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
作品数: 5被引量:3H指数:1
  • 所属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相关作者

黎晨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超常搭配
王桂妹
作品数:98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闻一多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 启蒙 中国文学 新诗
郝淑媛
作品数:11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研究生 文化交流 实绩 中韩文化交流 中韩
史识的锤炼与超越——刘中树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2014年
唐裴迪有诗《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实际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亦如深入宝山,刘中树先生游于其中,他撰写或主编的《鲁迅的文学观》、《〈呐喊)〈彷徨〉艺术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
林栋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史识文学观艺术论
论《甲寅》月刊中的小说
2014年
学界在论及《甲寅》月刊对于五四新文学的开创之功时,往往以《甲寅》月刊中的小说做为有力的证据之一,但实际上,《甲寅》小说所体现出来的"新"是比照近代"小说界革命"之后的情形而言,如果以五四新文学为参照系,那么《甲寅》月刊中的小说无论是栏目设置,还是叙事模式,或者文字形式,所显示的则是"守旧"大于"开新"的状态。
王桂妹林栋
关键词:《甲寅》月刊小说守旧
“稚钝”与“灵性”视野下的女性自由之路探索——浅论严歌苓《扶桑》、《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与自由
2014年
严歌苓在其代表作《扶桑》中着力探讨了女性的"自由",之后出版的《第九个寡妇》延续了这一主题。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王葡萄的人格结构都以"稚钝"和"灵性"为主要质素,小说的叙事也将这两种质素置于"特殊环境"中,帮助主人公走上自由的坦途。而细究之下会发现,严歌苓省略了环境和遭际参与人格塑造、激发人性潜质的过程,完全诉诸天分的灵性、稚钝两种质素反而阻碍了小说对"女性-人性"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因而人在环境和遭际中的自由问题被化约为"苦难中的偷欢"。实际上,自由之路是不可能存在坦途的。
林栋
关键词:严歌苓《扶桑》《第九个寡妇》女性
觉察“无睹”的“熟视”——论余华《第七天》被引量:1
2014年
余华在《第七天》中建构的"死无葬身之地"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其文学意义亦因之而生。当现实的荒诞超越了文学的想象,文学就要直面现实,帮助我们觉察由"熟视"而成的"无睹",重返那个我们早已习焉不察的中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始终敢于伸出触角,对当下之痛和中国之痛保持觉知和省思。
林栋
关键词: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