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王倩
所属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文化科学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相关作者
肖非 作品数:80 被引量:933 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个案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 陆莎 作品数:26 被引量:248 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残疾人 特殊教育 中小学教师 社会 义务教育发展 王雁 作品数:159 被引量:1,559 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研究主题:特殊教育教师 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 教育素养 教师 王勉 作品数:4 被引量:36 H指数:2 供职机构:美国加州大学 研究主题:教师职前培养 特殊教育教师 发展性 家庭生活质量 家庭 冯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90 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政策 文本分析 创造力发展
国际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2024年 入学准备被视为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与普通儿童相比,特殊需要儿童在入学准备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明晰国际视野下该研究主题的演进趋势与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检索平台,对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准备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国际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准备研究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学龄前或小学低年段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研究场域以包容性环境中的幼儿园、学前班与小学为主;热点主题聚焦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评估与干预;在融合环境下探讨特殊需要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是未来研究的一大趋势。 张悦歆 武之琳 王琪 傅王倩关键词:特殊需要儿童 融合教育 可视化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综合课程改革探析——以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为例 2019年 综合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它契合了培智学校课程“生活化”的取向,符合培智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参与社会的需求。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自2006年开始第一轮综合课程改革,并于2015年开始全学科课程综合的深入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 梁吉利 傅王倩 李霞 李雁关键词:义务教育 综合课程 美国基于标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5 2022年 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盛行于美国,不仅针对普通教育,对特殊教育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一改革强调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设立课程标准,并对学校进行评估与问责,使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而基于标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强调将学生所在年级的课程标准作为制订教育计划的框架,实施基于IEP的教学,力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举措保障了对残疾学生教育的高期望,促进其接受合适、高质量的教育,但是该政策也面临着较大的争议,比如对学生非学业领域的忽视。本研究介绍了美国基于标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涵、法律基础、制定路径,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及现实实践提出了相关启示。 谌小猛 傅王倩关键词:课程标准 学业标准 个别化教育计划 多学科合作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 被引量:15 2015年 多学科合作是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为学科提供了多种科学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从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看,不同学科如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对其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学科合作是特殊教育逐渐成熟的路径和趋势。而目前推行的"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背离了特殊教育多学科的趋势,误导特殊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开展。因此,笔者呼吁构建多学科合作的特殊教育格局,提出从特殊教育的学科属性、研究范式以及合作团队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肖非 傅王倩关键词:特殊教育 医教结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的政策演进、发展成效及提升路径 2024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经历了数量增加、主体多元、效力升级,实现了从特定群体到全面覆盖的扩展,支持范围从义务教育拓展至全学段,待遇保障内涵从单一津贴发展到全面保障。在待遇保障体系、待遇保障落实、专业发展和职业吸引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面对新时代特殊教育的要求,须健全待遇保障机制;优化编制配备和评价制度;建立特教津贴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资源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提升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关注其心理健康。 陶萄 傅王倩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 政策演进 我国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系统综述的证据 被引量:6 2022年 采用系统综述法全面考察我国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我国关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调研选取的调查对象数量普遍较多,不同留守类型儿童的问题行为表现具有差异性。研究同时发现,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社会层面的社会支持,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家庭层面的监护类型、家庭功能、家庭环境等;个人层面的歧视知觉、情感平衡以及心理韧性等。 傅王倩 刘霏屿关键词:留守儿童 影响因素 人工智能对青少年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现和交流方式。 薛二勇 傅王倩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育体制 青少年 自然语言处理 应用系统 美国融合教育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发展演变、实践模式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6 2018年 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是残疾儿童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石,美国融合教育中的IEP已经实践了四十多年,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其融合教育中的IEP的发展演变过程经历了IEP内容和制定程序的调整;在具体实践上呈现出以IEP制定入手与普通课程衔接、将IEP与干预反应相结合的两种实践模式,此两种模式对学生多样性的应对方式不同。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深化融合教育中IEP实践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以融合教育作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安置起点;立法保障IEP的制定与实施;将IEP与普通教育课程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傅王倩 王勉 肖非关键词:融合教育 个别化教育计划 全纳教育理念下义务教育的解构与重组 2013年 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传播以及我国随班就读方式的探索,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制度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厘定全纳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认为全纳教育建立在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冲突上,其实施必须对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进行解构和重组,使全纳教育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这种重组首要是进行观念的变革,形成全纳的理念;然后是制度的改革,融合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促成一种适应性的教育体制;最后是改变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组织结构。 傅王倩 肖非关键词: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 普通教育 建构主义 客观主义 特殊教育中循证实践标准设立的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0 2018年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学与干预方法的种类愈加丰富,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追求最佳实践方式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循证实践标准即为这种认识追求的产物。标准的设立却产生了特殊教育人文性与技术性的争论、标准设立是否合理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效用问题三大困境。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以特殊教育的循证实践标准立足于学生、扩充循证实践标准设立中对证据的认识、以环形模式促进证据与实践的融合为对策,从而真正提升特殊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傅王倩 黄晓磊 肖非关键词:循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