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朝国
-

-

- 所属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社会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郭星华

- 作品数:115被引量:1,60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法社会学 纠纷解决 法治 本土化 社会转型
- 黄家亮

- 作品数:69被引量:94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 中国社会学 基层社会 法律 纠纷解决
- 陆亮

- 作品数:2被引量:28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北京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 主观 社会评价 社会距离
- 郇建立

- 作品数:37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
- 研究主题:慢性病 冀南 田野考察 农村贫困 社区干预
- 李虹

- 作品数:15被引量:12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研究型教学 高校教材建设 一线教师 专业知能
- 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基于三个村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13年
-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 邢朝国郝妩阳
- 关键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
- 过日子:一个中国式自杀的分析框架——读吴飞的《自杀作为中国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是一本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小册子(以下简称《自杀》)。笔者用了3个词语来定义《自杀》一书,即“研究中国式自杀的”、“精致的”和“小”。之所以说它“小”,
- 邢朝国
- 关键词:中国式
-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意愿--以城市落户能力为分析框架被引量:8
- 2020年
- 本文以城市落户能力为分析框架,将农业转移人口划分为工作住房双稳定型、单工作稳定型、单住房稳定型、工作住房双不稳定型,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究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落户能力与其城市落户意愿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工作住房双稳定型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户口迁移意愿最高,其次是单工作稳定型,再次是单住房稳定型,最后是工作住房双不稳定型;在迁移城市购买了住房、有固定期限/非固定期限合同的工作均显著提高了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迁移城市的意愿,且住房购买情况与工作合同签订情况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工作稳定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要高于住房稳定性。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推动户籍人口城镇化,需要从城市落户能力角度对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分类,另外,相比传统的以住房为中心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策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稳定性可能是中国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更有效、更持久的路径。
- 邢朝国
- 中国农村家庭演变:“核心化”还是“个体化”?以私房钱的道德评价为切入点被引量:7
- 2017年
- 当前中国家庭研究范式出现了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家庭经济生活角度切入,通过勾勒农村居民评价私房钱的道德框架,讨论中国农村家庭仍然是在"核心化"轨迹上还是走向了"个体化"。研究发现,私房钱的来源、数额及用途,家庭经济控制情况和亲密关系状况是村民评价私房钱道德与否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被包含在"个体/家庭"框架下,其中是否影响核心家庭的财产安全和生计安全构成私房钱道德评价的核心标准。研究认为,中国农村家庭的发展轨迹仍然是"核心化"而非"个体化"。
- 邢朝国
- 关键词:中国农村家庭私房钱道德评价个体化
- 社会工作与替代性创伤:情感卷入的风险与机遇被引量:3
- 2018年
- 本文旨在讨论替代性创伤给社会工作者带来的潜在影响。研究情感卷入是为了在社会工作者、服务和社工职业这三个层面上预防、应对和干预替代性创伤。文章强调,要在承认实务中情感卷入的重要性与对替代性创伤的迹象和影响有所警觉之间保持平衡,要在替代性创伤情境下为社工、社工机构和社工职业提供一个处理社工实务中情感维度的模式。文章提出le1一些平衡情感卷入和替代性创伤之间关系的建议,如意识训练、督导、自我关怀、组织文化、个人认同和职业认同,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如评估社工精神创伤的类型和程度,预防、应对和干预替代性创伤的策略。
- 理查德·英格拉姆伊恩·巴伦张骁健(译)邢朝国
- 关键词:情感社会工作督导
- 情境、情感与力:暴力产生的一个解释框架被引量:8
- 2014年
- 文章考察了中国农村社会初级关系圈中与纠纷、争吵、不公、委屈、怨恨等道德情感性因素勾连在一起的暴力事件。基于情境、情感和力三个因素,构建了SEPV分析框架,以此来解释此类暴力行为产生及再生产的机制。研究发现,力的不均衡容易促发暴力行为,并且在纠纷演变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力并不是一个恒量,而是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负面情感是暴力行为的重要促动力,其强度在纠纷演变过程中同样不断变化;情境是暴力产生的环境因素,对情感和力的施与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
- 邢朝国
- 关键词:农村社会暴力情境情感
- “自己小心”:信息不对称与照料劳动中的健康风险规避策略被引量:3
- 2021年
- 照料劳动涉及雇佣双方的身体卷入,雇佣双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势必相互影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但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照料劳动雇佣双方的健康信息呈现一种不对称结构,即家政女工的健康信息属于被检查、确认、登记的对象,而雇主家庭的健康信息相对模糊,依赖雇主自己主动告知。雇佣双方健康信息不对称背后包含"客户是上帝"的市场认知逻辑和"外人是家庭威胁"的安全认知逻辑,并且双重认知逻辑在一定程度上使雇佣双方健康信息不对称正当化。面对雇主家庭健康信息"黑洞",月嫂通过接种疫苗、日常生活用品与雇主家庭分隔开、留心观察雇主家庭生活安排细节等策略来规避劳动过程中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提醒,与雇主对家政女工进行虐待导致家政女工健康损害相比,雇主隐瞒家庭健康信息对家政女工的健康损害更为隐蔽;面对照料劳动中健康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健康风险,家政服务行业需要帮助家政女工增权赋能,使其从个体化规避到制度性应对。
- 邢朝国
- 纯粹社会学:社会学的科学革命及其范式构建——布莱克的方法论追求与理论逻辑被引量:1
- 2012年
- 社会学的"科学革命"是唐纳德.布莱克纯粹社会学方法论上的核心追求。他认为传统社会学包含了意识形态、目的论、心理学以及人的因素,并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学科承诺,必须对其进行"纯粹化"创新,从而构建一门真正"科学"的社会学。纯粹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构建是基于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并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经验研究基础之上。其对法律的分析所形成的纯粹法社会学,是纯粹社会学理论的最重要的学术实践,也是被学界所公认的经典理论。从西方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脉络来看,纯粹社会学有着深厚学术传统,并有一套独特的解释逻辑,但由于对社会学科学性的片面强调,其缺陷也非常明显。
- 黄家亮邢朝国
- 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被引量:20
- 2009年
- 本文提出社会认同内在二维性这一概念,认为社会认同不是同质线性的,而是在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即对社会群体本身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认知与评价。这两个维度并不一定同时变化,且变化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文章认为社会认同的这种内在二维性是导致个体社会认同的张力和矛盾性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进行分析,尝试勾勒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图式,并以此说明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性问题。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并不是单维度线性的,而是具有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图景。
- 郭星华邢朝国
- 关键词:社会认同北京市农民工
- 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状况:一项探索性研究
- 2023年
- 服务对象暴力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情况缺乏基础数据。基于对3032位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基本情况、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中国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遭受过服务对象暴力,他们最常遭受的服务对象暴力类型是语言侵犯,然后是财产损坏和人身攻击;男性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年龄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风险之间没有呈现出规律性,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医院和街道社区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语言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养老院、医院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财产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司法机关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身体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还显示,服务对象的特征、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期望不合理是引发服务对象暴力的两个主要风险因素;对服务关系的动态性保持关注是预防服务对象暴力的首要因素;他人在场/介入是减缓暴力潜在负面影响以及治愈暴力创伤的主要保护性因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工作行业需要重视服务对象暴力问题,制定有效的暴力预防和干预方案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 邢朝国阿雷桑德洛·西科拉(Alessandro Sicora)曾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