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明勤
-

-

- 所属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江西省 南昌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戴年华

- 作品数:76被引量:414H指数:14
- 供职机构:江西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鄱阳湖 鸟类多样性 越冬 白鹤 鸟类
- 蒋剑虹

- 作品数:27被引量:141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鸟类多样性 鄱阳湖 灰鹤 越冬行为 鸟类
- 卢萍

- 作品数:42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鄱阳湖 白鹤 越冬 鸟类 生境
- 曾宾宾

- 作品数:12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鸟类多样性 鄱阳湖流域 鄱阳湖 鸟类 区系
- 简敏菲

- 作品数:152被引量:1,603H指数:2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鄱阳湖 塑料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湿地 常绿阔叶林
- 中国白鹤越冬适宜生境模拟及种群扩张驱动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更全面了解白鹤生境偏好、潜在越冬区分布及种群扩散的驱动因子,本研究选取2015—2022年白鹤越冬期的70条地理分布数据及11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中国白鹤的适宜生境格局,分析其适宜生境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白鹤越冬分布的主导因子为距滩地距离、海拔、2月平均降水量、距水源距离、12月最低温和土地利用类型,累计贡献率达94.6%。我国白鹤越冬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华北平原的黄河三角洲,其中,高、中、低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7685、60787和60747 km^(2)。目前,我国白鹤高适宜越冬区已建立保护区40处,但12处高适宜湿地如安徽七里湖、湖北梁子湖和江西陈家湖等仍处于保护空缺状态。自2015年,白鹤越冬地呈现向东北及东南扩张的趋势,结合近年白鹤大规模生境转移及此后各地频繁的越冬新纪录,本研究认为自然生境食物资源短缺是驱使白鹤越冬分布区扩张的主要因素。为更有效地保护白鹤种群,应采取措施加强自然生境恢复和农田生境的管理。
- 邵明勤王剑颖丁红秀
- 关键词:白鹤影响因素环境变量
- 江西鄱阳湖流域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集群特征被引量:18
- 2012年
- 2010年11月—2011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西鄱阳湖流域8个河段的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集群特征进行了研究。中华秋沙鸭的集群类型包括雄性群、雌性群、混合群、雌性孤鸭和雄性孤鸭5种类型。越冬期间共记录到89群次,432只次中华秋沙鸭。其中,混合群是最多的一种集群方式,孤鸭也是越冬期间出现频次较高的一种特殊的集群方式。集群类型存在时间变化(P<0.01)。混合群中,大多数群体中雌性个体数多于雄性个体或者是一雌一雄。89群次中,孤鸭和2—8只群占总群数的87.64%,提示中华秋沙鸭主要以集小群分散活动。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群体大小是(4.85±4.97)只/群。不同集群类型的群体大小差异较大。集群大小可能与采砂、捕鱼、食物的丰富度等环境因子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性比是1∶0.74(n=432)。中华秋沙鸭群体大小与性比有一定的关系。
- 邵明勤曾宾宾尚小龙陈立欣游茶英戴年华
-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越冬期间
- 江西省输电线路常见鸟类习性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2011年11月—2017年5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随机踏查相结合,对江西省输电线路导地线和铁塔上停留的鸟类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栖息在导地线或铁塔上鸟类49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导地线和铁塔上出现频率较高的鸟类达20种,以中小型鸟类为主.鸟类生态习性多样,活动生境较为相似,以山丘森林和田野村落为主.调查发现,发生输电线路故障概率较高的鸟类为黑领椋鸟、丝光椋鸟和东方白鹳等.鸟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区系以东洋界最多.一些数量等级低和濒危程度高的涉禽往往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并就如何减少输电线路涉鸟故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 李阳林徐宁张宇植毅进邵明勤
- 关键词:输电线路鸟类习性
- 小??和凤头??越冬潜水行为及差异被引量:3
- 2015年
- 2013年10月—2014年3月,采用焦点动物法观察了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和凤头??Podiceps cristatus的越冬潜水行为。小??的平均潜水持续时间和暂停持续时间分别为(13.84 s±5.66 s)(n=1593)和(12.24 s±9.71 s)(n=1504),凤头??为(21.72 s±9.65 s)(n=793)和(17.88 s±11.68 s)(n=728),均在越冬不同时期和昼间不同时段有所差异。小??(1.13)和凤头??(1.21)的潜水效率均较低,小??的潜水效率更为稳定。2个物种中,仅小??的暂停持续时间与前一次和后一次的潜水有极显著相关性。2种??在潜水持续时间长及潜水效率高的时段均相似,但也产生了"错峰"等分化现象。本文还验证了潜水持续时间随体型增大而增长,温度下降会导致潜水效率下降等规律。
- 蒋剑虹邵明勤
-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2009年5月~2010年12月,对江西省九岭山国家级自然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94种。其中,CITES收录的鸟类有2种: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和白鹤(Grus leucogeranus);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2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白鹤;国家II级保护动物8种。从居留型组成来看,留鸟55种,冬候鸟17种,夏候鸟19种,旅鸟3种。从鸟类区系组成来看,东洋界鸟类36种,古北界鸟类28种,广布种30种。
- 舒特生邵明勤曾宾宾丁红秀李言阔涂小云黄子伟戴年华
-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区系
- 江西鄱阳湖共青城市区域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2012年3-5月、9月对江西共青城市及其郊区(鄱阳湖滨)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96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43种,冬候鸟23种,夏候鸟19种,旅鸟11种。从鸟类区系来看,广布种25种,古北界35种,东洋界36种。时间上和生境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从时间上看,4月份鸟类多样性最高;从生境上看,B类(农田、草洲和灌丛)生境多样性最高。
- 戴年华蒋剑虹赖宏清李畅邵明勤曾宾宾尤鑫姚忠张杰
-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区系
- 江西省鸟类新纪录——黑眉柳莺被引量:4
- 2010年
- 程松林邵明勤
- 关键词:鸟类管理站居民点鸣叫海拔
- 鄱阳湖六种野鸭越冬行为及觅食策略被引量:1
- 2022年
-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对鄱阳湖区6种野鸭越冬行为和觅食策略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6种野鸭最多的4种行为均为取食、休息、修整和运动。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针尾鸭(Anas acuta)的取食行为比例均极显著高于休息行为(P<0.01),采用多取食少休息的行为模式。绿翅鸭(Anas crecca)和赤颈鸭(Mareca penelope)的休息行为比例均显著高于取食行为(P<0.01),采用多休息少取食的行为模式;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取食和休息行为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取食和休息并重的行为模式。6种野鸭的体型大小与取食(P>0.05)和休息行为比例(P>0.05)均无显著相关性,时间分配主要由野鸭采用的行为模式决定。取食策略上,赤麻鸭以头部和头颈浸入水中这两种方式为主,其余5种野鸭均以头颈浸入水中的取食方式为主,表明它们的主要食物资源均在水下。不同头颈长度的野鸭取食深度差异较大,产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6种野鸭取食多样性指数与运动行为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609,P<0.05),与取食行为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6,P<0.01),表明取食方式多样化的野鸭不需要频繁更换觅食地,从而减少运动行为来节省能量。绿翅鸭、斑嘴鸭、绿头鸭和针尾鸭的体重与头颈取食持续时间(r=0.999,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取食频次呈显著负相关(r=-1.000,P<0.01)。上述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野鸭的行为模式差异较大,体型较大的野鸭采用增加取食持续时间的策略,体型较小的野鸭采用增加取食频次的策略。
- 邵明勤曾健辉何文韵植毅进龚浩林杨福成戴年华
- 关键词:鄱阳湖野鸭行为节律
- 江西省鸟类种数的最新统计被引量:19
- 2010年
- 依据江西省遂川县鸟类环志和野外考察中发现的鸟类新记录,结合文献,对江西鸟类种数进行了重新统计。结果表明,江西省鸟类有19目60科481种,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36.11%。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2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7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有95种。还对一些物种进行了订正。
- 邵明勤戴年华赵爽郭启祥钟平华
- 关键词:鸟类物种名录
- 鄱阳湖小天鹅越冬种群数量与行为学特征被引量:17
- 2013年
- 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756只;调查区域中以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5次调查中鄱阳县的小天鹅数量均占每次调查总数的56%以上,平均2239.80只。小天鹅在各保护区不同湖泊的数量分布存在时间差异,但分布仅局限在几个湖泊中。调查显示,小天鹅的幼体比例为29.04%(n=1150)。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小天鹅越冬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用于静止(43.12%)和取食(27.44%)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运动(16.82%)和梳理(11.48%)行为的时间较少,用于社会行为(1.14%)的时间最少。在小天鹅的日间行为节律中,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07:0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下午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鸟类必须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夜间的能量消耗。对小天鹅成幼体行为分配进行检验,发现除社会行为差异显著(Z=-2.310,P=0.021)外,其余行为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幼体的行为节律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静止和取食行为上。
- 戴年华邵明勤蒋丽红杜建华蒋剑虹曾宾宾
- 关键词:小天鹅越冬幼体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