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
作品数: 146被引量:607H指数:12
  • 所属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石群立
作品数:537被引量:2,310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淋巴瘤 文献复习
周晓军
作品数:835被引量:5,05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分析 病理学 超微结构
马恒辉
作品数:424被引量:2,071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预后 临床病理观察
陆珍凤
作品数:283被引量:1,272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电镜
章如松
作品数:160被引量:54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神经梅毒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方法对神经梅毒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男性,56岁,头痛半年伴右侧肢体无力半个月,收住神经外科。MRI示左顶叶可见环状强化的结节样异常信号影,大小1.3 cm×1.5 cm,脑膜瘤或转移瘤可能。术中见肿块位于左顶叶脑内,边界清,质硬。镜下见以浆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弥漫或围血管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多处可见凝固性坏死、炎性肉芽组织及脓肿形成。特殊染色(包括两次Warthin-Starry染色)均阴性。初步病理诊断:"左顶叶"脑组织重度急慢性炎,伴淋巴、浆细胞高度增生(以浆细胞增生为主)。患者10天后门诊检查,血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收住皮肤科。脑脊液梅毒血清确认试验(凝集法)阳性。对左顶叶手术标本再次行Warthin-Starry染色,经反复寻找找到梅毒螺旋体。最终病理诊断:"左顶叶"神经梅毒(树胶肿型)。结论梅毒感染早期的神经梅毒罕见,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误治(误诊率高达72%)。神经梅毒的基本病理改变是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病变及小动脉的血管内膜炎,诊断需结合病史(输血史、性伴侣感染史及吸毒史等)、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并应用Warthin-Starry特殊染色找到梅毒螺旋体,为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周婧李南云周晓军石群立章如松余波王璇
关键词:神经梅毒临床病理影像学
小细胞肺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检测转移相关基因1(MTAl)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CLC转移、预后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无远处转移SCLC组织标本中MTAl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两类:低表达(≤6分)和高表达(〉6分);分析MTAl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EP方案(足叶乙甙100mg/in。静滴,d1-d5;顺铂60mg/m2静滴,d1,3周为1周期,共4-6个周期)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52例SCLC组织中MTAl高表达率为71.2%(37/52),18例癌旁组织均为低表达(100.0%);MTAl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和有无脉管侵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VALG分期及肿瘤部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l高表达组的EP方案化疗敏感率低于MTAl低表达组(54.1% vs.80.0%,P=0.020);MTAl低表达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优于MTAl高表达组(20个月狐8个月,33个月 vs 35.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l在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转移、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
陈一天徐益琛陶累累印洪林余波陈龙邦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耐药预后
30例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MPD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存档HE切片,采用En Vision两步法对20例EMPD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关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EMPD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53-88岁,中位年龄70岁。眼观:皮损呈湿疹样改变;镜检:表皮内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呈单个散在、巢状或腺样分布;免疫表型:20例均表达CK7,不表达CK5/6、p63。23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复发8例,4例复发后死亡,复发8例中6例切缘阳性。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真皮层浸润组和无真皮层浸润组(P〈0.01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切缘阳性组和切缘阴性组(P〈0.01和P〈0.05)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变范围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K7是Paget细胞较敏感和特异的免疫标志物,肿瘤伴表皮下浸润、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征。
刘颖张新华余波石群立
关键词:PAGET病乳腺外病理学预后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4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总结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收集2001–2014年4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男性17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1.0∶1.8,发病年龄2~60岁,中位年龄26岁。肿瘤多数位于深部软组织内,下肢多见。组织学可见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窦隙样血管环绕。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伊红颗粒状或半透明空泡状,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见明显的核仁。血管内常见瘤栓。部分病例伴出血、坏死、囊性变。所检测的33例ASPS免疫组织化学TFE3均为阳性(100%,33/33),4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示肿瘤细胞有TFE3–ASPL基因融合。结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较为少见,发病年龄轻,TFE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在其他肿瘤也可有阳性表达,需结合其他标志物综合鉴别。
程静涂频王建军何燕余波饶秋周晓军石群立
关键词:TFE3
窖蛋白-1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在肺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5例肺腺癌中Caveolin-1、TTF-1的表达,分析Caveolin-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
王艳芬周晓军刘标徐艳张锦夏秋媛余波章如松时姗姗陆珍凤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窖蛋白-1预后
宫颈原发性Müllerian腺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Mü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发生于宫颈的Müllerian腺肉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检查,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临床上患者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症状。镜下肿瘤由良性腺上皮成分和肉瘤性间质成分组成;腺体常扩张,异型性较明显的间质成分突入腺腔内形成息肉状结构,腺体周围间质成分比较密集,围绕腺体形成"袖套样"结构;核分裂象分布不均(1~15个/10 HPF)。免疫表型没有特异性。结论宫颈原发性Müllerian腺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主要用于确定异源性成分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徐铖章芳芳吴波余波马恒辉
关键词:免疫组化
肠道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肠道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原发于肠道的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nVision法)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随访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4例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男女之比为9:5,中位年龄45岁。发生部位包括小肠6例、结肠6例、小肠和结肠同时受累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占位性病变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可伴发热、消瘦等消耗性疾病的共同特点,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孑L或急性腹膜炎。组织学示异型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细胞中等大小或多形,炎性改变背景明显,常伴有围血管破坏和凝固性坏死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CD3e、CD43、CD56、粒酶B、穿孔素均阳性,CD20、CD79α、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Ki-67呈高表达。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均为核阳性。8例获得随访(0.5—36个月),其中5例在20个月内死亡。结论肠道原发的NK/T细胞淋巴瘤是少见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不具备特征性易导致误诊。它的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依据病理学形态特点及免疫指标综合判断。
周军余波何燕吴波张新华周晓军石群立
关键词: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肠系膜淋巴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病理学改变,以提高对这一肿瘤的临床特征认识. 方法 收集14例本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
沈勤涂频余波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管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
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对4例颅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PNST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4-61岁。临床表现包括面瘫、嗜睡、乏力伴呕吐,头晕、头痛伴单眼闭合不全,头痛伴行走不稳。巨检示肿瘤最大径4-12 cm,平均6.3 cm,边界不清;切面灰红色、鱼肉样,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常伴出血、坏死。组织学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束状分布,疏密不一,可见黏液样背景。肿瘤细胞梭形、多形性,有明显的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Ki-67呈高表达。3例随访6-24个月,患者死亡,1例肿瘤复发。结论颅内MPNST少见,预后差。确诊主要依病理学检查及免疫标记。手术切净肿瘤并辅以放疗及合理的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吴卫平吴晋蓉何燕余波夏春印洪林石群立
关键词:颅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预后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子病理检测及随访.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8例.年龄33~72岁,平均52....
饶秋沈勤时姗姗夏秋媛陆珍凤余波章如松何燕王璇马恒辉周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