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升
作品数: 5被引量:2H指数:1
  • 所属机构:辽宁大学
  • 所在地区:辽宁省 沈阳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试探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被引量:1
1999年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属当事人意志;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当属国家意志,以此为基准可区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民法作为权利法,一般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一经成立便推定生效,但可被举证破除,这就能兼顾民事交易的效益与安全,从而达到当事人之间。
刘东升
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生效
传承与嬗变: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的华夷观
2024年
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统治根基薄弱,各族群间隔阂甚深,差异性的民族认同意识使中州夷夏的王朝归属意识淡薄。为巩固统治,五胡王朝在对广大被统治民族加强防控的同时,更汲汲于“变夷从夏”,建构同质性的民族认同。为此,五胡诸君一改以往华夏王朝对诸胡“修其教,不易其俗”的传统,对自身及内迁诸胡进行了华夏化、中国化的文化、政治改造,这极大地加速了北方的民族融合进程。在“用夏变夷”过程中,五胡王朝还对中华传统华夷观进行了有益的改造。这使后世中国能以更为包容的心态面对异质文化、兄弟民族,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态的巩固。
刘东升
关键词:华夷观民族意识用夏变夷
重塑华夷秩序:十六国合法性构建策略研究
2024年
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使五胡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面临合法性不足的窘境。然而,五胡君主却通过“华夷同祖”“神化叙述”的方式完成了华夏形象的自我塑造。另一方面,五胡入主中原之后,便以中国自居,展开了对中华正朔的争夺。在天下秩序崩溃之际,五胡纷纷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推行变夷从夏的策略,成功突破了夷夏之防的阻隔。最终这些努力重塑了华夷之间自秦汉以来旧有的地理、政治格局。五胡对合法性的建构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刘东升徐新猛
关键词:合法性
华夷一体:汉晋十六国时期的天下观与天下意识被引量:1
2024年
在中华传统观念中,“中国”与“四夷”是二元一体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天下。这种观念随着两汉王朝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而越发深入人心,成了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源泉。十六国时期,即便出现了五胡入华,天下分裂的局面,但政治上的“多国”格局,却并未衍生出“多天下”观念。五胡诸君秉承着中华传统天下意识,无不视天下为一家,华夷为一体,并皆以天下之主自居,以实现大一统为己任。这种积极的天下意识累世相承,从而保障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形态的稳定。
刘东升
关键词:天下观大一统
后赵政权的“华夏化”选择与合法性构建
2024年
十六国时期,华夏正统观对五胡王朝的合法性造成了巨大威胁。为化解合法性危机,后赵建国伊始,石勒便取法西周、汉晋诸华夏王朝,拟构后赵的政治体制,以期在礼乐文化、文物制度等方面将后赵构建成华夏帝国式的政权。不仅如此,石勒还积极践行儒家传统的德治理念,依托中华传统的帝王神化手段,竭力打造自身中华正统之君的形象。后赵政权的华夏化构建不仅给此后相继入主中原的五胡王朝以可参照的模板,更推动了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进程。
徐新猛刘东升
关键词:后赵君权神授德治合法性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