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兰
作品数: 17被引量:7H指数:2
  • 所属机构: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河北省 保定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永
作品数:15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唐代 政治 武则天 墓志 唐宋
刘云军
作品数:27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补正 宋史 南宋 宋代 两宋时期
唐中后期至五代都城管理制度的演变
2013年
唐中后期以至五代,城市的兴衰发生变化,政局动荡,人口增长,城市管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夜间活动增多、街坊连用、违制起楼等。为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新的都城管理制度形成,主要内容有:新治安机构产生,新管理区划出现,新街道制度形成。
张春兰
关键词:都城城市管理
试论宋人的“盛唐”意象——以北宋时期笔记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2023年
在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有关唐代史事的记载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无论是“盛唐”一语的屡次出现,还是宋人史论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都反映出了宋人借鉴唐朝历史、完善本朝制度、消除社会弊病的愿望。本文通过爬梳宋人的笔记小说,走进宋人的唐史记忆,探索北宋时期兴起的“唐鉴”之风及宋人对于唐朝制度的借鉴轨迹,并进一步剖析宋人的“崇唐”心态。
金玥函张春兰
关键词:盛唐意象北宋笔记小说
唐代都城治安管理制度被引量:3
2010年
唐代对都城的治安管理尤其严格,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定,不仅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系统,而且采取一系列既独立发挥效用又相互配合执行的治安管理措施,主要有门籍制度、宵禁制度、街鼓制度、武候铺和团保制度等。与一般的城市管理相比较,唐代都城的治安管理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由多个部门分工配合;分区管理;定点守卫与流动巡查相结合;防贼与防火兼责;采取多种措施共同防范。随着唐代都城的发展,人口结构趋于复杂,流动性加大,治安管理层级和环节逐渐增加。在都城发展进程中,这些治安管理制度是唐朝廷管理城市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张春兰
关键词:唐代都城治安管理
“中世纪城市革命”与唐宋时期城市违章建筑研究
2016年
违章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常见现象之一。唐宋时期城市的违章建筑主要包括逾制造舍、侵街造舍、私造偏铺楼阁三种。违章建筑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容易引发火灾、水灾、疾病等灾害,甚至滋生社会治安问题,所以唐宋统治者皆对违章建筑严加治理。同时,随着"唐宋城市变革"的发生,由唐入宋城市布局与规制发生重大变化,唐宋朝廷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方式开始日趋多元,体现出唐宋间城市管理思想的变迁。唐宋时期城市违章建筑的集中出现,既是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与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之间矛盾的反映,又是唐宋之际城市社会变革的缩影。
李永张春兰
关键词:唐宋城市管理违章建筑
《武则天与长安关系新探》评介
2022年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可谓家喻户晓,学界对她的研究更是“老生常谈”。长安城作为汉唐大一统政权的都城,其重要性无须赞言,学界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教育、科技诸多角度对它展开的研究更是佳作迭出。李永《武则天与长安关系新探》(商务印书馆,2021年)一书另辟蹊径,从武周政治局势变迁的视角来研究长安城市空间的转变,将两个原本传统的议题巧妙融合,对学界已有的观点重新进行审视,尝试得出更符合历史真相的结论。
张春兰
关键词:武则天历史真相政治局势大一统
内丘扁鹊庙元代《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考释被引量:2
2018年
内丘扁鹊庙存有碑刻三十八通,时间上涵盖了五代、宋、金、元、明、清。元代《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是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通碑刻。对该碑刻进行考释,有助于我们掌握扁鹊庙的建立及重修情况,了解当时主持重修事宜官员的事迹,体会碑刻中蕴含的书法艺术价值。
张春兰杨振北
关键词:元代碑刻
21世纪辽宋西夏金史研究的里程碑式巨著——《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2012年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是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书总计380余万字,分为政治军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宗教风俗、周边民族与政权及文物考古史料等七卷,各卷下分设章节,体例完备,内容宏富。各卷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张春兰
关键词:宋史研究通史金代金史
俄藏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所见“西军”溃散兵员问题探析
2008年
黑水城为西夏旧城址,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25公里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外国考察队从黑水城废墟中发掘出大量夏、元两代文书,其中90%的文书都用西夏文写就,也有少量汉文文书。黑水城文献主要分为三部分,收藏主体也分三处:
张春兰
关键词:黑水城西夏文科兹洛夫
由唐入宋都城管理制度的变革被引量:2
2011年
唐宋之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日益把城市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日程,城市管理也越来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入宋以后,城市社会进行了重新组合,增加了很多新的因素,都城管理面临新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城市生活的管理由严格控制转向宽容引导;新的管理区划出现,都城行政区划由三级转为四级;城市居民的职业构成更加多元,突破"四民分业"的界限;城市公共娱乐活动场所从无到有,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
张春兰
《唐故昭武校尉、兵部常选、上柱国邢公墓志铭并序》试释被引量:1
2012年
笔者从业师孙继民先生处得见墓志拓片《唐故昭武校尉、兵部常选、上柱国邢公墓志铭并序》。该拓片购于河北正定县文物市场,长宽各约40厘米,共21行,行23字,楷书。志主邢超俗及其祖父、父亲,还有立此墓志的邢公之子,唐代各史籍均无记载,但志文提供的信息对唐代中后期藩镇军队构成、河北地方军功家族、河北地方与中央关系等问题的研究都颇有价值。为方便研究,先移录志文如下:1.唐故昭武校尉、兵部常选。
张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