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跃中
作品数: 58被引量:302H指数:9
  • 所属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能源基金

相关作者

戴彦德
作品数:35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主题:节能 可持续发展 能源问题 能源 能源消费
辛定国
作品数:18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研究主题:家用电器 能效标准 节能 家电 能源标准
蒋钦云
作品数:7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
研究主题:政府 碳 能源合作 气候变化 气候
刘建国
作品数:10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主题:能源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 中国能源 特朗普
崔成
作品数:12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
研究主题:政府 常态化 经贸摩擦 中美经贸摩擦 可再生能源
产品能效标准与标识方法论被引量:1
2000年
辛定国朱跃中
关键词:节能标准家电
新发展阶段下中美能源合作再思考被引量:1
2018年
2017年11月8—10日特朗普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总值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项目协议,其中能源领域项目金额达到1700亿美元,成为最大亮点。但近期特朗普政府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发起对我国铝制品等的反倾销调查,以及不顾对全球的负面影响通过大规模减税议案等,也都给未来中美能源合作蒙上了阴影。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出发,
崔成蒋钦云刘建国朱跃中
关键词:能源合作市场经济地位能源安全战略访华期间项目金额
全球能源资源版图变化趋势及启示被引量:2
2021年
全球能源资源版图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美国凭借着页岩油气产量的大幅增加,将成为与中东、俄罗斯并重的油气出口国,全球油气供应也将持续宽松。与此同时,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提速,煤炭需求量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发展。这些变化启示我们,在常规情况下,我国能源安全有保障,一方面,应抓住供求宽松契机,优化油气合作布局,同时补齐能源储备短板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及其相关产业转型步伐,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区域能源转型。
刘建国朱跃中
关键词:能源转型
美国实施家用电器能效标准与标识
2000年
辛定国朱跃中
关键词:家用电器能效标准空调器
氢能产业发展过热,亟待有序引导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及主要国家纷纷提出“碳中和”,氢能在国内外的热度逐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30余个地区发布了氢能相关规划及政策。氢能存在转化效率低、经济性相对较差的固有不足,主要国家只是将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技术选择之一。我国各地争相大规模发展氢能,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亟待有序引导,遏制一哄而上的乱象。
戴彦德崔成刘建国朱跃中
关键词:氢能新能源汽车
重塑能源-中国:能效在中国面向2050年路线图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作为《巴黎协定》承诺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CO_2)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在研究如何实现上述减排承诺的前提下,中美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构建了一个自下而上的中国能源供需综合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情景的差异,即沿着当前趋势发展的参考路径情景以及"重塑能源"替代路径情景。"重塑能源"替代路径是指为满足国家需求,在2050年前最大程度地应用当前成本有效的能源效率策略和可再生能源。结果表明,如果中国走更积极的重塑能源路径,那么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比参考路径提前11年达峰。本文重点分析了在更积极的路径下能源效率策略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除能源效率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燃料替换(从碳密集型燃料转向其他燃料)的减排作用。结果表明,对于重塑能源情景,能源效率提高及相关策略贡献了中国2050年二氧化碳总减排潜力的75%,而燃料替换仅占25%。为在中国实现上述具有显著成本效益的能效潜力。
Lynn PriceNina KhannaNan ZhouDavid FridleyAli HasanbeigiHongyou LuFeng Wei戴彦德田智宇杨宏伟白泉朱跃中熊华文张建国Jon CreytsKate ChrismanEllen FranconiJosh AgenbroadMichael BendewaldYi KeRobert McIntoshDavid MullaneyClay StrangerDaniel WetzelCvrd Yee
菲律宾实施家用电器能效标准与标识
2000年
辛定国朱跃中
关键词:家电能效标准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中长期能源发展与碳排放情景设计及其结果分析(二)被引量:12
2001年
朱跃中
关键词: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发展能源需求
水运行业"去油化"趋势及中国低碳化路径选择被引量:8
2021年
在应对气候变化压力下,全球多国纷纷提出于21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水运行业在减少油品消费、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在船舶动力方面,欧洲国家、日本、韩国和中国已对液化天然气、甲醇、生物燃料、动力电池和氨氢动力等开展探索与尝试,各类动力在技术成熟度、成本竞争力、去油减碳效果及应用场景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发展前景.今后,水路运输仍将在中国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水运行业碳排放总量占比较低,但其低碳燃料替代前景还不明朗,需要结合内河、沿海及远洋航行船舶在船舶尺度、服务航线、排放要求、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分类制定"去油化"发展路径.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标准提升,支持相关科研开发与应用推广,广泛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并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引入水运行业,逐步推动水运低碳发展.
刘建国戢时雨朱跃中
关键词:水路运输船舶动力燃料低碳化
我国中长期节能规划的思路、方法及战略目标
2000年
一、未来一段时期能源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伴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工业化的顺利进程。 1.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物质基础。
朱跃中戴彦德
关键词:能源结构调整节能规划能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