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涢
作品数: 29被引量:56H指数:5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侯本祥
作品数:378被引量:1,346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根管治疗 根尖周炎 根管内 体外研究 粪肠球菌
刘思婧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牙釉质 牙本质 抗酸性 体外研究 病例分析
李玉晶
作品数:99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氟钼酸铵 牙本质 龋齿 变形链球菌 磷蛋白
高峰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牙齿酸蚀症 牙本质 柠檬酸 体外研究 RHOC
芦文彬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充填体 牙体 共焦 显微镜检查 微生物
柠檬酸对牙本质酸蚀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体外模拟牙齿酸蚀症时牙本质的破坏过程,研究不同pH值柠檬酸对牙本质的酸蚀作用,以了解柠檬酸对牙本质的短期侵蚀过程和牙本质侵蚀特点.方法:60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pH2.3、pH3.2的柠檬酸进行0~6...
高峰李涢
关键词:牙齿酸蚀症牙本质牙釉质
牙体与充填体间微隙对微生物致龋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体外建立经变形链球菌致龋的人工龋模型,评价牙与充填体间微隙大小对微生物致龋的影响。方法用无龋磨牙制备的牙块和形态大小相同的复合树脂块制作二者间隙分别为0、25、50、100、190及250um的6个实验组样本,对照组样本使用粘接剂粘接牙面和复合树脂,6个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个样本,共56个样本经14d变形链球菌连续培养后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检测牙体洞外表面龋损及洞壁龋损的脱矿程度,分别测定龋损最大深度、最大长度、荧光面积及平均荧光量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界面微隙内沉积物与龋损形成情况。结果CLSM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除2个对照组样本未形成洞壁龋损外其余样本均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洞外表面龋损和洞壁龋损;各组表面龋损脱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0um组及250um组洞壁龋损最大深度[分别为(1145.37±198.98)、(1190.12±290.80)um]、最大长度、荧光面积及平均荧光度均显著高于0、25、50及100um组[龋损最大深度分别为(205.25±122.61)、(303.87±118.80)、(437.75±154.88)、(602.87±269.13)u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矿程度随微隙增加而加重;而0、25、50um组洞壁龋损最大深度、最大长度及荧光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牙与充填体间的微隙大于100um时提示洞壁龋损有明显进展;微隙的存在是影响牙与充填体间微生物致龋的重要因素。
芦文彬李涢
关键词:龋齿
Er,Cr∶YSGG激光照射对牙抗酸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Er,Cr∶YSGG激光照射能量强度与牙体组织抗酸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8颗无龋切牙和24颗磨牙分别制备48个牙釉质和48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组,每组8个样本.实验组牙釉质分别采用2.5W、3....
刘思婧李涢
关键词:牙釉质牙本质抗酸性
不同表面处理对自粘接流动树脂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自粘接流动复合树脂Dyad Flow的牙本质粘接效果,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Dyad Flow分别粘接于未处理(DF组)、EDTA处理(E-DF组)、磷酸处理(P-DF组)、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DF组)和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处理(SE-DF组)的牙本质表面,与树脂改性玻璃离子FujiⅡLC粘接组相比较,测试剪切粘接强度,观察样本断裂类型及电镜下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微观表现。结果各组的剪切粘接强度(MPa)由大到小为:SE-DF组(16.81±7.0)MPa>SB-DF组(9.47±3.82)MPa>FujiⅡLC组(4.53±1.5)MPa>E-DF组(3.52±0.8)MPa>P-DF组(3.51±0.63)MPa>DF组(3.46±0.77)MPa,各组样本均以粘接界面断裂为主。SEM下,DF组界面未见树脂突,其余实验组的粘接界面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树脂突形成。其中SE-DF组树脂突细长致密、界面更密合。结论 Dyad Flow与FujiⅡLC的牙本质粘接效果相近。EDTA与磷酸处理均未能显著加强Dyad Flow的牙本质粘接性能。粘接剂可以显著提高Dyad Flow的牙本质粘接强度,且Clearfil SE Bond优于Single Bond 2。
郭跃新李涢
关键词:表面处理剪切粘接强度
洗必泰W/O/W型复乳剂缓释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研制的口腔药物——洗必泰W/O/W型复乳剂的缓释作用,为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剂型和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技术)测定该复乳剂中醋酸洗必泰含量和体外1天至13天内溶出药物...
李涢刘颖杨圣辉
关键词:醋酸洗必泰
文献传递
邻面龋翼片计算机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提高早期邻面龋的临床诊断水平,建立邻面龋X线图像的计算机自动分析诊断系统(CDS),并对诊断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含有早期邻面龋损、模拟天然牙列的95颗离体牙,进行平行投照的翼片检查并获得X线图像。通过对邻面龋损特征的分析比较,运用Matlab和VC语言,建立CDS。应用该系统自动检测牙齿邻面是否存在龋损及其深度。同时由8位检查者阅片。以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一致性等水平。结果CDS诊断的敏感度为0·728,阅片法的平均敏感度为0·543。系统诊断深度与组织学深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2,优于肉眼阅片与组织学深度的相关系数(0·584)。系统重复检测的一致性较好。结论CDS可以对邻面早期龋损进行自动诊断,其总体诊断水平优于肉眼阅片。
李涢叶卫平李玉晶于洋
关键词:龋齿图像处理
3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邻面龋诊断水平的评价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体外评价比较平行投照的牙合翼片 (BWR)、激光荧光法 (LF)和模拟临床检查 (CE)等 3种诊断方法对早期邻面龋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别对模拟临床排列的 81颗离体牙的 162个早期龋损和正常邻面进行BWR、LF、CE检查 ,以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 ,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以及与组织学深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水平等指标。结果 :BWR的准确性、敏感性、一致性水平明显优于CE和LF ,但敏感度仍属中等 ,观察者自身一致性不理想。结论 :平行投照的BWR是目前较好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于早期邻面龋有一定的诊断能力 ,但诊断水平尚有待提高。LF法诊断效果总体上不如BWR法 ,主要与其对于邻面的可操作性差有关。
李涢李玉晶葛丽华宿颖邓惠
关键词:龋齿
3种x线检查方法对早期邻面龋诊断能力的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体外评价比较平行投照的传统x线法、直接数字化x线法、间接数字化x线法等 3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邻面龋损的诊断能力。方法 :分别对模拟临床排列的 1 0 2颗离体牙的 2 0 4个早期龋损和正常邻面进行 3种x线方法的检查 ,并由不同检查者对有无邻面龋损的存在及其深度进行阅片诊断后 ,以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比较 3种方法诊断早期邻面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水平 ,以及不同检查者阅片诊断的一致性差异。结果 :传统x线法、直接数字化法、间接数字化法的敏感度分别为 0 5 76 ,0 5 6 ,0 5 0 6 ,3种方法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传统法敏感度稍高 ,但检查者之间一致性不理想。直接法的一致性最好。结论 :平行投照的传统x线法是目前对于早期邻面龋较好的诊断方法。数字化x线方法效果尚不理想。
李涢李玉晶栗文成
关键词:邻面龋X线摄影技术数字化影像影像学诊断组织学检查
醋酸氯己定缓释复乳剂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W/O/W型醋酸氯己定缓释复乳剂的体外缓释作用和抑菌效果,为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的治疗提供新药使用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氯已定复乳剂中醋酸氯己定含量和1~13d该复乳剂中药物成分醋酸氯已定的体外释放情况;并采用钢管法观察该复乳剂倍比稀释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醋酸氯已定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在0.005~0.1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回归方程为Y=6×107X-5685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复乳剂主要成分醋酸氯己定的释放稳定,在13天内能保持有效的释药浓度。体外抑菌实验显示:该复乳剂连续稀释15倍仍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该醋酸氯已定复乳剂在体外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对所选细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发。
李涢杨圣辉刘颖
关键词:醋酸氯己定缓释
手术显微镜在早期龋损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采用手术显微镜观察平滑面早期龋损的表面情况,评价显微镜辅助下临床视诊的可靠程度。方法:对临床正畸减数等原因拔除的53颗牙的冠根表面带有63个未成洞的早期平滑面龋损进行清洁后,采用不同放大倍数进行手术显微镜观察, 对...
李涢侯本祥冯娜
关键词:龋齿手术显微镜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