测技术与南沙岛礁地貌调查
利用多波束测深(Multi-Beam System,简称MBS)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航测技术,结合浅层地震剖面(Sub-bottom Profiler System,简称...
张永战戴晨王黎
关键词:珊瑚礁多波束测深地貌演化
南沙群岛道明群礁库归沙洲脊槽地貌定量研究
2022年
脊槽地貌(Spur and Groove)是现代珊瑚礁礁坪和礁前的典型地貌,其发育特征是揭示珊瑚礁形成与演化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有关环礁各地貌带脊槽地貌形态及成因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南海南沙群岛岛礁脊槽地貌发育,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南沙群岛北部道明群礁东北库归沙洲的典型脊槽地貌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借助小波分析和过零点分析等方法,对环礁脊槽地貌形态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库归沙洲各地貌带脊槽发育平均起始水深为15~16 m,主要为深水脊槽,最大起始水深相差较大(达8 m),而终止水深相似(平均为16 m左右)。脊槽高差在礁前斜坡和内礁坪为2.15 m左右,在潟湖坡为1.24 m;平均槽宽在礁前斜坡为47.30 m,在潟湖坡达54.92 m。因此,在礁前斜坡脊槽发育相对密集且高差大,潟湖坡脊槽发育相对稀疏且高差小。从礁前斜坡至潟湖坡,脊槽边坡坡度逐渐增大,由“V”型脊槽向“U”型脊槽过渡,槽谷由左倾逐渐转化为右倾。同时,在内礁坪和潟湖坡多发育次一级脊槽,“V”型和“U”型共存。与全球代表性珊瑚礁脊槽形态的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地区各环礁多发育深水脊槽,其槽宽和延伸长度的关系部分符合波浪侵蚀作用主控的“V”型脊槽的拟合直线,部分符合生物建造作用主控的“U”型脊槽的拟合直线,表明其可能受上述两个作用共同控制,不同地貌带两者相对强弱不同。同时,频繁的热带风暴的破坏作用可能也是一个要因。
梁鹏张永战
关键词:环礁小波分析
人工海滩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06年
海滩是激浪作用下泥沙在激浪带的堆积,是海岸带最活跃的地貌单元。近年来,由于世纪性的海平面上升,侵蚀型海滩范围扩大,侵蚀加重,海滩宽度变窄、坡度变陡和滩面物质粗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亦成为海岸工程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几十年的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喂养与人工海滩是当前防护海滩侵蚀最有效的措施,并已为欧、美、日等国广泛应用。利用海岸地貌学原理方法,借鉴模拟环境条件类似的周边自然海滩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合理的设计海滩物质的颗粒大小和组成,海滩的坡度、高度、宽度以及填砂范围等关键参数,能够有效地使人工海滩更快的达到平衡状态并维持其稳定。在海滩的娱乐休闲功能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一方法在海岸工程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季小梅张永战朱大奎
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对策被引量:2
2015年
调查了西安地区水资源情况,分析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结果表明,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是自然条件制约与人为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自然因素为辅、人为因素为主。提出改善水资源短缺状况的对策:保护水源地;严格限制地下水的开采;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构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监测平台;增加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技术。
柳嵩张永战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源地保护地下水开采污水处理水利工程建设
曹妃甸深水大港与临港工业对环渤海经济圈崛起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曹妃甸建港条件优越,曹妃甸工业区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势必带来京津冀乃至整个环渤海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大陆有浅滩”,曹妃甸的开发对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工业布局、航运中心的确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曹妃甸是环渤海经济圈起飞的新引擎。
于文金邹欣庆朱大奎张永战
关键词:深水港环渤海经济圈临港工业
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影响——以海南岛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亚湾岸段处于中等开发状态,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和城市建筑违规等环境问题;东部铜鼓岭岸段处于初级开发状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养殖排污。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海岸海洋资源。因此,根据海岸海洋环境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毛龙江张永战张振克魏灵朱大奎
面向21世纪的海岸海洋科学
海岸带是海陆相互作用、过渡、互为关联的体系,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海岸带具有与陆地、与海洋均为不同的环境资源特点。它具有不断变化的生物、化学、物理及地质的动态特性;它为多种海洋物种提供繁衍生境,是一个具有极高生产力和生...
王颖张永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