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菁
作品数: 53被引量:175H指数:8
  • 所属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

相关作者

禤国维
作品数:197被引量:760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国医大师 皮肤病 名医经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斑秃
范瑞强
作品数:341被引量:897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中药 SLE 白念珠菌 系统性红斑狼疮
吴元胜
作品数:83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皮肤病 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方
陈达灿
作品数:221被引量:991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特应性皮炎 培土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治疗 清心
莫秀梅
作品数:56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特应性皮炎 培土 硬皮病 中医药疗法 META分析
阴虚内热证SLE淋巴细胞167个基因的动态表达
本文应用基因达谱芯片技术研究激素+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淋巴细胞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从7458个基因中筛选出176个基因,分为25类,通过对25类基因表达模式中基因治疗前中...
范瑞强赖梅生陈达灿吴元胜禤国维李红毅吴晓霞黄咏菁朱晓浚韩凌危建安孙静张娴周丹
关键词:滋阴清热方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2015年
患者男,32岁。面部、上肢及肩背部反复出现红斑毛囊性脓疱4个月余,于2013年2月20日就诊。2012年10月起患者面部及上臂开始出现片状水肿性红斑,部分红斑上出现密集性针尖大脓疱,自觉瘙痒,无疼痛及发热等不适。曾多次前往多家医院就诊,未行组织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湿疹并发感染”。
赵巍黄咏菁刘雯雯吴卿陈达灿黄志熔甄庆育
关键词:毛囊炎脓疱性嗜酸性
国医大师禤国维运用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经验撷要被引量:23
2021年
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乌须发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二至丸有调节内分泌、致色素、生毛发等作用。禤国维教授在临床上灵活应用二至丸治疗白癜风、脱发、痤疮等多种皮肤病,常获良效,其应用二至丸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经验为各位同道提供了拓宽中药治疗疾病的范例。
莫俊熙黄咏菁禤国维熊述清李红毅
关键词:二至丸皮肤病白癜风脱发痤疮国医大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近、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1998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近、远期疗效观察黄咏菁曹雪辉指导:国维主题词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疗法前瞻性研究笔者于1996~1997年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慢性荨麻疹,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8例患者均为...
黄咏菁曹雪辉
关键词: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中医药干预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以评价前期构建的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的反应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对量表的应用评价。【方法】选择应用中医药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15例,对治疗前后相隔12周的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进行纵向重测、变化率、标准化效应值(ES)和标准化反应均数(SRM)的计算以评价量表反应度。【结果】(1)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发出115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86.1%,量表完成率为100.0%。(2)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的变化率为8.59%,ES值为0.3775,SRM值为0.4048。对中医药治疗前后主症量表总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反应度,可反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具有较好反应度,可应用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评估,是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评价工具的有效补充。
陈怡君姚丹霓刘婷何泽慧黄咏菁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被引量:7
2017年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儿童中多见,流行病学表明目前AD的患病率是逐年上升的,且病因尚不明确,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近年来国内对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
林银哲黄咏菁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DERMATITIS流行病学过敏性鼻炎
禤国维教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经验
禤国维教授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亏虚,寒凝腠理,经脉痹阻,将其分期治疗,注重补肾散寒,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硬皮病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丁木云林银哲黄咏菁禤国维莫秀梅
关键词:硬皮病病理机制
建立较完善的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现状和诸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较系统和完善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认为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评价指标较简单,疗效优势仍缺乏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疗效评价体系和严谨的思路方法,通过引入国内外公认的有关本病疗效评价指标,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建立较完善的本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利于推广应用。从多角度实现变量筛选和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凸现中医干预治疗的优势和疗效。
吴元胜黄咏菁陈达灿莫秀梅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疗效评价中医药疗法
禤国维教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经验
禤国维教授认为硬皮病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亏虚,寒凝腠理,经脉痹阻,将其分期治疗,注重补肾散寒,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硬皮病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丁木云林银哲黄咏菁禤国维莫秀梅
关键词:硬皮病中医治疗
利湿散对湿热型湿疹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中药利湿散冲剂治疗湿热型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1例湿热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接受为期3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观察患者皮损分值(SDASS)、瘙痒分值以及舌象等相关症状分值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皮损分值(SDAS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利湿散治疗对瘙痒改善并不理想(P>0.05),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赛庚啶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利湿散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舌象分值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1),单纯赛庚啶治疗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单纯利湿散治疗组(12.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赛庚啶治疗组(68.97%,P<0.001)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7.62%,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叠加效应。复查部分患者的血常规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肌酐等生化学指标无显著异常。结论利湿散冲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表现,不良反应轻微。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显,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叠加效应。利湿散治疗对湿热型湿疹患者舌象的改善可能暗示了利湿散冲剂"清热利湿"的中医组方治则。
莫秀梅陈达灿黄咏菁
关键词:湿热型湿疹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