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花
作品数: 44被引量:191H指数:9
  • 所属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金华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邓志辉
作品数:145被引量:927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地震 数值模拟 地震前 数值模拟研究 地震活动
杨竹转
作品数:42被引量:33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温 地震 井水位 水位 同震变化
马晓静
作品数:26被引量:125H指数:8
供职机构:石家庄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卫星遥感 地震异常 潜热通量 数值模拟研究 地震前
王煜
作品数:10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质构造 卫星遥感 卫星 姚安地震 地震预测
陶京玲
作品数:16被引量:18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水温 遥感 井水位 同震变化
近30年南海海平面高度的时空变化
2022年
基于AVISO卫星高度计、验潮站数据,利用最小二乘、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等方法,在研究1993—2019年南海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沿岸海域SLA的变化周期和趋势及El Nino和La Nina时期南海SLA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7年间海平面变化空间分布存在不均匀性;2)沿海海平面有半年、年际周期信号,其中年际周期与整个南海的规律略有不同;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沿海的SLA上升速率分别是3.41,2.71,3.17 mm/a;未来5年内,越南、中国香港沿岸海平面将分别上升2.56,2.11 cm,菲律宾沿岸海平面将下降3.47 cm;3)受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影响,南海SLA呈现多次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4)南海海平面对于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响应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民都洛海峡以南海域对这些事件最为敏感,该海域在El Nino期间负异常显著,低于多年平均12.00 cm左右,在La Nina期间,正异常显著,高于多年平均8.00 cm左右.
唐蕾陈梅花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ENSO海平面异常
2004年印度尼西亚8.7级大地震前的潜热通量异常
<正> 作者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发生的8.7级大地震前后地球表面潜热通量时空演化过程(图1),发现如下几个现象:①印尼8.7级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出现了显著的潜热通量异常;②地...
邓志辉陈梅花杨竹转马晓静
文献传递
地震热异常机理与红外遥感观测
邓志辉陈梅花邵叶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沿海平原区多表现为大范围的面状分布,而山区则以带状延伸为主;干旱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
邓志辉王煜陈梅花严研马晓静陶京玲
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震前热异常机理三场耦合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地震的孕育和异常的产生是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场.岩石变形与热效应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和渗透特性的改变;流-固传热和岩石变形生热引起温度变化;热应力与流体孔隙压力变化影响岩...
邓志辉丁留伟陈梅花番博李红
文献传递
地震前热异常机理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正>地震的孕育和异常的产生是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场。岩石变形与热效应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和渗透特性的改变;流-固传热和岩石变形生热引起温度变化;热应力与流体孔隙压力变化...
邓志辉丁留伟陈梅花
文献传递
正断层发震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邓志辉马晓静陈梅花杨竹转
油气探井喷涌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新疆魏家沟新05井是一个深2260m的石油探井,自1978—2004年的27年间,发生了9次井喷现象。当井喷发生时,地下水携带大量的天然气和少量的油花、油腊从井中猛烈地喷射出来,水柱喷射的最大高度达10m以上,井喷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依据震例总结的经验,筛选了一批地震,以新05井发生井喷现象后未来半年为限,研究了所筛选的地震与井喷现象的对应关系,发现震中距100km范围内发生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33.3%,100~300km范围内5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500km范围内6级地震的对应率为零,1000km范围内大震或强震群的对应率为60.0%。
高小其朱成英高国英许秋龙杨竹转陈梅花
关键词:井喷应力地震
强地震前水汽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为例,研究了在强震孕育中长期阶段水汽含量的时空动态特征。通过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1976年松潘强震群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分析,发现在川西及其邻近地区的强地震孕育过程中,水汽含量异常频度会出现先下降,然后快速上升的现象。下降开始时间较早,出现在震前10a以上,持续9a以上,属中长期异常信息;而快速上升则发生在震前4a内,属中短期异常表现。地震前水汽含量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中裂隙、孔隙的开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分布所致。
陈梅花邓志辉马晓静陶京玲王煜
关键词:地震异常水汽含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
从卫星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的关系看地震前的热红外异常被引量:14
2009年
一些强地震前地表可产生热异常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但能否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到地下热异常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热红外亮温与大地热流值的关系,探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地震热异常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亮温随大地热流值的升高而升高,升高的速率平均为0.057℃/mW·m^(-2).如果地震引起的大地热流异常为100 mW·m^(-2),则有可能产生卫星红外平均亮温约5.7℃的异常.(2)不同地区亮温随大地热流值变化速率不同,即使地震前出现了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但不同地区表现也是不同的.(3)在一些地区一些季节,亮温与大地热流值关系不明显,可能是亮温数据受气象因素干扰所致.这说明地震前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是复杂的,甚至有时是难于观测到的.
马晓静邓志辉陈梅花杨竹转高祥林
关键词:红外亮温大地热流卫星遥感地震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