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良德
-

-

- 所属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婧

- 作品数:36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渗透性 癌症复发 恐惧 结直肠癌患者 催化剂材料
- 张然

-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象意
- 林冬梅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一脉相承 《语言学概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内容 历史文化渊源
- 《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被引量:6
- 2004年
- 《文心雕龙》研究已经有了230余种专著和3000多篇论文,形成一门较为系统的学科:"龙学"。然而,准确把握《文心雕龙》这一独特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之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关系和意义,不仅是"龙学"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关键。站在魏晋南北朝"为艺术而艺术"之时代的制高点上,刘勰遍搜"文场笔苑"而建构起一个"以情为本,文辞尽情"的文论话语体系,以此形成了"神用象通,心物交融"的创作论话语中心和"风清骨峻,即体成势"的审美理想。这一"言为文之用心"的"情本"论的话语系统,使《文心雕龙》集中而典型地展现出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之独特的话语风貌,成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话语之本和理论之源。这是《文心雕龙》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并因而形成所谓"龙学"的原因所在,更是"龙学"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根本。
- 戚良德
- 关键词:文心雕龙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审美理想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学提要
- 2003年
- 戚良德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宋代文学
- 二十世纪“龙学”的经典之作——论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被引量:1
- 2017年
- 詹锳先生是20世纪"龙学"史上的大家,他以《文心雕龙义证》一书集成了《文心雕龙》的校注成果,不仅成为大陆第一个《文心雕龙》的会注集成本,而且至今亦无出其右者。这部皇皇巨著广征博引,严谨细密,以集解汇注的形式探求《文心雕龙》的本义,以证得对《文心雕龙》原文的确解,从而完成了一部既有会注与集成之功,又具个人理论色彩的"龙学"巨著,成为中国大陆20世纪"龙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亦成为百年"龙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戚良德
- 关键词:龙学
- 《西洲曲》新解被引量:4
- 2007年
- 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嘞的《西洲曲》,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1,陈祚明则谓之“言情之绝唱”^2,其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有的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其实,
- 戚良德
- 关键词:《西洲曲》歌德巴赫猜想乐府民歌艺术魅力南朝沈德潜
- 历史与作品的双向互动
- 2005年
- 为细致全面地掌握相关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作品选向来是分别讲授的。然而,一方面,文学史是“心灵的历史”,文学史的学习离不开对具体作品的把握:如刘勰所说,文学创作乃“各师成心,其异如面”,作家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只有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品味,才体会得出来。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作家又是从同一条河流中走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他们执著于相同的价值,有着一脉相承的人文情怀,这些则需要体察和把握文学史的共同规律了。所以,从作品出发学习文学史,以历史规律指导作品的欣赏和研读,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学习过程。
- 戚良德林冬梅
- 关键词:双向互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作家历史文化渊源一脉相承历史规律
- 文艺美学视野中的《文心雕龙》——读张长青先生《文心雕龙新释》
- 2015年
- 30年前,张长青和张会恩先生合著的《文心雕龙诠释》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龙学普及读物之一;30年后,张长青先生推出《文心雕龙新释》,全面阐释《文心雕龙》五十篇,无论在体例、规模还是内容上,均已成为焕然一新之作。作者自觉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审视《文心雕龙》,特别是以"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和命题为依据,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界定,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美学巨著,不仅在我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永放光芒的经典之作"。这一对《文心雕龙》的总体把握乃是近年来《文心雕龙》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是值得我们充分重视的龙学新成就。
- 戚良德
-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艺美学
- 文学:培育人文精神的最佳通道
- 2004年
- 文学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感情、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过程,因而是一个美的历程。一方面,文学是抒情的,文学的本质乃是情感的抒发,情感是文学的灵魂。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比较容易进入作品,领会作品中的深意,所以注意培养个人的性情,就可以和文学更接近,在理解文学时不隔膜。另一方面,随着一步步深入文学的世界,我们的感情和情操也得到净化和陶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 戚良德李婧
- 关键词:育人人文精神学时文学抒情
- 《文心雕龙·隐秀》的完整性及其补文问题——兼论《岁寒堂诗话》所引《隐秀》之佚文被引量:1
- 2023年
- 《文心雕龙·隐秀》篇的补文真伪问题历来受到关注,但很少有人提出该篇的完整性问题;换言之,研究者一般认为现存《隐秀》篇肯定是残缺的、很不完整的,只是补文真伪存在问题。实际上,《隐秀》篇补文的研究有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首先是《隐秀》篇的完整性问题,其次才是四百字补文的真伪问题,第三则是该篇其他佚文的真伪问题。笔者认为,《文心雕龙》之《隐秀》篇在完整性上或有欠缺,但很可能没有以往想象得那么严重;对明代所补的四百余字,基本可以确定其并非刘勰原作;对除此之外的其他佚文,亦应仔细甄别,不可贸然相信。要之,居今而言,《隐秀》篇的文本,当以元至正本为根本遵从。
- 戚良德
- 关键词:《文心雕龙·隐秀》完整性佚文
- 《文心雕龙》为当代文艺学提供了什么被引量:1
- 2007年
-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引人注目的文论"元典",《文心雕龙》自然受到当代文艺学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又主要限于观点的征引和阐发,而很少对《文心雕龙》作一种文艺学范式的完整把握,这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艺学的现状。从总体上来说,《文心雕龙》至少形成独具特色的六大文艺观念:一是以心学和美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二是以体裁分类和规范为基本内容的文体观念,三是从具体作品考察出发的作品观念,四是从创作实践出发的写作观念,五是着眼历史发展的文学史观念,六是着眼人文背景的文化观念。因此,《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资料,而且还从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学实践的文艺学范式,从而可为当代文艺学提供整体借鉴。
- 戚良德
- 关键词:文心雕龙当代文艺学
- 一部尘封百年的“龙学”开山之作--评近代国学大师刘咸炘的《文心雕龙阐说》被引量:1
- 2017年
- 以皇皇八百万言《推十书》著称于世的近代国学天才刘咸炘,于1917年作《文心雕龙阐说》一书,对《文心雕龙》五十篇逐一进行理论阐释,这在《文心雕龙》问世以来尚属首次,因此,该书不仅是近现代"龙学"的开山之作,而且也是整个《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第一部全面阐释《文心雕龙》的理论著作。但由于刘咸炘一生学隐巴蜀,足未出川,且英年早逝,其书被尘封近百年而未得与世谋面,因此,在学界已出版的数种《文心雕龙》研究史著作中,刘咸炘及其《文心雕龙阐说》均只字未提;在笔者寓目的数百种龙学著作和数千篇龙学论文中,亦未见其踪影,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实际上,作为近现代"龙学"的开山之作,《文心雕龙阐说》一书的意义堪与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比肩,理应在龙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戚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