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东
作品数: 78被引量:333H指数:11
  • 所属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邵新中
作品数:288被引量:1,519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皮瓣 外科皮瓣 月骨 手指皮肤缺损
龚志鑫
作品数:47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前臂 足跟 尺桡骨
于晓飞
作品数:16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复方丹参滴丸 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月骨周围 桡骨远端
张桂生
作品数:70被引量:31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皮肤缺损 前臂 皮瓣 外科皮瓣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白延彬
作品数:15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 指骨 骨折 先天性 爪形手畸形
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2022年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建立大鼠痉挛性脑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鼠龄2~3月龄,体质量290 g~320(304.2±11.6)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ET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CK组),每组20只。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脑立体定位仪确定大鼠右侧内囊位置后,ETH组注射80μL无水乙醇,NS组注射80μl生理盐水,CK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3、7、14、21天采用神经系统安全性评分(NSS)标准评估大鼠脑损伤程度,Faden评分标准评估大鼠运动损伤状态,改良Ashworth评分标准评价肌肉痉挛状态。术后第21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内囊损伤情况;取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左侧下肢腓肠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肌纤维百分比。结果术后3天内,ETH组大鼠死亡5只,NS组死亡2只,CK组死亡1只。ETH组大鼠术后第1天即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症状持续直至术后第21天处死前;NS组、CK组大鼠均无左侧上、下肢痉挛症状。NS组、CK组大鼠术后第3、7、14、21天NSS、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为0分,Faden评分均为22分;ETH组第3、7、14、21天NSS评分分别为(15.5±1.9)、(15.8±1.8)、(15.4±1.7)、(15.1±1.8)分,Faden评分分别为(3.5±1.8)、(3.2±1.7)、(3.7±1.9)、(3.9±1.8)分,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3.5±0.5)、(3.5±0.5)、(2.9±0.7)、(2.9±0.6)分。术后第21天脑组织形态学检测提示:ETH组右侧内囊部位空洞样坏死,神经细胞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消失,未累及其他脑区;NS组、CK组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细胞核无扭曲、变形,核仁清楚。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TH组、NS组、CK组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和左侧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分别为10.2%±6.3%、6.5%±2.9%、6.7%±2.9%和13
周彤周彤步玮张旭于晓飞白延彬曹冉曹冉
关键词:脑损伤脑性瘫痪痉挛无水乙醇内囊
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足部多种联合皮瓣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9月至2012年1月,临床应用踝前联合足背皮瓣(6例)、足背三叶皮瓣(2例)、跖背联合趾背皮瓣(5例)、联合趾背皮瓣(5例)等一次性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18例,利用携带的腓深神经修复缺损的指神经或指背神经、趾长伸肌腱修复指伸肌腱或指屈肌腱。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5岁,平均32.6岁,手部皮肤缺损为2-3处,面积1.5cm×2.0cm-2.5cm×13.0cm,修复的创面均为骨外露、肌腱外露或缺损。结果18例32个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4个月-2年,手指及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正常,神经修复者感觉恢复S2-S3,两点辨别觉在8-12mm,肌腱修复者手指屈伸活动可,能胜任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应用足部多种联合皮瓣可修复手部多处多形性皮肤缺损。
于亚东邵新中龚志鑫
关键词:外科皮瓣显微外科
串式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尺桡骨及皮肤联合缺损
龚志鑫邵新中张桂生田德虎于亚东高彦华张晓敏
关节囊重建术再造Ⅱ类拇指缺损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随访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功能,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指趾骨固定及掌指关节重建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16例的疗效进行评定。A组指趾骨固定方法:克氏针贯穿固定移植趾骨与近节指骨6例,术后4~6周后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B组关节囊重建方法:克氏针贯穿固定移植趾骨与第一掌骨10例,术后3周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A组术后移植指肌腱粘连均不能屈指,占100%;B组中术后移植指肌腱粘连屈指不能4例,占40%。经再次行肌腱松解术后,再造拇指屈曲功能明显改善:A组4例,有效率66.7%;B组3例,有效率75.0%;总有效率81.3%。结论针对拇指Ⅱ类A区与B区之间缺损去除近节基底和Ⅱ类B区缺损,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掌指关节囊重建术有利于术后早期锻炼,疗效优于指趾固定术。
邵新中于亚东马伟松许娅莉
关键词:康复
脑瘫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微观表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在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由多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组织损伤及发育缺陷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和自身异常综合征,是继小儿麻痹症被控制后儿童主要的运动残疾性疾病和康复对象。中国6省调查显示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2‰~2.7‰,患儿400~500万,致残率42%~45%,增速为3~4万/年,已经是当今公共卫生的新问题;并且现在更多的有产伤及产前缺陷的婴儿被挽救,所以脑瘫患儿的数量将逐年上升[1]。面对这种现状,要达到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目标,就要深入研究脑瘫的病因,尽早对其进行干预、诊断及治疗,从而减低患病率和致残率[2];成年人由于脑损伤造成的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数量每年也在增加,而痉挛性脑瘫约占所有脑瘫患者的2/3,而且脑瘫患者残疾程度高,生活往往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脑瘫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脑瘫患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和不自主运动,病程长,受累肌肉及关节将继发挛缩畸形,给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对脑瘫痉挛性畸形进行矫治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在脑瘫研究过程中,动物模型的制作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前提,通过动物模型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脑瘫复杂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虽然国内外对脑瘫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已涉及多学科、多层次、多水平,尤其对脑瘫模型微观研究及相关治疗成为新热点,但由于脑瘫发病过程复杂,是多病因综合作用结果,所以至今没有获得人们公认的脑瘫动物模型。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脑瘫动物模型的各种制作方法,结合相关微观研究的最新成果,综述如下。
曹冉于亚东田方涛孙庆禄李亮
关键词:脑瘫
胫前联合踝前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胫前联合踝前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胫前动脉中下段的穿支应用解剖,设计胫前联合踝前皮瓣,修复前足皮肤坏死的创面5例,切除皮瓣面积17cm×10cm-10cm×5cm,切取面积上界至胫骨粗隆,下界至内外踝连线,两侧至小腿侧中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随访2~24个月,成活的皮瓣质地良好,没有发生磨损破溃现象,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胫前联合踝前皮瓣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并有良好的血运,可以用来修复前足大面积皮肤缺损。
张川于亚东杨春雨雷芳毕伟东
关键词:前足踝前皮瓣显微外科
股前外筋膜瓣联合皮瓣修复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筋膜瓣联合其它皮瓣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全手套状撕脱伤.8例采用游离的股前外筋膜瓣修复手指的掌侧和背侧,拇指使用蹲甲瓣修复,4例手掌、手背和筋膜瓣上采用一期植皮,4例二期植皮:另2例采用带蒂的阔筋膜瓣修复手指掌侧、深筋膜瓣修复手指背侧和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手掌和手背一期植皮,手指的掌侧和背侧3周断蒂后游离植皮。结果10例筋膜瓣和皮瓣全部成活,4例一期植皮时由于渗液较多有少部分植皮坏死,其余植皮全部成活,4例二期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手的外形和功能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股前外筋膜瓣联合其它皮瓣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具有手术次数少、手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效果佳的优点,二期植皮效果更佳。
于亚东邵新中白延彬雷芳杨春雨
关键词:皮瓣脱套伤
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2024年
目前手舟骨骨折临床疗效普遍较差,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舟骨骨折近端骨坏死,导致腕关节炎及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1例应用三维打印(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打印)部分手舟骨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报道,为手舟骨骨折近端坏死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丰富了3D打印技术在手外专业领域的应用,达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舟骨骨折诊疗水平的目的。
曹冉于亚东于晓飞白延彬白润泽
关键词:舟骨骨折
应用微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手部基本动作的完成不仅需要骨的支撑,关节的活动,肌肉、神经和血管的完整,而且覆盖全手皮肤的正常与否也直接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手部皮肤的缺损,如何修复,直接关系到后期手部的功能恢复状况。经过长期的临床...
龚志鑫邵新中张克亮韩金豹于亚东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皮瓣设计
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行断指再植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8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受伤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变量,分析断指再植术后的成活率及影响再植断指成活的因素。结果382例断指再植患者中男295例,女87例;平均年龄(36.4±4.7)岁,左侧多于右侧。切割伤305例,挤压伤54例,撕脱伤23例;完全离断者157例,不全离断者225例。离断平面分布中,中节指骨最多,近节指骨最少。其中成活349例,成活率为9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14,95%CI:1.19~4.03,P=0.003)、受伤机制(Or=3.31,95%CI:2.87~6.50,P=0.000)、断指保存方式(Or=1.82,95%CI:1.12~3.77,P=0.012)、动静脉吻合比例(Or=6.83,95%CI:2.94~11.32,P=0.000)与再植术后断指是否存活相助相关。结论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约为91.4%,吸烟会增加再植术失败的风险,不同受伤机制下断指再植成活率亦不同,断指的低温干燥保存和高的动静脉吻合数量会显著增加再植断指的存活率。
白延彬于亚东
关键词:指骨断指再植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