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亮
作品数: 103被引量:419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三峡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宜昌市
  •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朱大林
作品数:129被引量:41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研究主题:输电线路 除冰 高压输电线 分形维数 除冰机器人
秦红玲
作品数:137被引量:3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舰船 尾轴承 复合绝缘子 集电环 动载荷
赵春华
作品数:148被引量:52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故障诊断 对称度 摩擦学 法向接触刚度 信息融合
方子帆
作品数:316被引量:92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波浪能 发电装置 半主动悬架 优化设计 水下
刘芙蓉
作品数:31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数学模型 动力定位 严重事故 静摩擦系数 结构函数
基于自适应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和频率切片小波变换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降噪效果受滤波器阶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MCKD方法。针对频率切片小波变换(FSWT)在强背景噪声中提取冲击故障特征的不足,提出了自适应MCKD和FSWT相结合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用自适应MCKD对噪声齿轮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频率切片小波变换和故障特征提取。齿轮故障诊断实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钟先友赵春华田红亮陈保家赵美云
关键词:齿轮故障诊断自适应
两弹性接触粗糙快速滑动表面温升的分形模型
2010年
采用球形微凸体的赫兹接触理论和MB模型,对微接触点的温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快速滑动区域内的分形区域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温升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的封闭式表达式.分析结果说明:量纲一特定滑动区域的实际接触面积随量纲一最大Jaeger参数增加而单调减小.量纲一最大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但随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量纲一温升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为1.5时,实际接触面积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等于在一个弹性微接触点面积上的温升概率分布密度,基于正八边形面积的近似解适当接近精确解.温升的补充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随分形维数、滑动速度和量纲一分形粗糙度参数增加而增加.
田红亮朱大林秦红玲
关键词:分形维数温升
汽车变速箱动态优化及控制特性研究
目前基于动力学分析结果的齿轮动态优化设计较少,主要因为齿轮副啮合刚度的计算和动态响应的求解较困难。本论文比较详细地研究了齿轮的动态优化设计,提出将一对相互啮合的渐开线齿廓的啮合传动简化为双质块双弹簧振动模型的解题思路。 ...
田红亮
关键词:汽车变速箱齿轮副啮合刚度模型修正换档离合器
文献传递
两自由度动力吸振器的频响函数与有限元分析
2015年
以两自由度动力吸振器为实例,采用Matlab软件绘出不同阻尼所对应的系统传递函数的Nyquist图像.借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动力吸振器进行谐波响应分析,得出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响应并讨论响应量(通常是位移)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动力吸振器系统自身的物理特性对其动态特性有影响.这能使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全面地处理振动问题,以得到最优动态性能的系统.
田红亮周扬郑金华陈甜敏
关键词:动力吸振器传递函数频响函数谐响应
基于各向异性分形理论的结合面切向刚度改进模型被引量:14
2013年
基于各向异性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一种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改进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数字仿真,直观地揭示了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与结合面法向载荷、切向载荷、结合面分形维数D、结合面分形粗糙度G、相关因子K、材料特性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法向载荷、相关因子或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切向载荷、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分形维数较小时,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大时,结合面切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
田红亮赵春华方子帆朱大林李响毛宽民
关键词:切向接触刚度
平行轴圆柱副接触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将古典赫兹理论与现代Majumdar-Bhushan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两圆柱分形接触模型。考虑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以及引入圆柱接触面积比,对两圆柱线高副矩形接触面进行了受力分析。数值仿真表明:圆柱接触面积比不大于1;外接触时圆柱接触面积比小于内接触时;增加总载荷或减小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都将增大圆柱接触面积比;外接触时实际接触面积小于内接触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分形粗糙度、材料硬度或结合部虚拟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产生特定实际接触面积所需要的总载荷增加,微凸体变形量增大;对于给定总载荷,当分形维数从1.4增加到1.5时,实际接触面积相应增大,但当分形维数从1.5增加到1.9时,实际接触面积转而减小;内接触时的赫兹应力小于外接触时的赫兹应力。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提供参考。
田红亮陈甜敏郑金华余媛张屹赵春华
关键词:机械设计圆柱
弹塑性三维各向异性分形表面的接触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能模拟加权、随机重叠的隆起部状表面,该函数是更起作用通用的单变量标量.给出三维各向异性分形表面高度函数的推导过程,分析三维各向异性分形表面特征.将分形维数推广到三维的一般情况,给出弹性、完全塑性接触时单峰的实际接触面积与单峰的横截面积之间的不同关系.理论分析易适用于解释各向异性分形表面与不同材料行为.
田红亮赵春华朱大林秦红玲
关键词:弹塑性
机械结合面接触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2013年
介绍了机械结合面的基本概念。一台机床90%以上的阻尼来自机械结合面。影响机械结合面特性的因素众多,且多为非线性性质。对机械结合面的几种常用接触模型如统计模型、分形模型、有限元模型、试验模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述,详细地论述了相应模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范围。最后指出了还没有妥善地解决好机械结合面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
田红亮朱大林秦红玲
关键词:结合面接触刚度接触阻尼
考虑非连续界面周向正应力时公路单心圆压强隧道衬砌的非完全接触和试验验证被引量:1
2020年
以公路单心圆压强隧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复连通物体的位移单值条件以及径向正应力和径向位移在接触面上均保持连续,推导出两种衬砌的径向正应力、周向正应力和轴向正应力的解析解。理论分析表明:(1)当体力为常量时,对于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两种情况,假如边界形状和外力都相同,则在该平面内的应力分布将是相同的,且不包含各向同性材料的弹性常数(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2)在二次衬砌外半径所在的圆周上,周向正应力和轴向正应力都会突现应力异常,导致第一类间断点中的跳跃间断点;(3)当初支衬砌与二次衬砌的材料弹性参数相同时,不存在跳跃现象;(4)塑性屈服的始端首先出现在二次衬砌内侧,并被周围的弹性区域约束。推导的完整应力公式可为分析公路单心圆压强隧道的接触特性提供参考。
田红亮陈谦杜轩杜轩
关键词:二次衬砌
粘弹性力学在高温铸造合金单向拉伸试验中的应用
2013年
给出了Kelvin链的应力–应变微分型本构关系。全面考虑初始条件,推导了Burgers四参量流体、Kelvin- Maxwell六参量模型在阶跃函数单向应力作用下的总应变通解。Burgers四参量流体、Kelvin-Maxwell六参量模型都可以近似地描述金属材料蠕变曲线的前两个阶段,但都不能反映第三个阶段。铸造Mar-M200合金蠕变曲线的计算表明,两种理论预测与实验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特别是Kelvin-Maxwell六参量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5.4765779%。
田红亮朱大林秦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