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英霞
-

-

-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 王瑞

- 作品数:487被引量:1,8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不育 网络药理学 不育患者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周娟霞

- 作品数:17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效果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白血病化疗患者 白血病
- 宋丽娜

- 作品数:15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白血病患者 延续性护理 护理
- 徐宏蕊

- 作品数:41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生活质量 白血病 骨科护理 消化内科
- 刘传红

- 作品数:41被引量:2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护士 护理 在职培训 肺栓塞 同型半胱氨酸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
-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重类型,如果同时伴发糖尿病则不仅预示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广泛, 还由于急性期应急反应,血糖升高明显而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对这类患者采...
- 王玉桥刘传红洪英霞
-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体会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代谢紊乱
- 文献传递
- 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80例高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依据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60)与死亡组(n=20),收集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影响高龄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高龄DLBCL患者的病变可累及全身与各器官,侵犯部位以淋巴结[45.00%(36/80)]最为常见,其次为胃[20.00%(16/80)]、骨髓[12.50%(10/80)]、脾脏[7.50%(6/80)]、肠道[6.25%(5/80)]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化疗方案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合并症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0岁(β=1.743,OR:5.714,95%CI=1.825~17.897)、IPI评分3~4分(β=2.485,OR=12.000,95%CI=3.467~41.540)、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处(β=3.121,OR=22.667,95%CI=5.698~90.170)、合并症≥2种(β=1.946,OR=7.000,95%CI=2.210~22.172)为高龄DLBCL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DLBCL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高龄DLBCL患者侵犯部位以淋巴结、胃最为多见,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90岁、IPI评分3~4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处、合并症等,临床需对上述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施行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 王瑞谷景荣洪英霞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
- 老年糖尿病遵医不良的原因探讨及护理被引量:5
- 2001年
- 洪英霞江燕
-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
-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中筛选100例开展研究,病例搜集时间段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心理状态HAMA及HAMD评分(32.78±2.12)分与(31.21±2.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54±3.90)分与(44.25±3.84)分,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22.85±1.07)分、(23.01±1.13)分、(23.05±1.05)分、(22.98±1.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06±1.43)分、(20.85±1.18)分、(21.62±1.26)分、(19.86±1.54)分,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时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能降低发生严重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积极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洪英霞周娟霞徐宏蕊王瑞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白血病化疗静脉炎心理状态
- 针对性健康指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指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CML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1例,行常规干预)和指导组(59例,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常规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认知评估量表、Herth希望指数(HHI)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指导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估量表和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指导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估量表和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指导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和希望水平,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刘晓洪英霞王勇林琳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疾病认知
-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 2002年
-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而系统良好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机械通气的保障。我科自1999~2001年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7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洪英霞
- 关键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并发症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尤其以左侧常见。某科于2005年1月~2006年8月对收治的35例DVT患者在扩容、溶栓、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 洪英霞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护理个体化护理
- 文献传递
- 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UPPH及QLQ-30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SUPPH及QLQ-30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HL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洪英霞宋丽娜何社梅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霍奇金淋巴瘤
- 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特征及生存时间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郑州地区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确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临床指标,对每个患者随访最长截止时间为5年或患者死亡。记录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间、生存时间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140例,占68.6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64例,占31.37%;男性113例,女性91例。病例年龄14~67岁,平均(40.69±13.16)岁。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92)、出现异常核型(HR=2.12)、危险度为中高危(HR=2.23)、血红蛋白(Hb)<90 g/L(HR=2.16)、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00%(HR=1.78)为导致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HR=2.01)、出现异常核型(HR=2.34)、危险度为中高危(HR=1.98)为导致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
- 洪英霞刘晓郁月华王婵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
- 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通过血管插管有效释放封堵器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新趋向。为了了解我科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院内感染情况,现将资料整理如下,以分析探讨其易感染因素及...
- 李文清洪英霞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