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香立
-

-

- 所属机构: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吴永刚

-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藏区 民族关系 藏传佛教 民族院校 基层政权
- 张金铣

- 作品数:74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 研究主题:元代 《元史》 《全元文》 考述 《廿二史札记》
- 周焕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 研究主题:公主 回鹘 考论
- 吴永刚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商洛学院
- 研究主题:和亲 汉民族 互动 教育互动 唐朝
- 吴永刚

-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西部民族地区 宗教问题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民族问题
- 唐代和蕃公主作用述论
- 2017年
- 唐代和蕃女性达30多人,她们以公主的身份,肩负着唐统治者的"成万里之婚,冀定四方之业"的政治使命,为完成这一任务,和蕃公主充分发挥了和平使者、文化传播者、经济推动者、民族融合实践者的作用,为唐代边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范香立
- 关键词:唐代
- 唐太宗的人格魅力
- 2016年
-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开明的君主与杰出的政治家,实行文德武功,开创"贞观之治",为时人及后人所称道与景仰,其对后世影响之大、之广,除与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有关外,非凡的人格魅力亦是其为古今中外所称颂的重要原因。唐太宗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玄鉴深远,胸怀天下;克己修身,防骄戒躁;以诚待士,以情动人;任人唯贤,不避仇雠;听断不惑,从善如流;赏罚公平,不阿亲贵。
- 范香立
- 关键词:唐太宗人格魅力
- 文科大学生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 2017年
- 推动文科生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科大学生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专业属性重理论轻实践是影响文科生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制约文科生转型发展的最大障碍,地方高校培养模式与机制保障不健全是制约文科生转型发展的外在因素。要实现文科生转型发展,必须以文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以地方高校的助推为根本,以地方社会的支持为依托。
- 范香立魏丽
-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
- 狄仁杰为官的道与术
- 2016年
- 狄仁杰,唐代名臣,位居宰辅,生于唐太宗贞观时期,历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官历判佐、大理丞、度支郎中、刺史、纳言、御史大夫等职。狄仁杰深得唐高宗信任,在唐朝上层权力更迭之际,特别是武则天朝"朋邪甚众""好杀无辜"之时,李唐重臣多招杀身之祸,他却依然得武则天赏识,建立功业,并敢犯颜忤旨,复立太子,终返唐祚。时人称颂:"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史家赞其"功之莫大,人无以师"。
- 范香立
- 关键词:狄仁杰
- 试析汉代河西戍边军队的粮草供给问题被引量:2
- 2009年
- 粮草的供给对军队作战具有重大影响,根据河西地区出土的简牍资料,汉代河西地区粮食草料的发放由于量具的不同、人员身份的不同及劳动强度的不同,供给体现了一定的标准性。粮食的供给方式主要有入粟于边、屯田边郡、随军携带、军队自买等。草料的供给主要来自藁税、就地取给等。为了保证河西地区粮草供给的稳定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转输、实行更卒输边、僦人输边等方法,并在河西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仓储体系。
- 范香立
- 关键词:汉代简牍
- 论东汉末年的国家认同——以“挟天子”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 2017年
- 东汉末年,"挟天子"是各势力集团的普遍认识,通过挟天子可令士人趋之若鹜,豪杰转变态度,实现号令天下之目的。传统观点习惯将"挟天子"视为一种政治策略,而忽视了"挟天子"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时人对东汉王朝的国家认同。东汉末年的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乃心汉室"的正统观和注重臣节的价值观,由于君权的衰落、皇帝能力的有限、豪门大族的影响,以及治国理论自身的矛盾性,东汉末年的国家认同已明显衰弱。
- 范香立
- 关键词:东汉国家认同
- 太和公主和蕃回鹘考论
- 2014年
- 太和公主是唐代和蕃回鹘的最后一位皇室公主,曾在回鹘生活二十多年,目睹了回鹘盛衰过程,见证了唐朝与回鹘关系变迁,终因回鹘内乱回到长安。文章以太和公主出嫁回鹘为线索,对太和公主和蕃背景、入蕃生活及和蕃作用进行分析。
- 范香立周焕
- 关键词:回鹘
- 浅议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 2011年
-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非常特殊的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培养政治可靠的大学生是首要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基础;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键;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重点;培育"四有"新人是落脚点。
- 吴永刚范香立
- 关键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 水旱灾害与两汉农田水利的发展
- 2013年
- 文章根据考古资料与传世文献,从水旱灾害的角度,探讨两汉农田水利的发展。频繁的水旱灾害造成农业欠收、百姓饥馑流离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为了降低水旱灾害程度,保障农业正常生产,两汉鼓励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并取得相当的成效。
- 范香立
- 关键词:两汉水旱灾害农田水利
- 汉代河西戍边军队的医疗卫生问题浅析被引量:3
- 2009年
- 汉代河西地区地处边塞自然环境恶劣,为了保持军队强有力的战斗力,政府建立了深入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各基层组织都备有常用药品,而且军医巡回为患者诊断,并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同时对伤病及死亡的将士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抚措施,以稳定军心,增强战斗力。
- 范香立
- 关键词:汉代简牍