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作品数: 76被引量:41H指数:3
  • 所属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安葵
作品数:128被引量:11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戏曲 戏曲美学 戏曲创作 戏曲研究 戏曲艺术
王宁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戏曲理论 戏曲 承继 布景 新意
王学锋
作品数:31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朱有燉 戏曲剧种 戏曲 研究方法 戏曲史
李玲
作品数:42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歌舞伎 京剧 狂言 中国戏曲 表演艺术
王静波
作品数:20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赣南采茶戏 戏曲研究 采茶 赣南采茶 前海
《古名家杂剧》《新续古名家杂剧》编选者考被引量:1
2013年
《古名家杂剧》、《新续古名家杂剧》是两部明人编选刊刻的收录元、明时期杂剧作品的重要选集,今已无完帙存世,但其残存的部分,依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不过,一直以来学术界并未知晓《古名家杂剧》、《新续古名家杂剧》的真正编选者,而是以讹传讹地认为它们的编选者是明代戏曲家陈与郊①,略显遗憾。缘此之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所见材料纠正这一讹误。
李志远
关键词:杂剧作品名家编选中国戏曲史戏曲家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叙事结构论略
2013年
绍兴小百花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与之前的叙事文学相比,在故事情节上做了掐头淡尾的删减,令叙事更为集中;在戏剧人物上舍弃一些无助于故事发展的人物,更益于塑造陈琳这一形象;在叙事节奏上,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有着进入冲突快、做足肉头戏和注意节奏的缓急结合。但在意识流的舞台化呈现上,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李志远
关键词: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叙事结构
精心构筑戏曲理论宝库——谈明清戏曲序跋的整理
2019年
明清戏曲序跋在探讨明清时期戏曲作者和序跋作者的戏曲观、研究历代戏曲生态及戏曲流布状况、构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体系、完善和深化中国古代戏曲文学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先前整理出版的戏曲序跋成果因存在不完善之处,为能进一步推进明清戏曲研究,整理出版更为可靠、实用的戏曲序跋成果成为学界共识及需求。基于此,本着完整全备、信实可靠、丰富详实、明晰实用四项基本原则,我们进行了《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的编撰。
郭英德李志远
关键词:戏曲序跋戏曲理论戏曲史戏曲生态
论古代戏曲目录的戏曲批评学建构
2015年
戏曲目录既是一种戏曲文献整理形态,亦是一种戏曲批评形态,它几乎可以与戏曲论著、戏曲评点、戏曲序跋相并列,而且在戏曲批评方面,亦有着自己独特之处。综合考量现存的古代戏曲目录,可以发现在戏曲批评学的建构上它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探索戏曲作品的恰切类分,探求戏曲评价综合体系,关注戏曲艺术形态发展过程,综合评价戏曲界的论争事件。
李志远
关键词:戏曲目录戏曲批评
当前中国戏曲理论研究之检讨被引量:2
2014年
新中国成立后,学者在戏曲理论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文献的解读与搜集整理,还是对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家理论认识的阐释与系统化,都一直在继续。但是经过理论界对中国理论失语现象的反思后,学界认识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纷纷为如何建构、建构怎样的中国理论体系建言献策。面对中国戏曲的晚熟与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支离破碎现实,致力于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学人,尝试着从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各种视角建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中国戏曲理论体系。那么,近两三年的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现状与特色如何,对其回顾、总结、检讨,显然会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特色及学人还需致力奋斗的方向。
李志远
关键词:检讨
戏曲美学研究的路径与走向述论被引量:3
2017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戏曲美学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研究专著、史述、美学史著作中涉及的戏曲美学研究和对戏曲美学宏观体系范畴的研究四种形态,且所建构的戏曲美学体系及书写的戏曲美学史皆是同中有异。基于对现有戏曲美学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戏曲美学的主体研究走向应为:探讨、明确戏曲美学学科的性质;梳理、阐释戏曲美学范畴及其构成系统;书写完整的戏曲美学史;加强对戏曲美的研究。
李志远
关键词:戏曲美学戏曲理论
因为深思,所以有品——《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读后
2024年
景俊美博士的《当代戏剧的理性审思》针对当前中国戏剧发展现状,从主体论、审美论、创作论、改编论、批评论、空间论、发展论、创新论等维度探索了戏剧本体、戏剧批评、戏剧与观众及城市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作者以明确的学术思维和学理建构意识,通过戏剧批评这种在场的戏剧研究,对戏剧作品创作及现象的审慎思考和学理剖析,把艺术审美和理性思辨统一在具有历史性、当代性和前瞻性的戏剧批评实践之中,撰成了这部内容丰赡、学理贯通的理论著作,显现出一位学者长期于戏剧批评实践中的责任担当。该书的突出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戏剧艺术有多方位的考察,二是有鲜明的现实指向与问题意识,三是有明确的戏剧批评的学理建构。
李志远
关键词:戏剧批评
带上经典再出发――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述评
2020年
第六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于2019年10月16日至11月18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行。这次艺术节参演的剧目,本人观看、学习了京剧《思·凡》《草芥》《小吏之死》《再见阿炳》、梨园戏《刘智远》(残本)、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粤剧《文广探谷》、黄梅戏《薛郎归》、京昆《痴梦》、绍剧《灿烂八戒》、豫剧《南华经》等11个剧目。
李志远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梨园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绍剧黄梅戏豫剧
2022年戏曲理论批评研究述论
2023年
经对搜集到的2022年度有关戏曲理论批评研究的文献予以认真梳理、解读、分析,发现本年度的戏曲理论批评研究不仅延续着常规的研究内容和态势,还表现出鲜明的特色。绾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历代戏曲理论批评家的理论向度的多样性解读,戏曲理论批评著述、概念和形态的深度阐释,戏曲理论批评的宏观审视与体系建构,戏曲音乐理论批评体系建构的重视与实践,戏曲批评的大聚焦与多视角阐释。
李志远
关键词:戏曲理论戏曲批评戏曲音乐话语体系
青阳腔研究的困境
2020年
目前学术界对青阳腔的研究所据文献资料并不太多,且这些文献叙述者籍贯多非安徽青阳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青阳腔曾流布全国,但同时也因安徽青阳本地所发见文献的不足而难以对青阳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现在学界在研究中所凭借的一些题有"青阳"字样的戏曲选,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识辨不足的问题,如同样是《韩夫人金盆记》(又名《四喜四爱》),有归入被称作昆曲代名词的"官腔类"的,也有收录于"弋阳雅调类"的。总之,因文献不足及现有文献解读不够充分,令青阳腔研究处于难以深入的困境。
李志远
关键词:青阳腔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